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长城“财发现”

新职业新机遇,捷信提醒务工青年谨防“四类陷阱”

来源: 长城网综合   2020-05-21 15:52:00
分享:

  日前,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委托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公示了拟新增的10个职业,其中包括社区网格员、互联网营销师、信息安全测试员、区块链应用操作员、在线学习服务师等。这些新职业不少都与时下的数字化转型浪潮密切相关,为包括务工青年们在内的职场新生代们提供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在这些新职业中,“互联网营销师”更受务新一代务工青年们的关注。该职业主要是在数字化信息平台上,运用网络的交互性与传播公信力,对企业产品进行多平台营销推广。近期红遍电商网购平台的李佳琪、薇娅等人就属于“互联网营销师”。与上一代务工人员相比,新一代务工青年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深度触网”一族。他们对互联网新兴事物充满好奇,也勇于尝试,“做下一个李佳琪”也成为不少人的职业梦想。然而,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正在利用青年们对新职业的认知局限,精心设计出种种求职兼职陷阱,专门针对务工青年实施网络和电信诈骗。为此,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信”)响应监管部门号召,提醒务工青年在近期的求职工作中应该特别警惕以下四类陷阱。

image.png

  陷阱一:要入职,先分期买设备。这类骗局往往发生在所谓的互动营销公司、“网红”孵化企业等。入职第一天,公司会以工作需要为名,告知员工自备智能手机、高清摄像头、电脑或者电动自行车等设备。当新人表示没钱购买时,主管会热心地向新员工推荐一种“捷径”——用分期支付的方式高价购买指定设备。由于求职者急于上岗,往往会在懵懂中将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交给不法分子,并在催促下慌忙签署了自己并不了解的分期信贷协议。如果员工在短期内离职,这类公司会以分期贷款尚未完结、个人征信受损等理由,恶意克扣工资或者非法占有员工购置的设备。为此,捷信提醒广大务工青年:入职此类公司要三思;对于借用个人身份和银行卡信息办理业务的公司要高度警惕;对于自己不熟悉的分期消费协议,更是要坚决说不。

  陷阱二:兼职刷单返利。这类骗局往往以“招聘兼职”的形式出现在务工青年的老乡QQ群、微信群。不法分子通常以“老乡”“朋友”的名义,请大家帮忙点击网购链接或者下载虚假金融APP,以完成公司“冲销量”的任务。当“冲销量”的任务完成后,骗子会先以网络红包或者小额转账的方式感谢支持者,然后提出更高要求,例如提供个人和银行卡信息,以方便后续“长期合作”。一般前三个月,兼职者会定期收到对方支付的“兼职劳务费”,后续就会发现对方失联。大约四到六个月后,兼职者会接到银行或者消费金融的还款提醒,这时才发现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贷了款。为此,捷信提醒广大务工青年: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获取兼职信息,多数“兼职刷单”的工作均涉嫌违法;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或者下载来路不明的APP,以免泄露个人信息、危及个人金融财产安全。

  陷阱三:洗白征信。随着央行二代征信系统在今年年初上线,大家对个人的信用记录也愈发重视起来,部分单位可能会核验求职者的征信记录。于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务工青年在征信知识方面的漏洞,打着“洗白征信”“恢复信用”等旗号,对务工青年实施恐吓式欺诈。为此,捷信提醒广大务工青年:此类“洗白征信”均涉嫌欺诈。如果个人在此前不慎产生过不良信用记录,应第一时间通过正规渠道联系相应的金融机构获取解决建议。此外,如发现个人信用报告存在错误或遗漏,则可按法定程序向金融机构或本人所在地人民银行提起征信异议,依法进行理性维权。

  陷阱四:不要轻信“居家理财”。闲暇时,不少务工青年企盼“躺在床上也能赚大钱”,常常会在网络上搜索“理财捷径”。于是,一些不法分子借机大肆炒作“居家理财秘籍”,传播虚拟货币、外快理财等。殊不知这些听起来非常美好的“机遇”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新型网络电信骗局。为此,捷信提醒广大务工青年:树立正确的金融财富观念,学习基础金融知识;购买金融理财产品应该通过认证机构和正规途径,切莫轻信网络谣言,落入非法集资的陷阱。

  在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新技术的推动下,社会数字化转型不仅改变着商业模式、生产效率、客户体验……也在重塑着就业市场。务工青年在把握新的职场机遇时,也应该擦亮眼睛,远离上述四类陷阱。秉承“负责任的信贷”服务理念,捷信多年来一直在中国坚持向务工青年、边远地区村民等不易被传统金融服务覆盖的群体普及金融知识。去年四月,捷信发布了旨在提升公众金融素养的金融知识普及H5小游戏——捷信金融学苑。短短3个月的时间,共计有13.1万人通过这款寓教于乐的游戏提升了金融素养。

关键词:捷信,务工青年,谨防“四类陷阱”责任编辑:赵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