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年内资本项目将可兑换
如今距离我国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已经过去了19年,随着金融改革深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时机已经逼近。央行行长周小川昨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我国打算通过各方面改革努力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人民币加入SDR(特别提款权)做准备。 实现的三个维度 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不仅标志着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步伐,更有利于扩大人民币在贸易和投资项下的跨境使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周小川表示,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还需要在三个维度上下手。一是要使境内境外的个人投资更加便利化。周小川指出,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进展,但是在有关法规条例、自由度上有所缺陷,比如目前国内居民到海外投资证券或者其他金融产品还是事前审批制,这正在准备改革。同时,目前外国居民投资中国金融市场主要通过QFII渠道,方便程度和灵活程度不够,也没有满足更高的自由度,这方面准备在今年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试点举措。在这一系列改革后,不光是企业,境内外的居民在金融市场上的投资会更加便利,基本上达到资本项目可兑换,或者是作为一种自由使用货币的标准。 第二层维度是要加大资本市场开放。资本市场除了应该使国际上的投资者能够自由投资国内的股票债券,国内的投资者也可以投资国外的股票债券。股票和债券的发行者应当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将来境外的发行者可以选择在境内发行,境内的发行者也可以考虑在境外发行。他们选择的币种可以是可兑换货币,也可以是人民币。 第三层维度则是《外汇管理条例》的修改,周小川表示,考虑有关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变成一个自由使用的货币所提出的要求,根据这样一个框架来审视《外汇管理条例》并对它进行修改。 多数项目已铺路 从国际上的货币可兑换进程来看,在经常项目实现可兑换后,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大约需要16年时间。我国在1996年12月1日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如今已经过去了19年之久。在分析人士看来,我国当前资本项目开放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IMF下半年将对SDR货币篮子进行重新评估,而资本项目可兑换会成为一个最重要考核因素。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年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国要“稳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事实上,我国的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以渐进方式推进。央行南京分行行长周学东表示,“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资本项目下交易的分类,目前中国部分可兑换的有17项,基本可兑换的有8项,完全可兑换的有5项,三者加起来占全部交易项目的75%”。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几年资本项目可兑换进展比较大的是对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开放,最后一个是对个人的开放。目前不可兑换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资本市场的投资,未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之后,个人不用通过沪港通就可以到境外投资,包括股权、不动产的投资,放开个人年度换汇上限等。此外,除了资本市场之外,我国在借贷方面还存在管制,境外人民币融资利率比较低,但境内企业在境外融资还要经过严格的审批,借到之后调到国内使用还是要经过外管局审批,未来也需要进一步放开。 对于我国迟迟没有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原因,温彬表示主要是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令决策层较为审慎。 资本外逃可能性不大 不少研究机构预测,“强势美元”可能成为今年人民币走势的一大挑战,如果人民币在今年内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会否出现大量资本外逃的可能性?对此,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风险肯定是存在的,但是去年开始央行采取了很多措施来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目前来看人民币波幅虽然有所扩大,但是贬值幅度有限,所以如果人民币实现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后,大量的人民币换成美元得不偿失,所以人民币大幅度外逃应该不可能出现。 同时,郭田勇表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肯定会逐渐推进。“应该是‘先机构后个人、从流入到流出’,先从机构开始允许机构进行资本项目可兑换,可以考虑放开QFII渠道;同时可以先放开流入,允许海外机构进行相应投资,逐步放开。”郭田勇补充道。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机构认为汇率政策将是2015年中国最复杂的宏观政策之一,人民币在2015年最可能发生的情况就是保持在区间内波动的状态,并于2015年底保持在6.15不变。
对于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时机,温彬表示,目前人民币存在贬值预期,在美联储加息的大趋势下,如果贸然开放资本项目,可能会引起资本外流、汇率暴跌。因此在开放过程中需要掌握好节奏和步伐。一方面要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同时也要建立一套监控跨境资金流动的体系,制定相应风险管理体系,做好防范预案。 |
关键词:周小川,资本项目,兑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