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专区 > 财经热点

银行急贷支持防疫复工 要速度也需防“跑冒滴漏”

2020-03-03 15:52:00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分享:

  “为满足疫情防控企业的应急贷款需求,春节以来我们忙得脚朝天,一天也没休息过。”一位大行公司业务部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自新冠肺炎蔓延至全国以来,在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世界见证了中国举全国之力战“疫”的强大资源动员和调集能力。不少行业日夜奋战,有的加班加点生产防疫物资,有的昼夜兼程穿行运输。在这场防疫阻击战中,金融行业虽不是直面“战场”,但肩负着畅通资金划转渠道、满足应急融资需求等后台重要基础设施服务的保障工作。

  春节以来,央行、银保监会等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疫情防控和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的金融举措。从3000亿元防疫专项再贷款,到新增5000亿元“降息”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再到为受困中小微企业出台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安排等,金融政策出台后则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抢抓落地执行。

  不过,低成本资金的密集快速投放,也考验着银行风险把控能力,如何在满足企业救急资金需求的同时,防范资金用途“跑冒滴漏”,成为摆在各家银行面前的现实挑战。同时,亦有银行人士呼吁,现在各家银行都在加大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名单内企业的金融支持,监管部门应加强统筹协调,避免多头授信和无序竞争。

  专项再贷款:

  救急钱“神器”

  “央行提供的防疫专项再贷款,是要求银行给名单内企业放贷使用。银行拿到企业名单后,央行提出‘原则上1天,最长2天’要将贷款发放到位,我们最快一笔贷款从审核到放贷只用了5个小时。”农业银行广东分行有关负责人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2月初,央行设立3000亿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按照要求,专项再贷款只适用于银行向名单内企业发放,而名单的制定分为两大类:一是由发改委、工信部等确定的全国性企业名单,另一类则是由湖北、浙江、广东等10省份确定的地方性企业名单。

  专项再贷款的利率和银行以此向企业发放的贷款利率都非常低。央行某地方分支机构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透露,2月20日前,其所在地区银行通过专项再贷款向企业发放贷款所执行的利率区间为1.65%~3.15%,2月20日后则为1.55%~2.55%。加之财政贴息50%,确保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低于1.6%。

  接近央行人士对记者表示,防疫专项再贷款可以说是个战时政策,3000亿是救急、救命用的,必须快速精准地投放出去,因此它的投向是有严格限定的,一定要是重要医用物品、生活物资生产运输和销售重点企业,支持范围相对比较窄。

  截至2月20日,发改委、工信部确定全国性重点企业876家,10个重点省市确定地方性重点企业共1082家。不过,这一名单也在不断更新调整中,有的企业因与疫情防控关联度不大会从名单中移除,有的则会加入名单内,企业总数量则是净增加。

  专项再贷款之所以需要快速发放,与疫情防控相关企业的融资需求特点有关。国家开发银行评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疫情期间重点企业融资需求体现出金额大、用款急的特点,主要是用于恢复和扩大疫情防控所需物资供给的各项资金支出。一是金额大,部分防疫任务较重的地区物资采购、生产需求很大,同时疫情期间企业经营成本显著提升,应急资金需求很大。比如国药控股湖北有限公司被湖北应急防疫指挥部列入指定采购企业名单后,第二天即在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提出了40亿元的采购需求,承担了绝大部份湖北省指挥部和武汉市指挥部协调的物资以及全国中资机构捐赠物资的运输任务,承担了火神山、雷神山以及各市州方舱医院的主要配送任务。二是用款急,部分被政府征用企业承担着关键防疫物资的生产任务,急需资金扩大产能。如上海的上汽大通公司,自除夕夜开始接到工信部、红十字会等单位600余辆救护车的订单,急需应急资金扩大产能,国开行在24小时内完成贷款审批、开立账户及合同签订全部流程,并于次日实现首笔发放,用于满足负压救护车的生产资金需求,确保企业及时将负压救护车投放于疫情防控工作。

  既然是救急钱,银行传统的信贷审核流程必不能满足当前需要,为实现专项再贷款的快速发放,各家银行都建立了“绿色通道”,下放审批权限加快审核流程。记者了解到,工商银行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审批流程则实施“三调整”,将现场审议调整为非现场审议、集中审议调整为随时报送随时审议、集体表决调整为分散表决,高效审查审批防疫相关信贷需求。

  如何防范资金

  “跑冒滴漏”

  在保障名单内企业有融资需求时,银行可以在48小时内完成审批放款的同时,如何防范资金“跑冒滴漏”,让救急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是摆在银行面前的现实考验,也是外界关心的重点问题。

  在具体的风控把关上,各家银行的策略不尽相同。上述农行人士表示,对专项再贷款客户的授信额度核定,仍主要以行内原有的授信规则为主,但对部分按现有规则无法满足的客户扩大生产资金需求的,适当根据客户在这次疫情扩大生产的原料采购合同或销售订单金额的一定比例额外核定授信额度。

  贷款不同环节的风控侧重点也会有差异。上述农行人士进一步解释,贷前方面,主要是按本行内部的风险管理要求查看客户以往的信用记录进行筛选,并向客户提示需遵守专款专用。贷后则要求借款人提供每笔贷款资金支付去向的划款凭证,并通过对企业账户流水进行查验等方式,确保资金用于扩大生产,增加产品供应,切实防控信贷风险。

  上述国开行人士则表示,在贷款决策过程中,一是采取多渠道交叉验证。包括主动从当地防疫指挥部了解疫情相关物资的调度令、任务单等资料,对照核实企业提供的原材料明细、下游订单等,查验借款人应急资金需求的真实性。二是授信与用款阶段采用差异化凭证要求。授信前根据企业承担任务量落实融资用途大致清单,测算企业融资需求,按应贷尽贷原则予以授信;用信放款阶段,根据借款人进一步收集的明细用款清单详细核实,按使用进度逐笔发放贷款。三是严格查验资金流向。通过账户分析、凭证查验等方式,核查贷款支付是否符合合同约定,采用受托支付监管资金用途,建立账户监管机制,确保贷款资金封闭运作。

  尽管按照要求,专项再贷款资金对接名单内企业融资需求要做到应贷尽贷,但对银行来说,实际操作中要想摸清企业资金需求难度不小。北京一银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鉴于防疫时效性、紧迫性和用途特殊性,部分采购型企业无法准确核定未来采购的具体明细和订单来源,除尽可能收集任务单外,还需要通过经验预估;被征用的生产企业对于征用时限、产品数量、销售价格等要素无法给出详细数据;涉及支持应急所需扩产、转产需求的,必要性和投资总额核实难度大,上述因素给银行核实贷款资金额度、做好金融服务和风险防控的平衡带来了挑战。

  此外,亦有大行人士向记者反映,各家银行都会向名单内重点企业逐户摸排,甚至有的银行会向原本不在本行开户的企业极力争取开户,主动营销授信支持。特殊时期,包括专项再贷款等低成本资金应确保满足企业的合理需求,防范多头授信和银行无序竞争,监管部门也应加大统筹协调,加强资金使用监管。

  5000亿资金待命

  避免企业倒在黎明前

  3000亿专项再贷款只面向9家全国性大型银行和10个重点省市的地方法人银行投放,其他股份行、地方法人银行等中小银行虽无法获得此低利率的专项再贷款,但近日央行推出的5000亿再贷款、再贴现则是重点面向它们,希望通过引导中小银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支持,推动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尽快复工复产。

  全国有着超1800万家中小企业、超8300万户个体工商户,这些群体是我国经济稳增长和稳就业的重要力量。然而,根据工信部披露的数据,截至2月26日,全国中小企业的复工率仅32.8%。

  中小企业和个体户天然的抗风险能力较弱,延迟复工加剧了其资金链断裂的风险,金融此时就需要“帮上一把“。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对记者表示,受疫情冲击,如果一大片中小企业同时出现经营危机,会形成企业倒闭与金融风险上升的恶性循环,从而可能演变为系统性风险。当下,最容易引发企业出现经营危机的原因不是资不抵债,而是现金流断裂,因为企业获得的业务收入减少,但开支还要承担,而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大量的现金储备。

  接近央行人士也表示,受疫情影响,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经营比较困难。但企业的信贷总量很大,每个月都有上万亿的贷款到期,这时候如果硬要企业还款,可能导致企业现金流断裂。所以最新政策提出,对受疫情影响还款困难的企业,银行可予以展期或续贷,以缓解企业迫在眉睫的还本付息压力。

  同时,当前各地都在抓紧复工复产,企业要采购原料、雇佣工人,不仅存量债务要接续,还有新增的信贷需求。对此,要发挥普惠性的政策工具覆盖面广的优势,激励银行加大信贷投放,满足企业正常新增的融资需求,同时鼓励银行降低贷款利率,减免服务费用,让利企业,帮助企业平稳渡过难关。

  黄益平强调,解决企业现金流问题,最重要的手段是利用金融工具,避免让中小企业“倒在黎明前”。考虑到中小企业和个体户的信贷支持主要是依靠中小银行,因此,央行要把低成本资金直接投放到离中小企业更近的金融机构,城商行、农商行、民营银行等应成为这轮推动企业复工复产金融政策落地的重点领域。

  不过,黄益平也提醒,尽管央行新增5000亿再贷款、再贴现给中小银行是必要的,但也要关注银行的风控能力是否跟得上。一些银行并不缺钱,而是缺乏有效的获客和风控手段,疫情防控时期,风控模式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数字技术支持的风控方法,主要是在大数据积累的基础上,以线上实时交易数据和行为特征来替代抵质押资产进行风险判断,可以实现快速、大规模放贷,是帮助解决中小企业和个体户融资的很好创新。

关键词:支持 速度 复工 防疫 跑冒滴漏 银行责任编辑:赵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