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生产线已经不赚钱 为何还要开着炉子“烧钱”?
“说环保影响经济发展,是个伪命题!”河北省沙河市副市长裴沛华答得铿锵有力。记者追问:“真这么觉得吗?”他有点脸红,又补充说:“当然,短期内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应该说这是转型的阵痛。” 2014年7月之前,河北邢台的空气质量在全国74个重污染城市中持续排名倒数第一。这个以重工业为主的城市,如今虽然摘掉了“倒数第一”的帽子,却依然形势严峻。记者近日前往邢台蹲点采访,看看在环保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下,这个雾霾“重灾区”内政府、企业、民众到底在如何抉择? 以前能挣个茶叶蛋钱,现在开着炉子“烧钱” 钢铁、水泥、玻璃是邢台支柱产业,三个行业产值占邢台工业总量近40%。在这个重工业主导、能源消耗巨大的城市,空气质量长期排在倒数第一的尴尬曾经让当地人倍感汗颜,却又不忍“痛下决心”。 然而,雾霾笼罩和倒逼之下,邢台正经历着一场转型的阵痛。 “过去我们生产一平方米玻璃能挣个茶叶蛋钱,现在不仅什么也赚不了,还得开着炉子‘烧钱’”,沙河长城玻璃有限公司环保科长李兵辰说,玻璃生产线从点火到出成品得一个月,一旦熄了火要等它从1600多摄氏度自然冷却,点一次火成本差不多1个多亿,所以不能轻易停,赔钱也得烧着。 邢台沙河市是国内重要的玻璃产地,其氟化玻璃产能占全国近20%,占本市GDP约40%。2013年以来,河北大力整治大气污染,邢台也在“减污染、压产能”的大潮中不断自我加压。近年来,沙河市已经关停了90多条生产线,目前还剩52条。记者走访的几家玻璃厂负责人反映,今年订单比去年同期明显减少,以前是日夜生产,“现在销量减少,都不需要上夜班了”。 在临城奎山冀东水泥有限公司,偌大的工厂内静悄悄的。企业负责人表示,房地产行业不景气,水泥缺乏销路,从去年10月起就停工了,2015年春节后开工了半个月,仓库满了就又停工了,算上人工和管理成本,企业每个月亏损近2000万元。 据临城县环保局局长张冀峰介绍,从2013年9月至2014年底,临城县关停了近千家大大小小的水泥企业。原有的68家选矿企业也仅剩5家,而且都在停产中。 环保是红线:要么扛住,要么退出 转型的抉择充满伤痛,但“环保是红线,不得不做”已经在当地形成基本共识。 2013年,沙河市全年财政收入21.7亿元,2014年只有19.2亿元,下降11.6%。根据邢台市的统计,2014年因为大气污染治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停68家,减产198家,减少产值279亿元,直接影响GDP增幅3.4个百分点。因部分支柱行业企业关停搬迁,减少税收6.15亿元。 邢台一些受访政府官员坦言,从短期看,尤其是在邢台这样一个重工业主导的城市,环境治理不断加压的确会影响企业效益和地方经济发展,但如果找不到平衡,“甚至继续放任,只会‘自取灭亡’,所以只能忍痛调整产业结构这一条道”。 很多企业的思路已经非常清晰:“要么扛住,要么退出”。 一些企业负责人表示要扛着,等待经济形势好转,也有不少企业顶不住压力退出了市场。一家水泥企业负责人说,我们老板干这行很多年了,对市场形势总是判断得很清楚,但现在,连他也说看不准了,“我们现在不说挣钱,能生存下来就是胜利”。 德龙钢铁公司总经理阚永海说:“环保倒逼企业转型升级,这个事必须做,早做比晚做好。”他介绍说,虽然经营困难,但环保投入没停,去年环保投入2.4亿元,直接使得吨钢环保成本由过去的100元提高到140元,在行业内属于偏高的。但是,通过加强管理、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消化了一部分环保投入的损失,今年一季度仍然实现了盈利。 不少企业正在寻求通过延伸产业链等方式走出困境。在沙河,玻璃企业都在着力做玻璃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生产镀膜玻璃、门窗等,超薄超厚特种玻璃,差异化生产。邢台市发改委环资科科长王素敏说,近年来邢台市关停压减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努力尽早渡过阵痛期。 财力困难、失业凸显,眼前的困难怎么过? “壮士断腕”固然气壮山河,但“断腕”的痛苦却分担到了社会的每一个神经末梢:基层工作人员、企业、普通民众。 在当地众多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里,老板们转行就意味着有大批人要失业。记者采访时,一些企业表示目前仍在全额发工资留住工人,等待市场行情好转,但也有不少企业关停导致大量工人失业或收入减少。邢台市统计显示,因企业关停、限产,2014年全市减少就业岗位近万个,相关行业职工人均年收入减少4500元。在整个河北,产能淘汰涉及的人员安置数量远远大于此。 这是问题之一。 另一个问题是伴随着压力而生的抵触情绪。一些企业负责人表示,老板们都认同环保、也支持环保,但是当企业投入巨大时,政府的补贴政策一直没能兑现。比如,要求企业推行“煤改气”,但天然气供应没有引入竞争,一定程度上存在价格垄断;又如从全国看,其他省市一些同行没有脱硫脱硝的硬性要求,使得本地企业成本增加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 在普通民众中间,抵触情绪主要来自于环保工作带来的生活成本增加。如推广洁净型煤,即使市县两级政府都给予补贴,但一吨洁净型煤的售价还是要比普通煤贵约200元。 这其实暴露了另一个问题:地方财力不足。事实上,在经济下行压力本来就巨大的当前,环保的压力让地方财力不仅不足以落实各种补贴和推广,连环保部门的工资都发不下去,一些县环保部门只好靠罚款维持办公经费。“企业大量停产,连罚款都罚不了。”一名基层环保官员说,某县工资发不下去,只剩下环保局长自己去执法了。(记者罗争光、巩志宏、李鲲、乌梦达) |
关键词:洁净型煤,烧钱,玻璃生产线,玻璃企业,玻璃深加工,玻璃有限公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