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比拼放贷速度争食在线市场
P2P平台来势汹汹,已成为小微企业主“找钱”的重要渠道;互联网银行的出现又对银行零售贷款产品形成冲击。面临双重压力,商业银行被逼进行一场在线贷款争夺战。北京商报记者发现,目前招商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等均推出了线上的快速贷款产品。 传统模式下,客户从申请贷款、递交资料到贷款审批和发放至少需要3个工作日以上的时间。而最近一段时间,多家银行将贷款的发放时间缩短到以分甚至秒计算。例如民生银行的“网乐贷”,5分钟就能贷款50万元;招商银行的“闪电贷”通过手机银行即可在线申请贷款,系统自动审批,60秒完成审批放款,贷款实时到账。建行“快贷”系列支持信用贷款,客户还可以凭借建行账户中的金融资产申请质押贷款,能够实时获取审批结果和可贷额度。浦发、中信等银行则与收单机构合作,以申请人交易流水、个人征信等信息为依据,针对小微企业主发放无担保、无抵押的POS网络贷款。 与颇为吸引市场眼球的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相似的是,上述商业银行推出的网络贷款产品也是运用了大数据分析。今年初,腾讯牵头的前海微众银行用远程“刷脸”认证方式发放了第一笔3.5万元的贷款。通过社交媒体等大数据分析,对贷款人的信用进行评定,从而计算出贷款金额。 在业内人士看来,大数据分析其实是商业银行的强项。一位银行业分析人士称,互联网金融所具备的仅仅是大数据运算的能力,但实际业务的关键是损失数据的累积。“大数据的特点就是,只有实实在在经历过损失,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哪些客户特征是风险特征。” 现在市场上惟一具备这种能力的机构就是银行,就算是成立时间比较短的股份制银行也有20年以上的数据积累,经历数个经济周期。互联网企业不乏有很深厚的用户数据积累,但损失数据的积累最多也就只有几年时间。 不过,目前多数银行只针对存量客户开展了这一服务,其中民生银行的“网乐贷”会向符合条件的特定客户进行主动授信邀约;招商银行“闪电贷”也只能是符合申请资格的客户才能操作;建设银行的“快贷”需要根据客户在建行的资产、负债和信用等信息根据模型进行分析再自动生成授信额度。可以说,在面签难关尚未突破的阶段下,网络贷款只能在存量客户范围内推进。 招商银行零售信贷部副总经理赵晓君表示,招行在零售信贷数据上的积累将确保“闪电贷”产品的运行稳定。“后台运算都是现成的,现在‘闪电贷’主要针对的是已经开卡的存量客户。如果未来监管层在开卡环节允许远程操作,我们也能够为增量客户提供准确的授信。” 大数据已成为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掘金的宝矿,但业内人士表示,大数据有时也会“骗人”,例如基于POS流水进行数据分析,有可能由于商户“造假”而出现偏差。因此,依据大数据建立的风控模型,还需要在业务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 |
关键词:商业银行,放贷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