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大学生起薪行情出炉:第一份工资你挣多少?

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 2015-04-14 08:57: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十年寒窗,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能拿多少薪水,往往决定了人生起步阶段的幸福指数。

近日,中国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发布了2015年大学生起薪行情,雇主给大学毕业生的起薪普遍高于2014年10%以上,超过员工薪资涨幅。当然大学生起薪行情视行业有别,也与薪酬结构息息相关。

而从“前程无忧”调查的2318位不同年代的大学毕业生的起薪分析,虽然回过头看,不同年代的大学生起薪差距巨大,但这与购买力却似乎并不成正比。

薪水代表着时代的变迁,作为过来人,你还记得自己刚上班时的工资是多少吗?这些工资能过上怎样的生活?是否也会像现在不少90后一样成为“月光族”?

为此,本报分别选取了四个不同年代在杭州的大学毕业生,结合“前程无忧”的最新调查数据和当时的物价消费水平,听他们讲述和“人生第一份薪水”有关的故事。

能过上怎样的生活?

1988年,陈先生从当时的杭州大学毕业,进了一家省级刊物,用现在的话说是事业编制。当时,陈先生记得很清楚,月工资130元,加上30元奖金。然后,每个月还有一定的福利,以现金发放,少则30元,多则50元,加在一起可以超过200元,这在当时,也算收入不错了,用用还是蛮宽裕的。

因为当时,可供消费的项目远远不如现在这么五花八门,看电影也便宜,跳跳交谊舞,5元门票。谈个恋爱,在西湖边走走坐坐也不用掏钱,难得庆祝一下,跑到武林广场的杭州展览馆的一个新开的咖啡厅开开洋荤,两个人喝喝咖啡,吃点蛋糕,最多只要10元。

令陈先生印象最深刻的是,工作不久,自己花了130元买了一辆自行车,结果骑了3个月就在西湖边被偷走了,心疼得眼泪都掉下来。

能过上怎样的生活?

上世纪90年代初,杭州师范大学毕业的楼老师在杭州一所中学教书。

刚毕业时,每月工资300元出头,房子是学校里借住的,毕业三四年后,楼老师就结婚了,那时每月工资涨到了六七百元,加上休息日在外面补补课,一个月也有八九百元收入。

当时感觉吃住不怎么贵,结婚讲究橱柜、沙发什么的“几条腿”,家用电器挺花钱的,体会最深的是买了台电视机,当时时兴21寸彩电,还得去兑换外汇券,跑到西湖边的侨汇商店,花了2000元买了1台21寸日本松下彩电,花了三四个月的工资。

生了孩子后,楼老师请了个居家保姆管小孩,每个月300元,接下来每年一个月涨20元左右,涨幅很小,保姆一带就带了3年多,保姆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动不动就嫌太辛苦、工钱少而“摆脸色”。

能过上怎样的生活?

王先生是2004年毕业的80后大学生,外地在杭州打拼的小白领,感受到的是家用电器价格在不断下跌,而食品、交通成本却在不断上涨。

而最让王先生焦虑的是:薪资增长速度始终跟不上杭州房价的飙升速度,神经倍受打击。

到了2007年,王先生的月薪依然维持在3000元上下,与朋友在单位附近租了间房子,每月租金850元,加上水电煤气费,一个月下来也得1000元。

平时,要添个东西、吃饭、交通费、通讯费,偶尔还有朋友聚餐,给女朋友买点礼物,有时候,不到半个月,腰包就见底了。

80后大学生刚工作,1个月的工资尚可以在杭州买到1平方米的房子,但是,等他们好不容易攒下一点钱准备出手的时候,房价早已物是人非了。

能过上怎样的生活?

90后陈小姐是典型的“月光族”。去年传媒大学毕业,在一家国企做策划,月收入5000多元左右,没有存款,钱也不知道花哪里了,眨眼就没了。

“每月房租1000元(合租);下个小馆子,至少100元打底;两个人看场电影,起步100元;去超市买点日用品、水果零食,一刷就是100多元;再加上交通费、服装费、手机费、必要的人情往来,一个月下来,不透支已经算万幸啦。”陈小姐办理了网上银行,信用卡欠账已成常态。几乎所有需要的东西,都从网上购买,双休日懒得出去吃饭,更懒得烧,于是,只能网上叫外卖。

对于陈小姐而言,现在米多少钱一斤?蔬菜、肉多少钱一斤?这个全然没感觉。

同时,90后的自我意识的不断强化,觉得花费几十年的青春来供房供车,不如先租个房,先贷款买辆车,先消费享受青春,不愿做房奴。于是,“月光族”成了不少90后的代名词。(魏皓奋/文)

关键词:大学生起薪,月光族,前程无忧,行情,传媒大学,工资,大学毕业生,老

责任编辑:财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