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新闻 > 生活消费

不到山西长城,不知道博览的意义

2018-12-18 08:45:00 作者: 来源: 山西新闻网
分享:

  核心提示: “此次山西行,从五台山,到广武长城、雁门关、应县木塔,再到华严寺、云冈石窟,这一路感受到了风景壮美、历史悠悠,华夏文明之博大,更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生要读的书还有很多,要行的路还有很远,要了解的东西还有很多。”三天半的时间,1200余公里的旅程过后,大连天健网记者王军辉回味无穷。

  “此次山西行,从五台山,到广武长城、雁门关、应县木塔,再到华严寺、云冈石窟,这一路感受到了风景壮美、历史悠悠,华夏文明之博大,更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生要读的书还有很多,要行的路还有很远,要了解的东西还有很多。”三天半的时间,1200余公里的旅程过后,大连天健网记者王军辉回味无穷。

分享到

  全国网媒记者走进五台山感受佛教文化魅力

  12月10日至13日,“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2018全国网媒看山西活动长城线的30余家全国网媒代表,有了一次深沉而又难忘的山西经历。长城博览在山西,这是山西旅游“新三板”的一句宣传语,却让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媒记者有了更为真实的感受。

  以长城为名,串起了山西三大世界文化遗产的线路,五台山、平遥古城、云冈石窟,这是初来山西者,最为向往的地方。但长城旅游板块的魅力,显然并不止于此。厚重的古建遗风、神秘的契丹文明,都是本次山西之行的收获。

  长城博览保护与开发并重

  12月11日,当一道蜿蜒山间、腾跃隐伏的巨龙,出现在眼前之时,来自华声在线的谢峰,再就也按捺不住。他在湖南就知道广武明长城的名头,是国内长城之珍品,也知道标志性建筑“月亮门”就在山顶,曾因恶劣天气受到损坏。因为行程所限,在此地并无太多逗留时间。但谢峰不愿意错过这个机会,在凛冽朔风中来了个半小时的折返跑,就为看到心心念念的“月亮门”。

分享到

  全国网媒走进北境咽喉要塞——雁门关

  距离广武明长城之东南,不过10公里左右,就是雁门关。这更是在一众媒体记者中,这更是一个如雷贯耳的所在。雁门关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总体防御工程包括“两关四口十八隘”,被誉为“中华第一关”,作为中国古代北境著名的军事要塞,共发生过1700多次大小战争,20多位名将曾在此驻守。中国搜索网采访部主任陈城听着嗖嗖北风声,循着深深古车辙,感受烽火狼烟的苍凉,领悟中华文明的融合。来自凤凰网的黄一磬,更是长城深度爱好者,当日连夜推出《鱼说雁门关》,用漫画加文案的形式,趣说雁门关的人文历史。

  从战国到明清的两千多年时间里,山西境内的长城总长度累计3500多公里,最早的长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69年三家分晋之后。广武明长城与雁门关,只是山西境内长城的代表。相隔不过10公里的两地,有着不一样的境遇。如果让长城焕发出更多的魅力,这是两地都在思考的问题。保护与发展,应该是并行不悖的两端。谢峰认为,对于这些不可复制的历史遗迹,做好保护非常重要,哪怕仅仅是留在原处,对于这个民族的意义,都非常重大;山西文保部门正在积极采取的举措,让人非常欣慰。

分享到

  全国网媒记者雁门关怀古

  山西景区如何在原有景观的基础上,创新出更大的发展空间。2017年升级为5A级景区的雁门关,正在进行探索。代县银泰雁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曾成龙介绍,景区正在联合浙旅集团规划设计院进行下一步的规划,依据雁门关的历史文化,梳理出十条故事线,然后进行活化,打造一些旅游演艺体验产品。其中,武侠要成为雁门关开发旅游不能放弃的IP,目前粗浅的构想,就是结合《天龙八部》萧峰跳崖的故事,做一个蹦极项目,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

  古建厚重重走林梁山西路

  “塔身之大,实在惊人。每面开三间,八面完全同样。我的第一感触便是你不在此同我享此眼福。不然我真不知道你要几体投地的倾倒。”这是1933年,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写给妻子林徽因的信中所道。当时,梁思成第一次来到应县实地测绘,而林徽因结束大同的考察后因故返回北京。

  梁思成和林徽因,这对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的佳偶,是他们在与营造学社的同仁对中国古建筑的大规模考察中,四到山西,发现了五台山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佛光寺,以及大同华严寺,大同云冈石窟,应县佛宫寺释伽塔,洪洞广胜寺飞虹塔,晋祠圣母殿、鱼沼飞梁等古建奇葩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重要价值。

分享到

  全国网络媒体记者参访应县木塔

  12月11日,在了解到应县木塔以及山西古建与梁林夫妇的不解之缘之后,再翻看媒体采访团本次活动行程,全国各地记者忍不住感叹,原来我们是在“重走林梁山西路”啊!在应县木塔,东方网媒体中心副主任钱程灿停留良久,感受着千年之前的气息。对于山西此行,他有着自己独特的期待。“山西保存了中国元代以前70%以上的木结构建筑,全国发现的保存完好的四座唐代木结构建筑都在山西。”虽然来自上海,但钱程灿对此如数家珍。此行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钱程灿在太原都去了同一个地方——山西博物院。因为,那么多的珍贵馆藏,他一次根本看不完。无论在博物院,还是在古建筑,钱程灿都选择一个人静静观看,细细品味,这是属于他自己的精神世界。

  和钱程灿一样,很多外地来的网络媒体人,除了山西的土特产之外,还想带走一些富有山西特色的文创产品。烙上地区文化符号印记的文创产品,作为文化底蕴的承载者,这样的特色纪念品,很多外地游人都想带回去。在钱程灿看来,首先这是一个前景广阔的产业,其次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山西文化。

  契丹神秘探寻失落的文明

  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个民族曾强势崛起,一统中原北方大地,横跨长城内外,创造了200多年的辉煌历史,却又如同昙花一现,整个民族突然消失。这个民族就是契丹,建立的政权就是辽。在现今中华大地56个民族中,并没有契丹族的名号。这个失落的民族成为了一个历史之谜。但在三晋大地,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冲突与融合的前沿,因此留下了不少契丹人的踪迹。从代县雁门关到应县木塔到大同华严寺,媒体团感受到了契丹文明的遥远气息。

分享到

  全国网络媒体三晋探秘寻找失落的契丹文明

  12月12日,媒体团来到位于大同古城内西南隅、始建于辽重熙七年的华严寺。在寺内静静地伫立着一尊双手合十,露齿微笑菩萨像,这就是著名的合掌露齿菩萨。这座佛像也传递出千年之前契丹人的淳朴之风。笑不露齿、衣不露背、行不露脚,这是传统上汉族对女子的要求,但这位“女神”却是微笑嫣然、细腰婀娜、双脚赤裸,完全反其道而行之。不同时期的艺术,反映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契丹女子的豪放洒脱、奔放自由,让人心折。

  对契丹文明的追寻,当然不止于此。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的应县释迦塔,是一座是由大辽传奇人物萧太后倡议建设的著名佛塔。在释迦塔的一层,前门楣描绘了三位女性,后门楣还画了三个男性。衣着,发式等特征几乎符合契丹人的特点,显然画匠所描绘的主人公就是辽代某些贵族。有人推测,所绘人物分别是辽国的三位皇后和三位皇帝。

  一个消失的王朝、一段远逝的记忆……历史的烽烟散去,一个民族的文明总能留下一些密码和印记,供后人去求索和追寻。王军辉此行就开了眼界,因为来自辽文化深厚的辽宁,她对契丹文明更为关注,在这里她看到一些从未留心的细节,她对契丹文明还想了解更多。

  不同的人来到山西有不同的收获。津云新媒体的寇庆春,家族相传远祖就是寇准,此行就算回了老家;环球网的王怡婷,一改之前对山西的刻板印象,深深喜欢上大同这座城市。原创稿件153篇、转载稿件495篇、抖音短视频及微博71条,这是2018全国网媒看山西活动长城线的“战果”,每一个字、每一张图片、每一段视频里,都是山西风景。对美好的期待,会引导不同地方的人们,终究会再次相逢。

  李清伟/文宇巍/图

关键词:山西,长城,博览责任编辑:赵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