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数据回暖 下半年降准可期
在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中,最受关注的当然是广义货币M2的增速。报告显示,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33.34万亿元,同比增长11.8%,虽然仍然没有达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12%的目标,但是增速已经比5月末高1个百分点,大幅高于市场预期。 贷款余额的变化也是重要的金融数据之一。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88.79万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末低0.6个和0.3个百分点。而上半年人民币贷款总共增加6.5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超过5000亿元,显示信贷大幅扩张。尤其是6月,人民币贷款大幅增加了1.28万亿元,创近年同期新高。 再来看人民币汇率,它关系到物价、进出口、外贸企业的利润,以及金融稳定,同样牵一发而动全身。6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1136元人民币。而回顾上半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虽然有些波动,但总体上说,保持了稳定。 最后来关注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作为一个新指标,社会融资规模从2011才开始公布,它是指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初步统计,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8.8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了1.46万亿元。不过,6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环比却多增超过6000亿元。 流动性更充裕 资金成本更低 在仔细分析了央行发布的这两份报告后,一些学者和业内人士的看法是,金融数据已经全面回暖。以M2增速为例,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注意到,虽然6月末11.8%的数字并不算高,但上半年整体在维持一个提升的态势。 牛犁:11.8%的话,基本接近政府报告提出的12%的水平。应该说年初以来,广义货币流动性的增速是偏低的。通过这几次降息降准,加上公开市场的一些操作,增速明显地回升。 M2增速的提高,意味着流动性更加充裕。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对实体经济而言,这意味着资金成本的降低。 连平:这个对于稳增长,对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给企业提供相对成本比较低的融资应该是很有帮助的。这种效应,我们认为在下半年还会更加集中地,力度更大地得到体现。 直接融资增速提升 资金加速流入实体经济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个总量指标,M2的增加仅仅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增加,这些钱究竟能否真正流入实体经济,还要看其它的指标。而社会融资规模和信贷数据就是两个比较有说服力的指标。 上半年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同比减少了1.46万亿,分析认为,这一方面是由于监管层对影子银行的治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地方债的置换。因为按照统计口径,政府发债不计入社会融资。牛犁认为,社会融资数据看似不理想,实际却反映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加大。 牛犁:去年信贷增长得不错,但是其它领域速度可能偏低。现在这些方面,特别是企业的上市发行,就是直接融资这些方面增加得还是比较快。这样的话,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比原先会有所加大。 信贷结构优化 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也就是说,融资的结构明显优化了。与这相呼应的是,银行的信贷结构也有了调整和优化。刚才我们提到,6月的信贷增速超过了预期,连平认为,比这更可喜的是通过一些定向操作,信贷已经开始助力经济的转型升级。 连平:运用一些定向的工具引导货币信贷朝一些薄弱的环节,朝一些创新的结构调整的领域中间加大投放力度,这些方面应该说获得了比较好的信贷支持。 展望下半年的货币政策,稳健、松紧适度应该还是主基调。连平预计,最近四次降息的效力将在下半年集中释放,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将进一步回落,流动性将保持相对宽松的局面。而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等研究人士认为,下半年还有降准的空间。 徐高:因为从外汇占款来看的话,增长还是很差,所以外汇占款比较少的话,相应地就要通过降准来做对冲,所以降准应该还有,降息的空间不大。降息比较明显地在挤压银行的利差,所以接下来降准的概率应该要大一些。 |
关键词:实体经济,融资规模,金融稳定,金融体系,连平,广义货币,人民币汇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