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暖季供气紧张 报告披露京津冀天然气供应主要问题
采暖季供气紧张 价格机制待理顺——监管报告披露京津冀天然气供应主要问题 国家能源局4日对外发布《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驻点京津冀专项监管报告》。报告认为,总体上看,京津冀地区今冬天然气供应基本能够保障。但与此同时,监管发现采暖季供气紧张、调峰能力不足等问题,并建议进一步理顺天然气价格机制。 采暖季供气紧张 数据显示,京津冀地区现有天然气用户约1276万户,主要包括居民用户、燃气电厂及其他工业用户等。2014年京津冀地区天然气用气量约为201.5亿方,同比增长9.2%。 报告指出,各地在采取错峰用气、压减工业用气等措施基础上,分别制定了采购LNG计划。总体上看,基本能够保障今冬天然气供应。 但与此同时,报告认为,京津冀地区天然气供应总体呈现非采暖季供应充足、采暖季供应紧张的特点。特别是北京市2015年计划关停全部燃煤电厂,将导致天然气需求峰谷差进一步加大。北京市现有管网设施的天然气接收(下载)能力已接近极限,同时在气源落实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综合考虑天然气供需两方面因素,北京市2015-2016年供暖季天然气供应将面临较大压力。 存在调峰能力不足等问题 报告披露,京津冀地区天然气供应存在几方面问题。 首先是储气设施建设滞后,调峰能力不足。目前北京市最大峰谷差已达10:1,石家庄市最大峰谷差也达7:1,急需利用储气设施进行调峰。目前京津冀地区主要靠天津大港和华北永清地下储气库调峰,但该储气库调峰能力只有23亿方,无法满足京津冀地区冬季高峰时期调峰需求。 同时,随着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治理行动的实施,各地“煤改气”任务较重,气源落实压力较大。总体上看,京津冀地区“煤改气”工作由政府主管部门按资源情况有序推进,未出现明显的“一哄而上”和供需失衡现象,但天津市、河北省“煤改气”气源落实工作仍略显粗放。 此外,由于市场管理和运作体系尚不完善,冬季气量确认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燃气企业对天然气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国家能源局提出,要加快天然气储备体系建设,增加调峰能力;规范开展“煤改气”项目气源落实工作;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天然气突发事件时的保障供应能力。 天然气价格机制待理顺 报告披露,目前天然气价格实行分级管理,门站价格由国家管理,销售价格由地方政府管理,多数地方没有建立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上游门站价格调整后下游销售价格存在疏导不及时现象,城镇燃气企业经营压力大。 报告还指出,我国尚未系统建立起天然气季节性差价、可中断价格等差别价格政策,价格杠杆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同时,居民与非居民用气交叉补贴,工业用气较稳定且冬季用气高峰需承担调峰责任,但价格与居民用气严重倒挂,不合理。此外,由于居民、工业用气价差的存在,部分城镇燃气经营企业民用气和工业用气比例等信息不透明,导致综合气价难以准确核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销售企业或上游企业经济效益。 为此,国家能源局提出,要进一步理顺天然气价格机制,在终端消费环节推行季节性差价、可中断气价等差别性气价政策。建立健全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在保障居民生活用气的前提下,利用价格杠杆,平抑峰谷差过大的问题。 国家能源局还提出,要逐步放开上游油气资源开发市场,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从源头上增加天然气供应,建立天然气供应市场竞争格局;推进管网设施公平开放,依靠管网互联互通,增加市场活力,挖掘天然气增供潜力;建立、完善天然气资源交易平台,运用天然气短期、长期交易等市场化手段,提升天然气保障能力;利用国际油气价格持续走低有利时机,明确进口LNG接收站存储、气化价格政策,制定公开透明的管输价格形成机制,鼓励各类资本进入天然气供应环节。(记者陈炜伟) |
关键词:天然气供应,京津冀地区,采暖,调峰,天然气价格,天然气需求,季供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