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协报告显示:私人银行关注度滑落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近些年来银行愈发重视个人金融业务发展,2014年最新数据显示,个人消费贷款成为银行最为看重的业务,财富管理和个人经营性贷款分列第二、第三位。而此前,备受关注的私人银行业务,已经滑落到银行关注度的第六名。 一位股份制银行北京分行的私人银行客户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她此前曾经在私募基金公司工作,有着大量高净值人士的资源,因此她换工作时收到了各大银行的橄榄枝,然而,真正到了银行工作才发现,私人银行抢客户的现象比基金公司更甚,而最让人难受的是,客户忠诚度低,“带来的好几个关系好的客户,因为产品收益率问题,转投了他行”。 私人银行吸引力下降 根据中国银行业近三年来的报告统计,个人消费贷款、财富管理和个人经营性贷款已经取代了原本私人银行和信用卡在银行个人金融业务上的重要位置,相比于个人消费贷款的火热,私人银行却逐渐走入寒冬。数据显示,中行私人银行在上半年客户数量增长16%,与去年同期25%的增速相比下降9个百分点;工行私人银行上半年客户数量增长25%,与去年同期34.9%的增速相比下降接近10个百分点;农行私人银行上半年客户数量增长16%,与去年同期22.8%的增速相比下降6.8个百分点;建行私人银行上半年客户数量增长10.48%,与去年同期16.87%的增速相比下降约6.4个百分点。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股份制银行。民生银行私人银行上半年客户数量增长11.18%,与去年同期31.37%的增速相比下降20多个百分点。即使在私行业务一直领先的招商银行,今年上半年客户数量增长14.6%,较去年同期相比也低了1个多百分点。 “我们行把老客户流失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目标,今年流失的现象确实很严重,新的客户经理更不好做了”,上述客户经理表示。 银行业协会指出,造成私人银行业务发展一定程度停滞不前的最重要原因是发展模式定位不清、服务同质化严重以及专业人才短缺、产品创新不足,此外,私人银行的客户基础不稳定、忠诚度低,成为限制私人银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券商、信托抢占市场 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4中国高净值人群养生白皮书》,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大陆千万元以上级别的富豪人数达到了109万人,较去年增加4万人。面对如此庞大的高净值人群,显然想分得一杯羹的不仅仅是银行。 今年8月,国泰君安在上海成立了第七家财富管理旗舰店。沿袭欧洲传统私人银行的管家式服务模式,采用以客户为中心的资产驱动激励机制,按照客户资产规模,收取相应的管理费。国泰君安副总裁顾颉表示,私人银行业务并非银行专属,在投资能力和市场熟悉度上,券商拥有天然优势。 而早在2012年下半年,平安信托已经推出了家族财富传承信托产品。上海信托也在两年前将业务重点聚焦在家族财富管理和家族传承服务上,中信信托、紫金信托等多家公司也都在家族信托领域暗自备战。此外,除了传统金融机构外,第三方理财公司也企盼从家族财富管理中分一杯羹。 业内人士表示,真正的私人银行不会出现在银行业曾经是圈子里的一句“老话”,这句话也正在变成现实,银行的体制庞大而繁琐,对于私人银行客户来说,需要高效、快速、准确,银行往往难以占到优势。 根据银行业协会数据,目前私人银行组织架构中,选择专营部门模式的银行家占比为23%,大零售和事业部模式的占比均接近18%,子公司模式仅为3.7%,也就是说,中国银行业的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组织架构并没有主导形式,仍在摸索阶段。 |
关键词:中银协,私人银行,关注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