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财经频道 >> 证券专区 >> 证券新闻

短线炒作难以为继 次新股打法生变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作者: 2017-05-11 09:01:4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次新股板块往往被视为A股人气的风向标。3月底开始,次新股出现大幅调整,虽然4月下旬曾上演一波反弹行情,但很快就随着大盘整体走弱而陷入低迷。5月9日和10日两个交易日,次新股强势反弹。市场人士认为,次新股在经历了自身的大幅调整以及大盘的持续调整之后,目前应该已接近底部。不过,一位私募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IPO常态化后,新股的稀缺性逐步降低。作为一个高风险板块,次新股的投资模式也发生了变化,短线的投机性操作难以为继。投资者应遵循价值投资的理念,挖掘次新股中真正的成长股。

  仍处筑底阶段

  “我现在基本处于满仓状态,别人眼中的熊市在我看来就是牛市。”一位私募机构人士表示,现在跌下去就是机会,次新股的每一次深度调整都是新一波行情的机会。不过,与他激进的操作风格相比,另有多位私募机构人士更为保守。他们认为,次新股的玩法已变了,如果按照以往的套路操作,很可能会吃亏。

  今年初,次新股板块指数累计涨幅一度超过45%,但3月底以后一路下挫,一个月内的跌幅接近17%。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3月28日以来,近70%的次新股股价下跌,其中逾200只的跌幅超过20%。

  对于近期震荡不断的次新股行情,广东煜融投资董事长吴国平认为,次新股是市场行情的一个先行指标,未来市场要反弹,没有这一板块的参与是难以想象的。次新股的低点前期应已探明,大幅下跌的阶段已经过去,现在处于筑底阶段,可能存在二次探底等反复筑底的情况。

  长期关注次新股的上海名禹资产董事长王益聪表示,按照历史经验,次新股的投资有一定的规律:新股打开涨停板后,会从高开高走慢慢过渡到高开平走、高开低走、平开低走的阶段,通常平开低走的阶段会有投资机会。不过,这一规律正在被打破。从近期部分次新股的表现来看,似乎已到了平开低走的阶段。但王益聪认为,由于IPO常态化、金融去杠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次新股的调整周期尚未结束,还看不到进场的信号。

  王益聪认为,近期部分新股上市后很快就打开涨停板,紧接着一字跌停,大量资金来不及离场,只能斩仓,进一步加剧股价的下挫。此前这种情况十分罕见,新股打开涨停板后通常会缓慢回落。目前的情况说明次新股的投资模式正在改变。

  新股稀缺性降低

  分析人士表示,次新股长期被视为稀缺资源,经常被投机资金“光顾”。

  去年下半年以来,IPO逐步常态化,目前每周基本有10只左右新股上市。同时,炒作新股之风被遏制,新股上市后的涨停板个数减少,开板的速度加快。

  星石投资认为,次新股的稀缺性正在降低,炒作价值也正在降低。随着企业上市制度健全、IPO常态化、退市制度完善,次新股将不再是稀缺资源,也将失去特有的价值。

  同时,监管部门对炒作次新股行为加大了监管力度。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4月14日公开表示,证监会部署2017年专项执法行动第二批16起案件,针对次新股等恶性操作。相关调查工作已全面展开,重点案件取得重要突破。今年以来,次新股短期涨幅较大,价量呈现明显异常,集聚风险,已经涉嫌操纵市场,稽查部门通过立案坚决查处次新股交易中的违法不当行为,引导股价理性回归。

  星石投资认为,短期来看,金融去杠杆仍是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次新股板块将继续呈现理性回归的趋势。就估值而言,超过80%次新股的市盈率高于创业板动态市盈率,存在估值高企的风险。估值缺乏基本面支撑的次新股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调整。

  分析人士表示,监管力度的加大对投机资金的炒作行为起到了震慑作用,缺乏业绩支撑、仅靠投机资金“击鼓传花”的次新股估值势必向理性回归。近期,不少业绩“变脸”的次新股更是给短期炒作行为敲响了警钟。

  深入挖掘机会

  分析人士表示,次新股正在发生分化,仍存在一定的操作机会。

  招商证券认为,新股质量参差不齐,次新股将进入“强者恒强”的格局。

  星石投资表示,市场风格已由“成长”转向“价值”。当然,“价值投资”并不是机械地买低估值股票,而是投资回归基本面,更多地关注行业景气与趋势、供需关系、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等。目前部分次新股的动态市盈率已跌到30倍左右的相对合理水平,其中一些是消费龙头,未来将受益于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升级,此类标的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

  吴国平认为,目前需要关注次新股反弹的机会。如果创业板和次新股起来了,那么大盘就有望反弹。不过,次新股中的“雷区”不少,需要留意观察,尤其要小心一些拉涨停但又看不懂的股票。投资者真正要挖掘的是成长中的次新股。100只次新股中可能有10只质地不错,投资者需要挖掘那些业绩将要爆发或者转向的股票。(实习记者吴瞬)

  全面看待次新股业绩“变脸”

  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去年和今年上市的次新股中,有33只一季度业绩亏损;有105只一季度业绩下降,其中降幅超过50%的有26只。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均存在业绩“变脸”的次新股。业内人士表示,业绩“变脸”并非次新股独有。需要警惕未充分披露信息和揭示风险的次新股。

  世纪证券研究员赵晓闯表示,一季度业绩亏损的次新股占所有次新股的8.7%,沪深两市一季度业绩亏损的股票占所有A股的14.9%。一季度业绩下滑的次新股占所有次新股的25.7%,而全A股市场的这一比例为29.5%。从这两个指标看,次新股的表现相对全部A股上市公司并不算差。

  Wind统计数据显示,从营业收入来看,一季度业绩下滑的106只次新股中,有61只的营业收入仍处于正增长区间。从市值角度来看,在36只亏损的次新股中,有31只的市值在50亿元以下,仅有一只市值在100亿元以上。

  星石投资相关负责人表示,次新股业绩“变脸”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一是企业经营受到行业周期和季节性波动的影响。例如,通信板块近年受竞争加剧和运营商资本开支的影响,资本回报率(ROE)持续下滑,给上市公司的业绩带来负面影响。在业绩“变脸”的次新股中,通信板块的股票占比达11.1%。二是部分创业板上市公司由于业务体量小,一般根据订单实施情况确认收入,收入没有明显的季节规律,因此上市后暂时性的业绩走弱不具有代表意义。

  华泰证券的研究报告认为,应当理性看待次新股业绩“变脸”。次新股中业绩下滑和亏损的股票占比低于A股平均水平,说明业绩下滑和亏损并非次新股特有,只不过次新股受到更多资金关注,出现业绩下滑和亏损时更容易引起注意。(实习记者胡琛)

  基金经理:多角度筛选次新股

  次新股的调整已有时日。Wind统计数据显示,从3月22日的今年以来最高点至5月10日,次新股指数跌幅为25.04%,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3.71%。市场人士表示,次新股上市时间较短,投资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一定难度。目前次新股从估值角度来看仍在调整过程中,反弹仍需时日。但从长远来看,部分基本面优异的次新股正在展现吸引力,投资者可以从行业、估值等多个角度进行筛选。

  关注行业龙头

  华润元大基金经理袁华涛表示,虽然次新股板块从3月底以来有较大幅的回调,但目前整体估值水平仍高于A股平均水平,并不具备吸引力。不过,次新股内部存在分化,部分优质标的值得关注。事实证明,最近两年上市的约400家公司中,不乏优秀标的。

  袁华涛建议,从多个角度筛选优质次新股:应当是细分行业龙头,最好具备一定的稀缺性;应当有较广阔的行业成长空间,如受益于三四线城市的城镇化;估值应相对合理,目前估值接近甚至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基本面应相对稳健,收入和业绩增长相对较好,盈利能力较强。

  在存量资金博弈的市场环境中,次新股流通市值较小,没有历史包袱,容易受到资金青睐。袁华涛表示,次新股板块具有弹性大、风险高的特性,在市场风险偏好较高时的收益较好。

  谨防“踩雷”

  对于次新股存在的“雷区”,上海名禹资产董事长王益聪表示,避免“踩雷”的难度比较大,因为次新股刚上市不久,投资者难以深入研究,能够真正研究透的人不多。部分次新股业绩的稳定性相对较差。部分次新股为了上市,财务报表可能存在一定的粉饰,上市后业绩“变脸”的概率较大。

  在季报等定期报告发布的时间节点,次新股的业绩“变脸”更容易受到投资者的关注。王益聪表示,在这些时间节点,次新股相对来说较容易出问题,投资者更容易“踩雷”,应谨慎对待。在参与次新股交易的过程中,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次新股的投资常常不是基于上市公司业绩,而是另有其他逻辑。

  对于近期对次新股的操作,王益聪表示,其所在机构对于次新股板块一直比较谨慎,目前未持有次新股。去年3月次新股火热时,其所在机构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减仓操作,目前感觉还没有到进场的时候,仍在等待机会。(实习记者张焕昀)

关键词:短线炒作,次新股

责任编辑:丁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