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富管理迎来黄金时期 供需平衡待完善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张旭东 李寒芳 2015-06-22 09:40:21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海内外金融机构和财富管理机构高管、金融领域专家学者等千余人日前齐聚2015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专家在论坛上指出,中国财富管理迎来黄金发展时期,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巨大缺口,亟待建立业态多元、多层次的财富管理市场。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说,中国的金融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日臻成熟,财富管理热潮方兴未艾。大型企业集团越来越多地依赖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工具,居民财富结构也从单一的储蓄存款更多地向理财、基金、股票、债券、保险等领域配置。

  “以工商银行个人客户理财与储蓄存款比例来看,几年前是1:9,现在变成3:7。我们判断,也许不到5年时间,就会演变成5:5。这些数字充分说明,中国财富管理已迈入黄金发展期。”姜建清说。

  论坛提供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财富管理规模达到了创纪录的68.7万亿美元,预计2020年将突破100万亿美元大关。今年一季度,中国财富管理规模首次突破65万亿人民币,预计2017年中国家庭财富将达到38万亿美元,中国财富管理规模在全球屈指可数。

  专家指出,当前中国经济进入调整期,实体经济领域的新主体、新业态、新动力加快孕育,为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创造出新需求。中国资产证券化已增长至3300亿元,国家推介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总投资超过2万亿元……这些投融资机遇联接中国财富管理供需两端,既为财富管理资金流向提供了蓄水池,又将社会财富积累转化为有效投资。

  姜建清认为,中国财富管理在新时期呈现出新特点。伴随着财富迅速增长,无风险收益率持续下降,人们的风险偏好产生了差异,从更多关注资本获利,转而更加冷静地关注资产组合安全性、收益性与流动性的平衡,增值、保值、避险、传承和公益等诉求更趋多样性。

  此外,随着互联网金融崛起,财富管理线上标准化、自助化与线下个性化、专业化呈两极分化态势,未来大众理财产品多数会成为互联网金融产品。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财富拥有者较多地掌握了信息主动权,这对财富管理机构更快捷、更便利、更匹配性联接投融资双方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认为,虽然中国社会公共财富管理意识和财富管理需求明显增强,但从金融供给角度看,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发展时间较短,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缺口。

  部分与会专家指出,现有中国财富管理市场产品很难满足风险偏好、投资偏好和收益要求多元化的市场需求,这导致财富配置过度集中在房地产或现在的股票市场,要么造成财富管理低效化,要么产生资产泡沫化。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首席执行官普彼德·吉尔同样指出,中国城市化进程非常快,城市化必将影响财富管理风险。控制风险就不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要注重推出多元化产品,以此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专家表示,中国应建立一个业态多元、多层次的财富管理市场。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需要建立一个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作支撑,提供多样化投资工具,更好地匹配个性化市场需求。现在的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正成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补充。

  随着人民币可兑换项目的推进和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提升,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将进一步融入全球市场,境内居民和机构也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配置财富,实现财富管理国际化。专家指出,中国应为更加开放的财富管理市场做好准备,科学引导境内居民的海外财富配置及境外机构、个人在国内的财富配置和金融产品发行。

  潘功胜认为,要培育更多成熟、具有实力、富有竞争力的机构投资者进入财富管理市场,与个人投资者形成多样化的财富管理业态;打破刚性兑付,培育“投资有风险、责任应自当”理念,规范财富管理产品发行人经营行为,完善产品和投资者分层制度,加强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

  “财富管理跨行业、跨市场特征日益明显。因此,风险的外溢性和传染性也很强,需要在机构综合经营和监管体制之间做出前瞻性安排。监管政策取向、业务标准规则应大体一致,不能对不同市场主体监管标准宽严不一,防止监管套利。”潘功胜说。

关键词:财富管理,黄金时期,供需平衡

责任编辑:李晓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