乔新生:贸易平衡不可操之过急
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显示,德国已经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顺差国家,2013年德国贸易顺差达到2600亿美元,而中国的贸易顺差则是1950亿美元。这是中国追求贸易平衡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中国贸易发展的转折点。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大体上经过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追求外汇阶段。通过出口大量农产品积累外汇,用于购买中国经济发展急需的技术和设备。第二个阶段是追求附加值阶段。为了加快经济的发展,中国政府大力发展三资企业。第三个阶段则是追求贸易平衡阶段。进入本世纪之后,中国政府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外汇储备增加给中国带来的不仅仅是现实的财富,同时也是潜在的风险。外贸出口企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就业问题,但是,却给中国带来了大量的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和外汇储备风险。本届政府试图改变现状,坚决贯彻落实平衡贸易的原则,逐步减少中国的外贸顺差,努力使中国成为一个正常的外贸国家。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虽然从表面上来看,只要中国政府加大进口的力度,很快就能实现贸易平衡。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中国相关产业可能受到严重冲击,中国的就业问题将会更加紧张。对外贸易不仅仅是创造财富的问题,它还涉及到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涉及到中国的就业问题。正因为如此,中国政府在调整贸易政策的时候,必须小心谨慎,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地缩小进出口贸易的差距,并最终实现贸易平衡。 德国之所以会出现巨大的贸易顺差,根本原因就在于,德国是一个制造国家,德国出口的产品给德国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外汇,而德国是欧元国家,因此,德国不担心巨大的外汇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金融上的风险。换句话说,德国赚取的外汇,可以通过欧元国家释放出去,从而有效地化解德国国内可能出现的金融危机。中国则不一样,中国政府购买美元外汇之后,不得不释放大量的人民币,而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国内通货膨胀日益严重。正因为如此,中国必须在调整产业结构,解决就业人口和实现贸易平衡之间找到一个稳定的通道,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减少贸易顺差的同时产生新的问题。 现在中国政府采取的策略是,仔细研究中国产业政策,在不会对国内相关产业构成严重冲击的前提下,扩大相关产业的产品进口规模。这是实现贸易平衡的最佳出路。 不过,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贸易平衡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还是要发展本国的经济。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稳定的工作和不断增加的收入,是保持安全感的必要前提。中国增加进口之后,必然会影响中国国内的生产和消费格局,必然会影响到中国居民的收入和工作岗位。因此,中国政府必须像德国那样,建立相对稳定的劳动法律关系,制定先进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劳动保护制度,确保政府的贸易进口政策不会影响到普通中国居民的就业岗位和实际收入。 外汇多少不是问题,关键是如何解决贸易顺差所带来的外汇风险问题。中国当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减少外汇风险,因此,中国必须实行平衡的贸易政策。当中国和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稳定的资金结算体系,中国的外汇储备不再成为中国政府负担的时候,外贸顺差就不再成为中国的问题。 不管怎么说,中国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贸易发展道路,中国已经意识到中国金融货币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只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继续走下去,那么,中国的对外贸易必然会健康发展,中国的金融货币体系也必然会更加安全。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
关键词:贸易平衡,贸易顺差,外汇风险,货币体系,外汇储备风险,外贸顺差,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