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新常态经济轨迹:调结构促改革
2014年是我国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的一年,也是中国宏观经济沿着“新常态”轨迹持续发展的一年。一方面,GDP增速等宏观数据在外需疲软、内需持续回落以及房地产周期性调整等力量的作用下持续回落;另一方面,经济结构在消费升级、不平衡逆转以及政策调整的作用下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与此同时,结构参数的良性调整、总体价格水平的小幅回落以及就业状况的持续稳定给今年增速相对缓慢的宏观经济增加了不少亮色。 据了解,多家研究机构预计,2014年我国GDP增速为7.4%。日前,中国人民大学发布年度经济报告。报告预测,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为7.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2.2%。12月2日,中国银行发布《中国经济展望报告》,称在“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预计全年GDP增速在7.4%左右。 总体来看,中国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依然运行在合理区间,呈现出一些积极的趋势性变化。 首先,与前几年的经济形势相比,房地产难现昔日繁荣,2014年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逆转是经济疲软的新因素。今年以来,楼市库存已经超过了历史最高点,目前房地产供需矛盾已经成为了宏观经济亟须解决的问题。 其次,深化改革全面拉开序幕。经济领域的改革对传统资源配置的运行模式带来了巨大的震动,这虽然在短期造成了宏观经济的下行,但却是中国经济的新力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济制度和机制正在逐步建立。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2014年经济结构明显优化,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均衡性不断改善。一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5%,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6个百分点,而资本形成的贡献率为41.3%,同比下降了14.5个百分点。二是第三产业增长加快、比重提高,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支撑力明显增强。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长7.9%,高于同期GDP增速0.5个百分点,也高于同期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0.5个百分点。三是新兴产业、新型业态发展迅速,重大技术装备、互联网、机器人、电子商务和节能环保等行业高速增长。中国经济正在从依赖出口的制造业和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转向依赖消费和创新增长,以增长适度、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为主要特征的经济新常态正在构建。 此外,各种金融杠杆的回落也成为“新常态”经济的新内容。由于加强信托产品和委托贷款等业务的监管,表外融资产品不断回落,由于资金对实体经济渗透性的下降,房地产投资杠杆倍数有所缓和。业内专家表示,控制企业和金融机构持续加杠杆带来的产能过剩累积、资产泡沫加大,防止去杠杆进程过于激烈引发的金融风险上升,坚持有保有压,将总杠杆率控制在合理水平,不仅可为杠杆的配置和优化创造条件,也有利于降低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 当前,中国经济正进入一个增长动力切换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常态,多种风险、挑战和机遇并存。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经济增长新动力正在孕育,改革红利逐步释放,这为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积蓄力量。沿着2014年新常态经济的运行轨迹,未来中国经济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效率将进一步提高,发展的可持续性将进一步增强,2015年很可能是中国此轮经济下行的阶段性低点。 |
关键词:新常态,经济轨迹,结构,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