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降准节后降息 解码央行大动作背后的政策意图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汪文品 2015-03-02 09:11:59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羊年春节归来首周,2月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央行又“出手”。中国人民银行2月28日晚宣布,自2015年3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同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为1.3倍。

  这是距离2014年11月22日央行时隔两年首度降息后,三个月以来的第二次降息。2月初,央行还下调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解码一:两次降息异同

  与去年11月采取的全面的、非对称性降息相比,2015年的首次降息采取对称方式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2014年11月,央行宣布降息的同时还宣布,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由1.1倍调整为1.2倍。这是自2012年6月存款利率上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1倍后,中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存款利率区间扩大同样意味着,如果商业银行用足上浮区间,则存款利率与调整前水平相当。专家指出,银行在定价方面自由度增加,银行间的市场竞争也加剧,这也是利率市场化、金融自由化的特征表现。此外,2014年贷款基准利率下调幅度大于存款基准利率,改善了传统利率调整方式,时隔两年重启非对称降息更有针对性地引导了市场利率及社会融资成本下行,最直接的让企业解渴。

  与去年相比,羊年的首次降息影响不容小觑。在春节后首周便祭出大动作,央行此举极大提振了市场信心。此外,这次存贷款下降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存款上限至1.3倍,分析人士指出,离完全放开仅一步之遥。

  本次降息采用对称方式从操作层面上看,考虑了金融机构的承受能力,并非一味要求银行“割肉”缓解企业融资问题。招商证券判断,相比上次的非对称降息,本次对称降息对金融机构业绩的负面影响小一些,对其利润冲击不会太大。

  在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看来,央行今年的对称降息是对目前经济下行和通缩压力的反应,贷款利率难以明显下行。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则表示,在银行存款不断分流的情况下,银行不敢轻易降低存款利率,反会上浮到顶。此次降息举措将进一步激化“银行差钱”,使得银行更加“惜贷”。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4年11月降息后的一周内,各家银行纷纷更新了存款利率:五大银行执行的存款利率基本为基准利率上浮近10%;不少城商行更是表现积极,存款利率都上浮到顶至20%。所以,本次央行宣布降息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银行定存利率“不降反升”现象。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认为,此次降息可以缓解债务风险。受降息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将加剧,趋势略贬值。

  但也有分析指出,随着美联储推迟加息时点,在全球货币政策分化程度降低的背景下,中国央行降息会对正在承压的人民币汇率带来进一步冲击。事实上,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也一并在推进。央行自2014年二季度以来基本退出汇率的常态化市场干预,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等。

  不容回避的现实是,央行两次降息及扩大人民币存款利率浮动空间的举措,可收到一石二鸟之效,实质上有助于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增强金融自由化,并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解码二:节后降息意在何处

  春节前降准,春节后降息。央行此举何意?

  央行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表示,此次利率调整的重点仍是保持实际利率水平适应经济增长、物价、就业等基本面变动趋势,并不代表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发生变化。

  显而易见的是,此次节后首次降息符合市场多方的预期。业内分析,央行一方面期待通过降息使得银行贷款利率能够降得多一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资金利用空间;另一方面,为了能对冲CPI下行,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引导市场实际利率下行。

  分析称,在春节前降准之后,货币市场利率下行动力仍未充分释放。究其原因,新股发行冻结资金规模不断攀升、临近春节等原因导致居民及企业的现金需求激增,阻碍了资金价格回落。

  与此同时,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仍然存在。1月份外贸数据进一步呈现出“衰退式顺差”局面,出口下滑显示人民币汇率仍被高估,进口大降则体现出内需低迷日益严重。1月CPI仅同比上涨0.8%,创2009年11月以来的5年多新低。PPI则是连续35个月呈现负数增速。

  货币供给增长缓慢。截至2014年12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2.2%,比2013年增速降低1.4个百分点,比1986年至2013年21.05%的平均值低8.85个百分点,为连续第四个月增速下滑。因此,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络绎不绝。所以,央行的本次降息并非突然。2月26日,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刊发题为《当前形势下对货币金融政策的建议》的一文显露出端倪。文章称,货币政策要维持流动性的适度充裕,下一阶段,为应对通缩的可能,央行应对法定准备金率、基准利率等传统工具进行适时、适度调整,保持适度的流动性。

  进入2015年,央行为了保持适度流动性打出了一整套的“组合拳”。除逆回购外,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运用得风生水起。2月11日,央行宣布在前期10省(市)分支机构试行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形成可复制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全国推广分支机构常备借贷便利。此外,在2月5起普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同时,央行还非常有针对性地实施定向降准措施,北京银行、盛京银行、南京银行、重庆银行、徽商银行以及浙江23家银行先后获批。

   货币政策趋向宽松了吗?

  其实不然,当前的货币政策基调仍属中性。央行在降息后表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指出,目前融资成本十分高,不利于实体经济层面创造有效需求,央行此次降息十分有必要。

  在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看来,我国实际利率水平偏高,在当前经济增长压力情况下,降息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都在变化,而其核心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的改变。多位专家表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经济结构自身转型与升级才能为经济注入活力。正如央行行长周小川此前所言,货币政策可以为结构性改革提供空间和时间,但不是万能药。

  谈及央行的下一步动作,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预测,未来央行降息的可能性仍旧很大。由于货币政策的作用就是调节短期经济周期,所以在经济疲软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仍将适当宽松。黄益平表示,具体是定向宽松还是普降,仍有待观察,但未来多次宽松举措是可预期的。

关键词:降准,降息,央行,政策意图

责任编辑:杨静(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