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财经专区 > 财经头条

创业板开板十五周年 创新之路劈波斩浪向未来

来源: 中国网   2024-10-30 10:09:00
分享:

  2009年10月30日,随着首批28家企业成功上市,创业板扬帆起航。将“未来”印于自己的国际名片(ChiNext),把创新与求变化作前行的不竭动力,历经15年发展,创业板优质科技企业云集,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市场之一。

  如今,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已达1358家,总市值超12万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家数占比约九成,近七成公司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未来之板”。企业结构在变,制度体系在变,投资生态在变,但服务创新的初心始终未变。

    市场质变

    “中国未来之板”名副其实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加速转型时期,大批创新型、成长型科技企业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资本市场的助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业板应运而生。

  1999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明确“适时设立高新技术企业板块”。2000年,国务院决定设立创业板市场。然而,好事多磨,2001年初,以纳斯达克市场为代表的全球股票市场开始出现单边下跌行情,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跌幅尤甚。外部环境的动荡,导致这一开创性的市场探索了10年才得以正式开板。

  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公司登陆创业板。自此,创业板开始了高速成长之路。

  2014年10月30日,创业板公司数量达400家,总市值为2.27万亿元。开板10周年之际,创业板共有773家上市公司,占据当时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五分之一,总市值达5.68万亿元。

  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平稳落地,市场基础制度进一步完善、市场功能持续提升。2021年8月4日,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破1000家,总市值超10万亿元。

  如今,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已达1358家,总市值超12万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家数占比约九成,近七成公司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相关公司总市值约9万亿元,占板块比重高达75%,创业板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未来之板”。

  上市公司数量在增长,创业板成交量与活跃度也持续提升。2023年,创业板总成交额达53.5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市场之一。当前,创业板市场拥有超5000万名投资者,近年来,创业板交易结构持续优化,长线资金向创业板创新成长型公司聚集。近5年机构持股比例平均在五成左右,较创业板开板头10年平均38%的水平明显提升,其中公募基金持股占比约8.38%,外资持股占比约3.67%。

    企业蜕变

    创新成长“尖子生”涌现

  “创业板如航母般承载无数优秀企业一路劈波斩浪,书写华丽篇章。”川宁生物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顾祥说。

  15年来,创业板培育了一批聚焦主业、坚守创新、业绩优良的优质科技企业。

  首批上市企业之一的亿纬锂能,已成长为全球领先的高质量锂电池平台公司。历经15年高速发展,亿纬锂能单年营业收入从上市前的2.02亿元增长至487.84亿元,增长近240倍,单年净利润从上市前的0.31亿元增长至40.50亿元,增长约130倍。

  2018年6月在创业板上市的宁德时代,借助资本市场的支持,实现了全球新能源产业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华丽转身。经过上市后5年的爆发式增长,公司单年营业收入从上市前的199.97亿元增长至4009.17亿元,增长约19倍;单年净利润从上市前的38.78亿元增长至441.21亿元,增长超10倍。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市值超3500亿元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龙头东方财富、市值超3200亿元的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市值超2000亿元的全球光伏逆变器领先企业阳光电源……近年来,创业板公司涌现出一批影响力大、市场认可的千亿市值龙头企业。

  回望开板当年,创业板甚至没有一家公司的年收入超过30亿元或净利润超过5亿元。如今,已有219家创业板公司2023年度营收超过30亿元,94家创业板公司2023年度归母净利润超过5亿元。

  登陆创业板后,多家公司实现涅槃,以业绩实力印证成长潜力。从增长速度来看,仍以2023年度业绩测算,639家公司在上市后营业收入实现翻番,104家公司营收增长达10倍以上;292家公司在上市后净利润实现翻番,31家公司净利润增长达10倍以上。

  “在创业板支持下,迈瑞医疗有了更足的底气去加大研发投入。”迈瑞医疗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登陆创业板以来,迈瑞医疗从行业跟随者成长为挑战者。通过不断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迈瑞医疗在全球医疗器械行业中的排名稳步提升,逐步向全球TOP 20医疗器械企业的目标迈进。

  重视研发投入是创业板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的重要“法宝”。15年来,创业板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近万亿元,以2023年年报数据测算,板块总体研发强度超5%,高于A股平均水平1.78个百分点。创业板广聚创新创业型人才,1358家创业板公司中,研发人员合计超57万人,平均每家公司研发人员近400人,其中近230家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超过30%。

    制度睿变

    先行先试步履不停

  市场不断壮大、“尖子生”不断涌现,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样也受益于制度创新与变革。15年来,创业板成为资本市场“先行先试”的试验田,进行了一系列贴近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发展特征的制度尝试和创新。

  启动之初,创业板就施行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这是境内资本市场首次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上作出的有效探索和制度安排。2012年,创业板出台了较其他板块更为严格的退市制度,直接推动了主板市场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市场化退市指标、快速退市、严控恢复上市标准等规定在主板退市制度改革中被借鉴或采纳。

  此外,创业板首推了“小额快速”定向增发机制,允许“不保荐不承销”,给予市场参与主体更大的自主空间,其后中国证监会推出的“小额快速”并购机制亦是这一理念的延伸。

  针对新经济企业的特征,创业板首推行业信息披露指引并形成体系,极大地提高了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为后续其他板块推行行业信息披露体系提供了借鉴经验。

  作为资本市场“增量+存量”同步推进的改革,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统筹推进发行承销、交易、再融资、并购重组、信息披露监管等一系列基础制度创新,为后续全面注册制改革积累了有益经验。

  以支持优质科技企业持续发展为导向,创业板构建了一套符合创新企业要求的再融资、并购重组以及股权激励制度体系。

  得益于再融资的便利又快捷,中伟股份自2020年创业板上市以来,分别于2021年和2022年完成两轮再融资,累计募集资金93亿元。“通过上市后再融资资金支持,我们快速完成了国内新增项目建设,进一步稳固了行业龙头地位;同时加快了国际化、一体化步伐,完成了公司上游资源端的一体化布局,补足了公司资源端的短板。”中伟股份副总裁邓超波说。

  注册制改革落地后,创业板设置更加市场化的重大资产重组制度,进一步扩大交易各方博弈空间,增加定价灵活性,将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股份发行底价从市场参考价的90%下调至80%。截至2024年10月25日,创业板累计实施完成496单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涉及交易金额5547.78亿元,募集配套融资金额合计1306.05亿元,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同时,创业板实行更加灵活的股权激励机制,引入的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放宽激励对象限制,同时兼具折扣优势和出资时点优势,激励作用更加明显,为公司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24年10月25日,创业板上市公司已推出736单向激励对象授予第二类限制性股票的有关计划,涉及股份数量63.88亿股。

  “创业板在上市条件、并购重组、再融资、股权激励、信息披露等方面给予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更多宽松的空间和政策,帮助公司提高经营效率,实现跨越式发展。”蓝思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

    生态嬗变

    资本活水润泽创新“沃土”

  经过15年发展,创业板生态全面优化,市场更有活力,装载注册制“引擎”的创业板,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已经成为高成长优质企业聚集地、高水平创新动能策源地、高质量民营企业主阵地。

  创业板市值排名前10的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共6家。创业板汇聚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合计市值占比75%,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公司市值占板块比重高达68%。

  创业板市场的发展,推动创新与资本的正向循环。据统计,有695家创业板公司在上市前获得近2569家次创投机构投资,投资金额超699.94亿元;以目前股价模拟测算,投资增值率近10倍。其中,有205家公司为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获得933家次创投机构投资,投资金额合计282亿元。

  同时,创业板也有效带动了深创投、达晨创投、同创伟业等一大批创投机构成长壮大,并引导其积极投入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阳光电源、沃森生物、中伟股份等众多知名企业都在发展过程中得到创投资本的支持。

  此外,创业板公司在内生发展的同时,通过并购创新企业,或者设立产业并购基金的方式支持创业创新、孵化中小微企业。由此,形成了一个支持创新的生态圈,引导资源向高效率、高效益、高成长的领域聚集,打造产、学、研、资共同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良好生态。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研发、产业、资本、人才等各环节全面衔接。围绕新材料上下游我们做了很多布局,投的一些优秀标的已经在创业板上市。”深圳一名创投机构负责人表示,创投机构在新材料领域价值发现、商业化潜力评估、引导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初心不变

    服务经济转型

    孕育未来产业

  ChiNext——创业板的英文名称,寓意着“中国的未来之板”,这个承载着服务创新使命的板块,被寄予了服务经济转型、孕育未来产业的期望。

  15年来,创业板有效发挥直接融资功能,为服务经济转型、孕育未来产业注入强劲动力。截至2024年10月25日,创业板首发募集资金累计9549亿元,平均首发募集资金7.05亿元,其中551家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首发募集资金累计5334亿元,平均首发募集资金9.68亿元,募集资金金额较注册制前有较大幅度提升。

  创业板更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便利的融资渠道。截至2024年10月29日,实际控制人为个人的公司数量1134家,占比84%。注册制下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实际控制人为个人的公司数量合计506家,占比92%。

  分析人士表示,15年来,创业板起到了示范带动效应,形成了支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市场内生力量,使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坚定了创新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的信心,有力提升了创新资本形成效率,推动创新成长企业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战略性转型的中坚力量,助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创业板还建立了资本与人才激励的坚实纽带,激励科技人才投身创新大潮,据不完全统计,创业板有161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曾就职于高校或科研院所。这是对高层次人才、技术团队走出高校、科研院所或归国投身创业大潮,进而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最强效、最具带动效应的激励,也是培育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摇篮。

  展望未来,深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创业板将坚守服务优质科技企业的使命责任,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着力完善适应新质生产力特征的发行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持续监管等制度机制,全方位加大对优质科技企业的包容性、适应性和精准支持力度,引导更多先进生产要素向科技领域聚集,加强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监管,推动上市公司提升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

关键词:创业板,创新责任编辑:赵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