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保险专区 > 保险新闻

巨灾保险发展难题逐步破解 业内实践逐渐深入

来源: 中国网   2020-08-03 16:12:08
分享:

  应急管理部近日公布的统计信息显示,截至7月28日,主汛期以来,洪涝灾害造成江西、安徽、湖北等27省(区、市)5481.1万人次受灾,158人死亡失踪,376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4.1万间房屋倒塌,36.8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5283.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1444.3亿元。

  与近五年同期均值对比来看,今年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和倒塌房屋数量均有下降,但受灾人次上升23.4%,紧急转移安置人次上升36.7%,直接经济损失上升13.8%。面对灾害带来的巨大损失,人们愈发意识到,维护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和保证居民生产生活安全需要更加完善的风险保障,巨灾保险也因此再度受到广泛关注。

   科技助力巨灾模型实现突破

  受到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全球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正在上升。瑞士再保险瑞再研究院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将不断加剧恶劣天气事件的强度和发生频率,因而,相关评估将存在更多不确定性。在未来几十年间,此类事件造成的经济和保险损失将不断上升,对全球经济构成重大威胁。从全球范围来看,2019年自然灾难和人为灾害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460亿美元,其中,全球保险业赔付了600亿美元的损失。另有专家表示,随着城市中心地区经济发展和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加上气候变化的影响,未来天气事件造成的损失将进一步加剧。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较为严重。应急管理部发布的信息显示,2019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干旱、地震、地质灾害为主,森林草原火灾和风雹、低温冷冻、雪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2019年全年,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我国1.3亿人次受灾,909人死亡失踪,12.6万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面积19256.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270.9亿元。

  由此可见,我国加快推进巨灾保险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008年汶川地震后,我国加快了发展巨灾保险的步伐,巨灾保险试点于2014年率先在深圳落地,随后宁波等多地均在巨灾保险领域展开探索。但就现状而言,巨灾保险的发展仍面临一些难题。

  例如,模型的科学性对于巨灾风险评估十分关键,而搭建数据模型需要建立高质量的数据库,后者有赖于科技提供支持。专家表示,建设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巨灾模型,需要构筑一个开放共享的巨灾大数据平台,这就需要发挥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作用。对于保险业自身而言,要想长期参与到国家巨灾风险管理体系中去,并在其中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重要作用,同样需要全面、高质量地采集有关数据,掌握并量化巨灾对保险业务产生的影响和损失。

  去年8月,中再集团发布了经中国地震学会认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可商业应用的“中国地震巨灾模型2.0”。该模型储备了大量前沿科技和丰富可靠的基础数据,可以科学评估地震损失,是我国保险业深度参与地震防灾减灾的关键支撑技术,扭转了我国保险业长期购买国外模型公司产品的状况。据了解,该模型能模拟中国大陆及其周边地区500万年共计3亿多个地震随机事件,精准快速测算经济损失和保险损失。不仅可以为保险公司商业化使用,制定精细化巨灾风险区划和限额管理、快速评估承保业务的保险损失、优化设计再保方案;也能够为政府部门等相关单位使用,以快速评估地震灾害经济损失,辅助制定地震防灾减灾综合规划方案。

   加强风险管理业内实践逐渐深入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逐渐深入渗透到保险业的转型发展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了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这在巨灾保险领域也有体现。

  2016年,上海保交所正式上线运行巨灾保险运营平台,为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共同体(以下简称“地震共保体”)提供承保、理赔、交易结算等综合服务。巨灾保险运营平台集中积累承保理赔数据,能够指导巨灾保险和再保险合理定价,为保险业参与国家防灾减灾工作以及开展巨灾风险证券化实践做好基础数据和技术准备。与此同时,科技赋能显著提升了巨灾保险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云计算和分布式技术等科技的应用,不仅保障了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也极大地促进了业务处理效率。据介绍,压力测试显示,上述巨灾保险运营平台能支持25万份投保清单在5分钟内完成上传。

  在科技的助力之下,巨灾保险在应对灾害的过程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后,上海保交所迅速会同地震共保体,对距震中100公里所涉及行政区划内的保单信息进行统计,提取受灾地区房屋投保数据,排查地震影响、检视出险标的。截至2019年6月18日上午,便统计出宜宾、泸州两地投保房屋共19.41万户,其中,宜宾11.57万户,泸州7.84万户,投保清单随即发送至地震共保体执行机构,以支持当地查勘理赔和抗震救灾工作有序开展。

  业内专家还表示,保险机制是损失补偿与风险控制的统一,保险应对巨灾风险的价值并不应该只体现在灾后补偿,而更应该重视发挥保险行业在巨灾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风险管理优势,通过科技应用,增强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助力防灾减损。

  据《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平安产险自主研发的DRS鹰眼系统,通过聚合海量地理、灾害、气象、保险数据,可以实现承保客户快速筛选、精确预警、防灾减灾和救援力量精准投放。这一系统可在巨灾保险领域支持防灾减损:灾害来临前,系统可以对承保客户发送灾害短信预警,客户也可以利用系统查询所在地点的自然灾害评级,提前做出防灾应对。在近年的防汛救灾工作中,平安产险江西分公司就运用该系统,对鄱阳湖洪水灾害进行定量化的风险评估与灾害预警,筛选重点客户组织现场防控工作,完成灾前预警通知企业客户、工程项目共计250家,并且通过线上平台推送95万条预警短信,在85个地势低洼路段设置了警示牌。

关键词:破解 难题 业内 实践 发展 逐渐 保险 巨灾 深入责任编辑:赵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