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出租车行业改革:“打车难”能否缓解?
中新网5月20日电(种卿)5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今年将出台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指导意见。事实上,包括义乌、湖北等多地已经开始对出租车行业的改革试点工作,可以说,全国范围内的出租车行业改革已“箭在弦上”,而作为普通消费者又会有怎样的期待和担心呢? “打车难”能否缓解? 长期以来,我国对出租车行业实行行政许可制度及总量控制制度,但出租车行业多年来饱受争议,被认为是“垄断行业”。与此同时,“打车难”成为众多一二线城市面临的普遍问题。 探究“打车难”的根本原因,主因是由于“车少人多”导致的供需不平衡。同时,出租车司机因“交班”、“拥堵”等原因拒载的现象也加剧了城市拥堵路段和交通高峰时段的“打车难”现象。 一位就职于北京某家民营企业的郭先生就向记者表示,下午五、六点钟最难打车,路过的出租车要么已经载客、要么怕堵不停车,有时,即使打到车也可能因为司机觉得目的地离交班地点太远而“拒载”。 因此,当各种“打车”和“专车”软件横空出世,就被消费者当作是缓解“打车难”的稻草,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据记者观察,目前使用打车软件的“的哥”确实不少,即使接到活也会开着打车软件的信息推送。然而,“的哥”们并非有单就接,有些距离较近或者要经过拥堵路段的打车信息反复播放都无人响应;而有些距离较远、费用较高的单子基本都是“秒杀”。 类似的“挑单”现象在出租车行业已经不是秘密,一位家住北京郊区的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想回家的时候就停在公交枢纽站,等着有同方向的打车单子一来,赶紧抢上就能顺道回去了。”被问及如果有去其他地方的订单会不会接,这位司机直言:一般不会了,太麻烦。 可见,一些打车软件的出现实际上并没有缓解打车难,打车难问题一方面是因为行业“垄断”导致供给不足,另一方面是出租车行业经营管理模式落后所导致,如何推动市场开放,引入充分竞争,促进行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进步,从根本上缓解供需矛盾,是出租车行业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 运价机制会否改变? 去年年底,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要求,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市场化改革,完善出租汽车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形成与公共交通合理的比价关系。 可见,出租车营运价格的形成机制是未来市场化改革的核心问题,目前我国出租车营运价格采用政府定价模式,这不仅让行业遭受到“垄断”的质疑,同时也阻碍了有效的市场竞争。 对于出租车行业改革一事,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徐成光在今年年初时也表示,未来出台的出租车行业深化改革意见会涉及行业定位、经营权管理、运价形成机制等多个领域。 事实上,本月月初出台的《义乌市出租汽车行业改革工作方案》就已经对营运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了调整,《方案》显示,义乌将推进市场化改革,营运价格逐步从政府定价模式向政府指导价、行业定价、协商定价机制过渡,让出租车价格和市场供需关系挂钩。 手机召车软件如何疏导? 交通部于去年底出台的《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中强调,要加强对手机召车等新型服务模式的规范管理,鼓励发展多样化约车服务。 不仅如此,近日义乌市发布的出租车行业改革方案,更是对此前被多地主管部门反对的“打车软件”明确表示支持:引导出租车公司推出人工电话召车、手机软件召车、网络约车等多种电召服务方式。 “相比打车软件,我现在用拼车软件更多一些,一个是拼车会比打车价格更便宜,另一个费用和地点都是提前约定好的,不怕堵车等突发情况。”一位经常拼车的吕小姐告诉记者,对这些软件比较放心,接单后就能看到司机的信息和照片。 除了已经被消费者熟知的滴滴、快的等打车软件,专门提供一对一“拼车”服务的手机软件也纷纷涌入市场。记者以“拼车”作为关键词从苹果APP商城搜索发现,诸如嘀嗒拼车、天天用车等拼车软件已超过50个。 但另一方面,也有评论认为,打车软件的出现扰乱了客运市场秩序,导致路边打车困难,特别是遇到急事时,明明是空车,招手却不停,这对于不会或不愿意使用打车软件的人极为不公平。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余晖指出,各种打车软件之所以层出不穷并得到社会认可,与出租车市场有效供应不足有直接关系。作为一种全新的出行方式,专车等服务正在逐步获得市民认可。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赵坚此前表示,出租车行业改革方向应该是打破垄断,引入市场力量,尤其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之下,或许很有更多的打车软件进入市场,政府对于新业态的管理不应是禁止,而是适当的进行引导和规范。(完) |
关键词:出租车行业,拼车,行业定位,出租车价格,打车难,出租车营运,垄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