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15年展望

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2014-12-09 14:31:44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2014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15年展望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内经济形势分析与跟踪课题组近日发布《2014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15年展望》报告。该研究报告显示,今年1至10月份,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基本平稳,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运行中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与亮点。但投资增长后劲不足、融资瓶颈约束明显、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突出,经济下行压力和风险依然较大。

  展望2015年,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复苏态势,国内基本面和改革因素仍可支撑经济中高速增长,但一些短期、结构性与长期性因素将会对经济增长造成冲击和制约。要把2015年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要继续实施和完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好改革和各类政策的合力。

  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与亮点

  今年我国的经济增速虽有所回落,但在结构调整、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经济运行中不乏亮点。

  一是经济结构继续优化。

  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均出现积极变化。在产业结构方面,前3季度,第三产业增速高出第二产业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6.7%,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服务业中现代服务业保持较高增速,比重不断提高。且服务业增长对工业增长的依赖减弱,独立增长能力增强。工业中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快于工业整体增速。在需求结构方面,今年前3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6个百分点,也比同期投资的贡献率高7.2个百分点,是经济增长的首要拉动因素。

  二是就业与居民收入增长较快。

  今年前3季度,尽管经济减速,但与改善民生密切相关的就业与居民收入指标表现良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呈现出向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倾斜的态势。至9月末,已实现新增就业1082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目标。前3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0.5%,实际增长8.2%,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0.8个百分点,高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近2个百分点。

  三是消费热点继续保持热度。

  网络零售保持旺盛,通讯器材销售加快、绿色消费增长显著。前3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长49.9%,其中,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增长54.8%。在4G网络建设及新产品更新加快的带动下,前3季度限额以上企业通讯器材销售额同比增长31.8%,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近8个百分点。

  四是化解产能过剩和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

  在化解产能过剩方面,通过扩大国内市场等方式,一度严重过剩的光伏等行业供需已趋正常。钢铁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也在有序推进,如河北省削减钢铁产能达数千万吨。在节能减排方面,前3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6%,高于今年的预定目标。

  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在充分肯定今年经济工作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当前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风险不容忽视。

  一是投资增长后劲不足。

  投资增长乏力是拖累当前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也是未来一段时间经济下行风险的主要来源。各主要投资领域和投资主体都面临着一些困难与问题。一是受制造业持续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影响,民间投资意愿减弱,今年1至10月民间投资增长18%,虽高于整体投资增速,但比上年同期低了5.4个百分点,降幅大于整体投资。二是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带动房地产投资持续下行,今年1至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2.4%,比上年末回落了7.6个百分点。三是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偿债进入高峰期,地方政府投资能力受限,基础设施投资增长难度加大,与上年同期相比,今年1至10月中央投资项目增速提高了2.3个百分点,而地方投资项目增速下降了4.6个百分点。四是受预期以及其他各种因素影响,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外商企业投资步伐放慢。五是新开工项目减少,目前新开工项目增速低于近10年20%左右的平均水平约5个百分点。且调研中还发现,部分地区在建项目和储备项目接续不好,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开工投产后,项目的补充跟进出现了较严重的“断档”,将直接影响投资增长的可持续性。

  二是融资瓶颈约束凸显。

  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信贷大幅回落,凸显资金面紧张。尤其是下半年以来,7至10月份社会融资总量共计3.03万亿元,仅为去年同期的60%。除了普遍存在的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和贷款利率上浮等问题外,由于企业盈利能力减弱,银行基于违约风险考虑,惜贷、限贷现象增加,甚至还进行抽贷,加剧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目前,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有所增多,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和比例也呈上升之势。

  三是企业经营依然困难。

  一方面,由于主要工业品价格下降影响,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持续回升且大幅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同时库存周转率下降,企业去库存压力加大,经营效益普遍下降。另一方面,除了传统的资金、用工、土地、运输成本上升外,当前企业在结构调整升级如环保、技改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投入明显增加,在一些财政增收压力较大的地方还存在着收过头税等加重企业负担的现象。此外,一些企业出于业绩考核和融资的需要,有意人为调高利润,因而企业实际的经营困难程度比数据反映的还要严重。

  主要经济指标预测及政策建议

  今年前3季度我国主要经济指标月度间出现一些波动,但季度指标基本平稳,预计今年四季度主要指标仍将保持平稳,四季度与全年经济都将增长7.4%左右。

  2015年尚无重大因素出现改变经济平缓下滑的局面,预计2015年全年经济将可保持在7.0%以上,略低于今年的增长水平;全年CPI涨幅将在2.2%左右,远低于调控目标。

  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明年的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加快落实已出台的各类政策,及早发挥政策效力。对已出台的各项政策,特别是棚户区改造、西部地区铁路建设、城市管网、新能源环保和信息消费等重点建设领域尽快制订工作方案,做好投资规模测算和分解,制订切实可行的融资方案,使政策能够落在实处,要尽量集中资金完成在建续建项目,早建成早见效。同时,要以破解制约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为导向,强化政策的协调配套,加快出台更具针对性、操作性和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及细则。

  积极财政政策应发挥更大作用,更有作为。一是适当扩大中央财政支出与赤字规模,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中央财政应承担更大的支出责任,加大对结构调整、节能环保和改善民生的支持,建议明年中央政府预算赤字率扩大至2.5%。二是通过改革加快盘活国有资产存量,置换资源用于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具体措施有加快推进国有资产退出竞争性领域、完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策体系等。三是实现地方政府债务与融资体制平稳转换,避免出现政策空窗期,以保障地方公共服务的合理投入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稳定。

  适时适度微调货币金融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在坚持稳健货币政策取向的同时,要及时微调预调货币政策,稳定市场预期和信心,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适时扩大定向降准范围或实施全面降准,运用各类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提高金融机构的放贷能力,适度扩大抵押物范围和放宽标准,满足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综合考虑国内外因素适时调整基准利率水平,尽快形成新的贷款利率引导机制,指导商业银行适当降低各类贷款利率,有效缓解融资贵这一突出问题。

  适当扩大公共投资,防止投资大幅滑坡。加大重大项目建设力度,围绕中西部铁路、城市基础设施、通用航空机场、水利工程环保等方面,实施和统筹推进一批重大项目计划;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重点产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及“两化融合”项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政策落实,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度,在房地产下滑严重城市可以考虑政府收购商品房作为保障性用房,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基本正常运行。再推出一批重大改善民生项目。

  挖掘消费增长潜力,促进消费平稳增长。结合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尽快出台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实施细则,加快建立合理的公务员工资增长机制,加快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办法,适度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加大对首次购房者的信贷与税收优惠,适当放宽二套房贷款政策,促进合理的住房消费;降低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缩小高档消费品境内外价差,促进海外奢侈消费品消费回流国内市场;以支持鼓励创新为重点,加快推动电子信息消费、农村服务消费、绿色循环消费等新型消费的推广。

  完善政策体系,更为有效地化解产能过剩。在化解产能过剩问题上,政府要履行好自身应有的职责,同时要尽量避免和减少直接行政干预。一是要规范好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偷税漏税、制售假冒伪劣等行为,切实改变钢铁等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不正常现象。二是改进需求市场,如提升建筑质量标准、推广钢结构替代钢混结构等。三是尽快建立污染物排放总量限制与排放配额交易制度。

  协调推进各项改革,尽快释放改革红利。统筹行政体制、财税体制、金融和国企等多方面的改革,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一是继续推进下放和取消行政审批事项,扩大负面清单管理的实施范围;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疏导审批通道,全面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和加强服务。加快建立政府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公务员工作积极性和规范性。二是把推进改革和盘活存量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三是深化土地、资源和金融等重要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和社会领域的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提高要素生产效率,挖掘增长潜力。

  2015年经济运行环境与条件分析

  2015年我国经济运行的国际环境总体趋好,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复苏态势,但国外政策调整、地缘政治冲突等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和不确定性。国内基本面和改革因素仍可支撑经济中高速增长,但一些短期、结构性与长期性因素将会对经济增长造成冲击和制约,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增长仍面临很多挑战。

  有利因素与条件在于:

  世界经济将持续复苏但难以有大的改善。虽然今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复苏的态势弱于预期,但是下半年以来发达经济体持续复苏,虽然欧元区和日本经济有所回落,但是美国经济增长强劲。各机构普遍预计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将继续保持复苏态势,增速较今年有所提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3.8%,较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但同时也要看到,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总体仍较为疲软,短期内难以真正走出低谷,一些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供给方面的制约因素和金融条件的收紧对经济增长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持续更长时间,因而明年世界经济仍只是边际上的改善。

  政策效应逐步释放。一方面,为应对今年经济下行的压力,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定向调控政策措施。内容涵盖定向降准、结构性减税、棚户区改造、中西部铁路建设、稳定外贸、扩大信息体育消费,以及在近期实施的全面降息和基础设施领域推出一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PPP)等。这些政策多需跨年度操作,政策效应将在明年继续释放。另一方面,在我国当前的财政状况和通胀形势下,明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还具备较大的运用空间,政府可能继续围绕促进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出台力度更大的新政策,政策效应也将会集中体现为通过扩大内需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依然较好。我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良好,内需增长具备有利条件。供给方面,虽然我国面临劳动力人口绝对量减少、储蓄率下降等趋势性变化,但是人力资本、资本存量等要素供给的质量在提高,一些新的增长拉动因素正在形成。消费方面,目前就业形势良好,居民收入增速超过了经济增速,为消费持续增长和提升消费占比创造了有利条件。投资方面,“十二五”规划即将收官,一些规划尚未完工的在建工程和尚未动工的大项目,建设进度将有所加快,出口回暖也将带动相关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这些都有利于促进明年投资增长。

  改革红利将逐步显现。2014年政府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允许民间资本创办金融机构,放宽市场主体准入,以及以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为核心的价格改革等,2015年还将实施一批重大改革。这些改革对经济增长潜力的提高作用将在未来一段时期逐步显现出来,对2015年的经济增长具有正面作用。

  不利因素和风险隐患在于:

  一是世界经济中的风险性不确定性因素仍较多。首先,全球经济总体未恢复到危机前增长水平,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以及由于土地、劳动力等综合成本上升造成我国出口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这些因素仍持续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不利影响。其次,主要发达经济体宏观政策分化和转换带来的冲击。第三,地缘政治形势更加动荡。

  二是房地产市场短期难以出现强劲回升。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不断下降,虽然已出台了解除限购、放宽首套房贷款认定标准和降息等政策,这些政策可能在边际上改善房地产市场形势,但受房地产市场阶段性过剩严重、房价下行预期强等因素影响难以很快扭转低迷态势。房地产行业前后向产业关联度高,与钢铁、建材、家电、装饰材料等多个行业紧密相关,且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四分之一,房地产市场低迷将严重掣肘投资及相关行业的增长。

  三是环保指标造成的强约束。“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显示,环保指标完成进度滞后,规划中4个节能环保的约束性指标都未能达标。为了确保节能环保指标在“十二五”后两年达标,国家将“实施最严格的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有些地方为完成环保指标,可能会采取强制措施。

  四是供给因素约束不断加强。劳动力、土地、资本等供给因素进一步趋紧,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不断加强。

  报告执笔:孙学工刘雪燕杜飞轮肖潇

关键词:经济形势,分析,展望

责任编辑:杨静(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