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呷哺再谋IPO 营收依赖北京市场

来源: 新京报 作者: 张泉薇 2014-11-24 09:22:1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创建15年的“时尚小火锅”品牌呷哺呷哺,近日向港交所主板市场递交了IPO申请,若能如愿上市,呷哺呷哺将成为“连锁火锅第一股”。

  上市资料显示,呷哺呷哺由美林远东和瑞信(香港)作为联席保荐人,所募集的资金将用于新建餐厅以及上海与北京两地的食品加工厂,通过股权融资和股东贷款两种方式融资不少于1.88亿元。

  作为“30块钱吃撑”的小火锅代表,呷哺呷哺凭借“一人一锅”的商业模式在北京市场站稳了脚跟。然而,在近两年餐饮企业普遍低迷、上市困难的大环境下,逆势而上的呷哺呷哺,尚有北京市场独大等问题待解。

  冲击上市正逢“艰难时期”

  受经济环境影响,这两年餐饮业低迷,市场对整个行业的成长性、盈利能力和前景信心不足。狗不理、俏江南等均未能实现上市的目标。

  近日,呷哺呷哺向港交所递交了IPO申请。

  在呷哺呷哺此次IPO行动明朗之前,关于其“准备上市”的传闻就已经甚嚣尘上。2013年年底,呷哺呷哺在短短一个月之内开设了19家门店,全年开店总数达到170家,这被坊间解读为临时“增肥”突击上市的节奏。

  今年4月份,有报道称呷哺呷哺已经启动赴港IPO,并将于第二季度进行招股。当时这一信息未被呷哺呷哺承认。

  事实上,对于早已火遍京城的呷哺呷哺而言,上市梦已非朝夕。2012年,呷哺呷哺曾无限接近IPO,但最终与资本市场擦肩而过。

  2008年,知名PE机构英联投资宣布向呷哺呷哺投资5000万美元,以超过50%的股份占比获得了呷哺呷哺的控股权。紧接着,呷哺呷哺的上市计划正式提上日程,计划当呷哺呷哺店面数量达到200家时上市;2009年年底,呷哺呷哺确定,计划将于2012年正式IPO。

  截至2012年年底,呷哺呷哺旗下门店已经达到330家,但此时公司与投资方英联投资出现了分歧:2012年12月,呷哺呷哺对外宣布,原投资人英联投资将其所持呷哺呷哺股权已正式转让给美国泛大西洋资本集团。

  英联的退出风波,导致呷哺呷哺未能向港交所及时提交IPO所需的公司内部股权结构材料。这使得呷哺呷哺与第一次IPO机会失之交臂。

  两年后,呷哺呷哺带着其从未改变的“一人一锅”的商业模式,再次叩响资本市场大门。

  “但是这一次IPO可能会比两年前艰难。”一位IPO市场观察人士告诉记者,“受经济环境影响,这两年餐饮行业整个市场都非常低迷,尤其是高端餐饮的全线溃败,也会让市场对整个行业的成长性、盈利能力和前景信心不足。狗不理、俏江南都想上市,到目前为止都没成。”

  此外,来自港交所的最新规定也为呷哺呷哺冲击IPO带来了新的压力。

  2013年1月,港交所发布《香港交易所登载有关从事餐饮业务的申请人在上市文件中的披露的指引信》,对谋求在港IPO的餐饮企业披露文件提出了新要求,包括:供货商、食材来源及其价格、“同店销售额及桌/座流转率”、现金管理、商标、扩充、定价政策以及“食品安全质量监控及投诉”等方面。

  “其中现金管理是很突出的一个问题,餐饮企业的财务透明度经常受到诟病;此外,食品安全问题容易发生危机事件。对于呷哺呷哺来说,这都是IPO要面临的难题。”前述IPO市场观察人士称。

  七成以上营收靠北京

  这家由台湾人开的火锅店,目前最大的收入依赖北京市场。数据显示,北京市场给公司带来的业绩连续三年超过七成。

  走在北京街头,呷哺呷哺的品牌形象很容易得到辨认。橙色招牌、落地玻璃大窗,经常敞开着的店门,工业流水线一般的高脚餐位、以及“呷哺呷哺”这一容易引起好奇的名字,都成为呷哺呷哺相对于其他传统火锅店的“特别之处”。

  “记不得哪一年开的,我上小学的时候就有呷哺呷哺,当时还觉得很新鲜,现在满大街都是他家的店”。北京90后女孩陈双(化名)说,“感觉都快赶上兰州拉面了。”

  公司资料显示,1998年,第一家“呷哺呷哺”在北京西单开张;将近十年后,北京门店数量达到40家,2011年,呷哺呷哺在全国门店达到170家。

  来自呷哺呷哺的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呷哺呷哺在全国的门店数量达到370家,分布于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山东等省市。或为配合上市行动,仅2013年全年扩张门店数就达到170家,全年平均算下来,呷哺呷哺每两天就有一家新店开张。

  370家门店,如果在全国各个省市分散布局,那么呷哺呷哺的“火锅王国”可谓版图辽阔。不过,公开资料显示,呷哺呷哺仅在北京一个城市的门店数量就达到247家,比上海、天津及其他区域市场的门店数量总和还超出73家。

  这家由台湾人开的火锅店,目前最大的收入依赖北京市场。数据显示,北京市场给公司带来的业绩连续三年超过七成。

  2011年、2012年、2013年及2014年上半年,北京呷哺呷哺为公司贡献的营收分别占去公司总营收的87.5%、79%、73.5%和70.7%。

  “单身族”生意异地扩张难

  北京西城区一家呷哺呷哺的服务生说,在来店的顾客中,一个人前来就餐的占据了大半比例。而问题在于,在国内其他城市,一个人吃火锅这种需求并不多。

  “在北京吃呷哺呷哺,常常要排队等号,但是去其他城市出差,就发现呷哺呷哺的生意远远不行了,到了饭点儿进店率也不是很高。”一位雪球网投资者表示,这至少能说明,呷哺呷哺在除北京之外的其他城市接纳程度很低。“北京市场再大,也总有饱和的一天。小火锅这种模式现在也不新鲜了,其他品牌正在出现。”

  11月19日,工作日的午饭时间,北京市西城区一家位于地下一层的呷哺呷哺店内,等候座位的顾客已经有七八名。见记者进店,呷哺呷哺店员告诉记者“要排号的。”记者看到,店内的高脚“吧台”已经被用餐的顾客占满,数名店员忙碌穿梭于吧台之间提供服务。一位正在等候的顾客告诉记者,自己是一个人来用餐的。“一个人吃火锅才来呷哺啊,人多的话我就随便去哪儿了。”

  该店一名服务生告诉记者,在来店的顾客中,一个人前来就餐的占据了大半比例,“其次就是两个人。一群人来吃的也有,不是很多。”服务生说,也正是因此,店里设置的多人坐席很少。

  “光在北京就开了200家店,这可能是一只牛股!”有投资者在某论坛评论称,但马上有更多的投资者对其大泼凉水:“别光看北京,看看别处。”“北京的市场饱和之后怎么办?”“在北京的成功能够复制吗?”

  “我认为呷哺呷哺在北京的成功是有特殊性的。”武汉某品牌咨询公司顾问姜乐乐告诉记者,同样的模式移植到其他城市尤其是南方,就不一定能打开市场。

  “独自到北京打拼的外地年轻人很多,这些人可能经常都是一个人去吃饭。传统的火锅至少需要凑足两三个人,把单人用餐的客户排除在外了,呷哺正好找准了这个市场需求,一人一锅,30块钱就能吃好。”姜乐乐说,“在国内其他城市,一个人吃火锅这种需求并不多。”

  “另外,如果呷哺到了南方,它的快餐式火锅是很难满足南方人对饮食口味的挑剔的。”她说,“据我了解,很多吃过呷哺呷哺的武汉人都觉得他在口味上毫无特点。”

  “呷哺呷哺目前的营收主要依赖北京这个市场。但这一个市场的容量终究是有限的。现在呷哺该占的商圈都已经基本占领,后续肯定还要扩张,但是怎么扩张、往哪里扩张?都有疑问”。前述IPO观察人士认为,“呷哺未来不得不继续走出北京,但是走出北京之后,能不能活得滋润就是问题了。”他表示,北京市场的成功不代表呷哺呷哺可以在全国复制这种成功。

  与迫切冲击资本市场的呷哺呷哺相比,同样面对上市的诱惑,呷哺呷哺的同业“老大哥”海底捞表现得相当克制:董事长张勇曾表示有计划将海底捞上市,但并未确定在何处上市。

  张勇认为,目前并不是上市的最佳时间,“等商业模式能够盈利并可以更轻松地复制后,海底捞才会上市。

关键词:呷哺呷哺,IPO

责任编辑:杨静(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