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经济蓝皮书:城镇化引河北融入京津冀一体化

来源: 燕赵都市报 作者: 2014-04-18 06:53:3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面临着纾解北京的非首都核心功能。那么,河北如何承接?城镇化应该是重要的路径。”河北省社科联副主席曹宝刚指出,河北的城镇化质量制约着京津冀的城镇化质量,当务之急是迅速提高河北的城镇化水平。

  1

  城镇化是河北融入京津冀一体化的切入点

  《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4)》蓝皮书由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河北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和河北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编写而成,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首部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报告主要从制度建设、产业发展、综合承载力、教育培训、社会管理创新、乡村文化转型等方面,对河北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与运行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蓝皮书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重大国家战略,从人口和城市规模来讲,河北省的城镇化进程和质量从某种角度来讲,制约着京津冀一体化。目前河北省城镇化率只有48%,不及国家的53.7%,与北京和天津的86.3%、83%存在较大差距,直接体现为河北省缺少3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无法与京津两地形成合理“金字塔”状的城市等级格局。

  蓝皮书指出城镇化既是河北省有效融入京津冀一体化的切入点,也是河北省下一轮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

  2

  城镇化将是河北下一轮发展的着力点

  蓝皮书指出,2014年河北省经济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保持良好势头,经济增长速度稳健回归、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改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物价上涨得到有效控制、居民收入有所提高。展望2014年,新型城镇化将是下一轮河北省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然而,城镇化对河北省推进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经济发展却对城镇化的拉动作用有限。

  导致这种状况有这样一些原因:近年来,河北省城镇化速度虽然增长较快,但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滞后于河北省工业化水平,与产业支撑、就业、人口的吸纳能力不相适应;河北省城市规模偏小,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河北省粗放型的城市发展方式,资源被过度消耗,综合承载力不强;尽管河北省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规模快速扩张,但农民工的就业、社保、子女教育、居住条件、医疗卫生等基本权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对于河北省现阶段的城镇化进程来说,仅靠经济投资推动已远远不够,必须有一系列的制度动力作保障。

  蓝皮书认为应稳步推进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和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

  创新驱动,集约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进城市与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发展动力的转换;创新发展理念,树立“智慧城市”理念,推进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的变革;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

  构建合理的城镇群体系,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河北省要形成省域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新兴中等城市、特色县城和重点镇协调发展的城市发展空间格局。此外,还要重点培育和发展城镇群体系,即环首都城市群、冀中南城市群和沿海城市带,统筹区域发展资源,增强大中小城市的密切联系。

  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完善设施建设标准,推进基础设施扩容、升级和改造,建立适应人口和产业聚集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完善城镇公共设施服务网络,科学规划建设图书馆、影剧院等文化设施,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合理配置社区服务设施。

  加强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建设宜居城镇。要同时抓环境治理、节能减排、园林建设,加大二氧化硫、机动车尾气和烟尘、粉尘、扬尘等防治力度,在中心城市实施PM2.5环境监测。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要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举措,强化城乡能源、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的衔接互补,实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要把人人享受基本公共服务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根本保证,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社会养老服务“六大体系”,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3

  工业发展应促进和支撑城镇化

  蓝皮书指出,从总体趋势看,河北省的城镇化发展已从过去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水平逐步趋向于与工业化相适应或相协调,两者的偏差程度正在逐年缩小。

  在产业结构与城镇化协调水平方面,全省及各城市普遍较高,并且大部分地区在十几年的时间内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体现了11个设区市近些年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城镇化发展所做的努力。但不同城市之间协调度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个别城市协调度近两年有所下降,综合来看,唐山、石家庄、邯郸和沧州协调度较高且较稳定,张家口、秦皇岛、保定和衡水四个城市的水平相对较低,需要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调整力度。

  在产业结构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方面,全省以及11个设区市协调发展度虽然已经处于良好协调水平,但仍然还存在很多问题,而要向更高水平的优质协调发展,困难度将会更大。各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异,张家口、秦皇岛、保定、衡水等市的协调发展度相较于省内其他城市,还处于较低水平。全省和各地区都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核心问题依然是产业结构的相对落后不能适应现代高速度的社会进步和高效率的发展要求,需要政府不断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而加快城镇化发展。

  全省产业结构层次依然较低,对城镇化的正向作用不明显。11个设区市来看,除拥有特殊旅游资源的秦皇岛以外,产业结构都呈现出“二、三、一”的形式,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三、二、一”的形式仍存在较大差距,河北省未来发展的主要途径依然是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然而根据上文的相关性分析,我省城镇化水平与第一产业呈负相关关系,与第二产业呈正相关关系,与第三产业相关关系不显著,说明我省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对吸纳农村劳动力更具有优势的第三产业和以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重化工企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存在结构性的不协调,限制了城乡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影响了就业结构,不仅对城镇化发展造成阻碍,也影响了协调发展等级。

  此外,资源与环境矛盾的不断加剧制约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

  文化自觉是城镇化的重要路径

  蓝皮书指出,目前,河北乡村文化建设缺乏稳定机制、对县城文化的辐射作用不够重视。建议各级政府应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村民文化自觉、文化认同在城镇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它既是城镇化的目的,也是城镇化的重要路径。应加大力度、采取各种措施,切实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使其从思想源头认同、向往城镇化。

  中国城镇化的“后发外生型”特征,又决定了以各级政府为核心的外部引导、支撑力量的不可或缺,特别是制度、政策层面,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保证、促进。文化转型是村民由内而外的心理过程,所以外在保障、引导需要一定的稳定性,才能见到成效。

  建议发挥县城在地域文化中心的辐射作用。县作为我国一级行政区划,肇始于秦汉,许多县城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国古代城市的等级体系,加剧了乡村与大中城市的分离,这就使得县城作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乡村社会文化具有巨大的亲和力、凝聚力、辐射力。目前城乡一体化,必须重视县城对乡村腹地文化的吸引力。

  建议积极借鉴国内外城镇化经验。目前新型城镇化建设强调解决“双二元结构”,为减少推进过程中失误,需要积极总结前车之鉴:一方面是国内经验,另一方面就是国外经验。在土地、就业、户籍、社会保障、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推进“均等化”,真正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化、村民市民化转变。

关键词:城镇化,京津冀一体化

责任编辑:杜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