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市场火爆 企业进新三板“真拼了”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仿佛一夜之间,新三板市场火起来了。截至上周五,上市公司挂牌数量达到2200家,直逼沪深交易所挂牌企业总量,不少企业“拼了”也要上新三板,一时拿不出挂牌费用又没有政府补贴的企业,甚至找券商“垫资”。新三板为什么在企业眼里有如此大的魔力。 新三板火到啥程度? 大概在一年半以前,企业对挂牌新三板,还是半推半就,很多企业要在地方政府“大红包”的鼓励下,才肯考虑新三板,地方补贴少的几十万元,高的上百万元。 可最近,政策收紧了。上海就有12个地区下发相关政策,最高补贴额不超过200万元,广州市明确,补贴的对象只有广州市天河区的企业。 不过这些都阻挡不了企业热情,负责运作上市的主办券商对此最有发言权。东吴证券做市交易部负责人王晏雯感觉,今年跟去年同期相比,手头的业务量增加了百分之五十,面对有垫资需求的企业,券商会有选择地“帮忙”。 王晏雯:之前也有很多企业不希望付挂牌费,希望让券商做完了成功后再付,这个情况一直有,很多企业它本身的现金流情况也不太好,这种情况前几年也有。现在会不会这么做,券商要有选择的。 已经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中标节能公司,董事长高剑云这两天就很忙,公司计划定增,也圈定了参与增发的机构,但他频繁接到朋友的电话,打探有没有机会分一杯羹。 企业和投资者共同的“狂热”,投射到了新三板股价上。今年以来,新三板涨幅在10倍的股票有10只,更有个别股票,比如“智立医学”3个月涨了170多倍。正在向全国股转系统公司递交上市审核资料的某家企业负责人下定决心,成本再大也要争取上市,他已经设想好了冲刺新三板之后的营业目标。 企业主:等于我每年基本上就是比前一年翻一番或两番,这样翻上去,到了第五年我们的营业目标,第一目标是35个亿,第二目标是50个亿,怎么来的,就是刚才说的透过并购,所以是资本运作的概念在里面。 新三板到底好在哪? 也许有人会问,火爆的新三板市场会不会就像“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而城内的人,也感到压力山大?这个市场值得那么拼吗? 要回答这个疑问,就要看看已经在新三板市场挂牌的企业,究竟获得了什么。本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邱接兴回忆起当初上市的筹备工作时,感慨不断,虽说新三板财务门槛低,但对企业绝对不是“零要求”,当时全国股转系统公司要求公司报送的材料就有几十打,对公司人才队伍、管理体制的考察也设了很多标准,可目前来看,一旦进入这个市场成为上市公司,公司做大做强目标,可以更快实现。 邱接兴:比如说和家具厂、椅子厂、沙发厂,我们用并购的模式,我们就会发展的很快。这个跟传统上说我把这个做强做大了,然后我自己再去找人,再去设厂去生产这些配套彻底是不一样。 新三板挂牌公司考虑的,除了长远之计,还有近在眼前的利益,东吴证券做市交易部负责人王晏雯举了个例子,一家上市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一年多,融资能力明显增强。 王晏雯:去年我们做市定增的时候,大概它的半年报的报表大概只有两百万的净利润,但是本身公司在行业内所属的地位,整个公司发展的成长性被很多机构看好,最近在做一轮定增,之前的两轮定增就大概只有2000万左右,现在的话就有1.2亿。 国家对新三板市场的定位是,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它如今的火爆,某种程度上符合“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政策导向,企业有这样的融资平台,是好事,不过,健康的资本市场绝对不是投机市场,企业“拼一把”上了新三板,更要抱着理性的心态,把融到的钱真正用于企业发展上,才能用好资本的力量。(记者丁玲娜) |
关键词:新三,板市场,主办券商,企业总量,三板,企业融资,东吴证券,企业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