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征信今后不再只看信用卡

来源: 新闻晨报 作者: 苗夏丽 2015-01-08 10:26:56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用手机打车,如果总是取消订单或者违约,你的信用记录可能就要扣分了;在朋友圈散布虚假消息,或卖假货,你的信用可能就要抹上污点了……这不是说着玩的,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将变为现实。

  日前,央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等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6个月。个人征信业务,此前由央行及上海的一家资信公司开展,央行此次发放通知,意味着这块业务开始进入市场化运作阶段。更重要的是,未来信用表现不再局限于一个人的信用卡偿还记录,可能还要看他在网上或手机上的各种行为表现。

  个人信用诸多违信行为都会计入

  “用快的打车、滴滴打车预订出租车,如果连续取消很多订单或出现违约记录,未来都可能进入个人征信记录中。”蚂蚁金服信用业务扩展负责人邓一鸣说,基于购物信息、支付习惯、黑名单信息大数据等,“如果哪一天支付宝钱包给你的信用打了一个分数,请不要觉得奇怪。”

  在央行印发的关于个人征信业务准备的通知中,三马(马云、马化腾和马明哲)的征信公司在8个机构中占到3个席位,其中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隶属蚂蚁金服集团,腾讯征信有有限公司隶属腾讯公司,马明哲平安集团旗下的则是深圳前海征信股份有限公司。

  蚂蚁金服首席信用数据科学家俞莲舟说,个人信用体系的发展,最终将关系到一个社会的管理模式。一个人的手机号码、住户地址变动越少,其在金融领域的违约率越小,可能只有个人信息不稳定者的违约率的20%;另外,热心公益的用户,出现违约的概率也比整体人群低很多。

  蚂蚁金服有3亿实名用户,覆盖中国近一半网民,涵盖了购物、投资、生活、公益等上百种场景数据,每天产生的数据相当于5000个国家图书馆的信息量。“如果未来有用户在淘宝或天猫卖假货、刷单,其信用记录可能被抹上污点。”

  而对于腾讯而言,如果用户在朋友圈卖假货、利用微信诈骗等,这些信息未来也可能被计入个人征信记录中,“尤其是盗取QQ或微信号进行诈骗,骗话费等,或者微信公号被举报等,都可能会影响个人的信用打分。”腾讯一相关人士对记者说。腾讯早在2年前就开始在征信业务领域探索,依靠8.2亿QQ月活跃用户、4.68亿微信wechat月活跃用户在社交、门户、娱乐等诸多领域留下的足迹,通过海量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预测用户的风险表现和信用价格,为用户建立个人信用。

  场景信用或借互联网迎来爆发期

  传统的个人信用,更多关注的是信用卡使用情况、个人存贷款状况、房产、汽车等个人财产。去年4月26日,上海、湖北等十几个省份的居民可以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查询个人信用报告。记者尝试了一下,居民登录需要先注册,输入姓名、身份证等一系列信息,才能查到包括信用卡、欠税、电信欠费记录等情况。

  然而,伴随现代生活日益互联网化,单纯的信用卡、电信欠费,已不足以反应一个人的信用程度。尤其是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各种应用场景的产生都可能和个人的信用挂上钩,也可能因此催生更多的应用场景。“比如消费分期或者信用卡,很多大学生是不能办信用卡的,但这些人可能很早就在网上购物,进入大学时甚至已经是‘剁手族’了,尽管在银行端没有信用记录,但其在互联网留下的足迹和行为数据,已经可以为其信用打分。现在不少针对大学生消费的金融公司,比如仁仁分期、趣分期等都已经发展起来了。”蚂蚁金服信用业务扩展负责人邓一鸣说。

  信用等级将决定给你的服务层次

  移动互联的各种应用,不仅将成为未来信用记录的来源,同时也将受惠于新的信用记录。目前移动互联服务中,有许多场景基于信用服务,比如免押金的租车服务和酒店服务,先试后买的后付款服务、签证的各种证明等服务。

  未来,个人信用的高低,可能将直接意味着生活方式的不同。比如信用高的用户可以先租车再付款,但信用低的用户必须付好押金才能租车;信用分数高的用户,获贷款的额度可能是5万元,但信用分数低的用户,也许只能获贷1万元甚至更低。

  个人征信市场化被互联网金融引爆

  此前,多家巨头均想试水个人信用业务,然而被相关监管部门叫停,而信用支付也发展缓慢。当时就有业内人士说,主要是无法解决个人征信的问题,几百块的信用支付额度对消费者并无太大意义。

  而此次央行释放的个人征信市场化信号,可以说是让互联网金融的关键一环得到了完善。近日,腾讯持股30%的微众银行在内测放款过程中,微众银行一负责人模拟个体创业者展示了整个流程,用手机摄像头对准自己“刷脸”,软件系统识别身份,并与公安身份数据匹配,同时通过大数据计算,软件将其信用评定为83分,同意授予贷款3.5万元。

  实际上对用户的信用进行评级,部分互联网公司已在金融领域探试探索。如此前京东集团推出的“京东白条”,每个用户申请的额度各不相同,这主要是京东基于用户网购时的金额、类目、频次等大数据,通过一定的模型计算,确定每个用户的信用额度。近日,支付宝钱包推出了“花呗”的功能,网购可以赊账,收货确认后下个月10日才需要付款,这些其实都是互联网公司将个人征信运用到支付等金融业务的场景。只不过,上述探索更多是基于各家自身掌握的信息,依然不够全面,而且除了京东、支付宝这样的巨头,普通企业也不可能依靠自有数据进行信用评级。

  未来更多专业征信服务的推出,或将使这类探索更为便利,这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尤其是贷款业务的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个人征信,信用卡

责任编辑:杨静(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