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是否安全?BTV《财经锋汇》特邀CFA吴雅楠深度解读
近年来,改革开放经济大潮催生的“富一代”开始逐渐步入老年期,国内一大部分中老年群体成为财富的拥有者,此前“中国大妈”抄底黄金一事更见证了这一阶层的财富实力。当然,对于拥有强势资产的中老年人而言,最放心的理财方式应该还是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毕竟在与银行打了多年交道之后,中老年群体对于银行理财还是比较信任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服务模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银行理财产品是否能够一如既往提供安全理财服务呢?近日,BTV财经《财经锋汇》栏目特邀特许金融分析师吴雅楠博士、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姚晓敏、资深媒体人谢燕秋等专家人士对此进行深入解读。 “以房养老”是否靠谱?警惕“债务投资”杠杆陷阱 据BTV财经《财经锋汇》栏目报道,近年来理财诈骗问题开始向中老年人群体扩散,一些理财项目打着“以房养老”的旗号向投资者兜售房产抵押贷款产品,而实际上房产抵押的贷款并没有转交债务人,而是交由银行管理,实际上投向了第三方理财端。许多中老年人误以为是和银行签约,放松了安全警惕,结果导致理财端投资失败之后无法豁免银行债务,丢了贷款的同时还必须以房产抵债,造成非常凄凉的局面。 针对这一情况,特许金融分析师吴雅楠认为,中老年人风险辨析能力较弱,应当重点提防杠杆陷阱。上述情况属于典型的“债务投资”,宣传方利用“房子住着也是住着,抵押出去每月可获得高额养老金”的包装利好条件诱惑中老年人,并借助中老年群体对于银行信誉的高度信任促成合同签约。一旦合同条款生效,中老年群体就要面对“借债投资”带来的巨大风险。而且,债务人无法控制自己的借贷资金,也无法获得自己的资金流向信息,这是非常危险的。 银行理财是否安全?吴雅楠建议重视资金流向信息 因此,吴雅楠认为,在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一定要非常重视自己的资金流向信息。面对银行发来的各种理财产品信息,投资者应当重点咨询理财产品详情,问清楚自己的资金究竟是投向何处。一般情况下银行同业拆解的安全性较高,但是相应地利率相对较低,而如果利率能达到较高水平,则资金可能流向了理财池中的其它第三方端口,这时候风险系数也就会相应增大。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一定要注意密切关注,一旦发现理财方出现更换情况,要予以及时跟进,必要的话立即赎回本金,以尽可能确保自己的本金安全。实际上,无论是银行理财还是互联网理财,都存在可能的风险因素。投资者应当抱着理性务实的态度,统一规划,认真了解,尽可能把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 |
关键词:银行理财,BTV,财经锋汇,吴雅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