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进军养老产业“说明书”在京发布
中新网北京5月26日电 (记者 尹力杜燕)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如何让民众更好地养老,已成为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政府也在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那么,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前景如何,商家应把握怎样的投资方向……26日发布的《北京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5)》中对这些问题作出一一解答,为有意进军该产业的民间资本提供了一本“投资说明书”。 该报告以养老机构为主要研究方向,对北京400余家养老机构深入调研,与50余家具代表性的养老机构院长一对一访谈,重点关注养老机构发展过程中的政策导向、市场需求容量和养老机构的运营管理,研究社会资本举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前景、投资方向和可行性。 伴随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高龄老人、空巢老人的数量在急剧增长,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老人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北京作为中国较早进入老年型社会的地区,老龄化程度在过去的20多年间迅速提高。 报告指出,近年来,北京的老年人口规模递增快,常住老年人口相对集中;养老机构数量与床位呈不断增长态势,其区域分布相对集中在远郊区县;养老机构收住对象多元化,入住老年人对于膳食服务和医疗服务的个性化需求明显。 报告提到,根据相关数据分析,2014年至2020年,北京60岁及以上老年人预将增加近百万,官方规划增加养老床位近8万张,养老机构发展前景广阔;从分布和入住率来看,四环以内、西城、石景山、东城等区域是未来投资的最佳选择;医养结合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经营者在建立养老机构时需对收住何种类型的老人有清晰思路和定位。 针对民间资本投入养老机构运营管理,报告在筹建选址、服务内容、入住对象、用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提出多项建议。其中提到,养老机构选址需考虑四大因素:社区附近或社区内、医疗机构附近、空气良好的郊外、公园广场等散步场所附近。 报告同时指出,目前北京的老龄事业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发放养老(助残)券等普惠型制度设计“一刀切”,对于改善部分老人的生活没有太大作用;不同部门在制定政策时未能考虑衔接问题,导致外地老人不能享受与京籍老人同样的待遇;居家养老服务市场供给不足,服务内容单一;各区县的农村“五保”待遇水平区域差距较大;部分老年优待项目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养老机构结构性矛盾突出,一床难求和空床率高同时存在。 对此,报告建议,北京的福利养老金等普惠型制度设计应从“锦上添花”向“雪中送炭”转变;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应从政府主导式向多方参与式转变;养老机构在筹建过程中须考虑多方因素,匹配老年人需求;适当扩展老年优待的内容,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增加免费体检项目等。 在当日的报告发布会上,北京怡年老龄产业促进中心揭牌成立。该中心未来将积极从事养老产业研究,定期发布老龄产业蓝皮书;主办老龄产业博览会及相关活动,推广养老理念和产品;进行养老行业数据统计和分析、定期发布老龄产业资讯;通过整合养老行业内资源,促进产业上下游的对接。(完) |
关键词:养老机构,说明书,社会资本,老龄产业,北京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