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载重回珠海,追银行卡“芯”风云
1985年,珠海。作为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到了第6年,特区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节点。这一年3月,中国银行珠海市分行成立了我国境内第一家信用卡经营公司——珠海市信用卡有限公司,并发行了境内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 那时国人对信用卡一片空白,中银卡一经问世便名声大噪。尽管过于“高大上”,尽管刷卡手续繁琐,推广难,而且需要人工识别刷卡真伪。但中国从此进入了“卡时代”,手拿银行卡消费成为那个年代尊贵地位的象征。星星之火,必可燎原。此后,各种银行卡纷纷跟进,发行各自的信用卡,相配套的ATM机、POS机也先后进入平常百姓的生活。 一张小小的信用卡,于方寸间折射出中国金融市场的巨大风云变迁。1998年,由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参与的银行卡信息交换总中心正式运行。1994年,为了实现POS与ATM机具与网络资源共享,“金卡工程”启动。2002年,中国银联成立,这一“继往开来”的大事,使银行卡得以跨银行、跨地区和跨境使用,标志着我国银行卡产业开始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在“互联网+”风口的驱动下,金融IC卡已进入“支付+消费+生活”的崭新时代。在人民银行的领导下,各商业银行的推动下,30年来中国银行卡成绩斐然。截止今年一季度,全国金融IC卡累计发卡量超过14亿张,国内每个人手中有一张金融IC卡;银行卡发行50多亿张,平均下来全球每人手上有一张;银联支持闪付的POS终端超过570万台,公司成为全国芯片发卡量最大的发卡组织。 从第一张到数十亿张,我们不能不慨叹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流逝。金秋10月,我们跟随银行服务部组织的“智慧芯银联行”媒体探访首站之旅,重新踏上第一张银行卡诞生地——浪漫之城珠海,与第一批银行卡发卡行——中行珠海分行工作人员、第一批银行卡持卡人代表与媒体记者汇聚一堂,共同追根溯源,探寻第一张银行卡诞生背后的故事,畅谈当下金融IC卡的“芯”生活体会以及畅想未来“芯”时代。在本次探访之旅中还加入了丰富的“闪付”体验活动并走访IC卡产业链合作伙伴,立体展现30年来金融IC卡在珠海建设智慧城市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第一张银行卡,不完美但划开一个时代 “先发给行内员工试用并推广,同年6月正式对外发行。”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许多光鲜的日子就会飘摇而来,挡也挡不住。30年前,曾燕媚曾是珠海市信用卡公司制卡员,有幸参与了第一批银行卡的发行。她至今珍藏着领到的第一张银行卡。 第一批中银卡发行量很少,当时拥有者除了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内部员工外,多为经商和外贸公司人士。卡片分为金卡和普通卡两种。但是,与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不同的是,持卡人需预先将钱存入卡中才能进行消费。卡片仅限珠海使用。 曾燕媚清楚记得,当时一切靠手工操作,也没有今天的网络。每当用卡之前,收银员需要先核查持卡人卡号、姓名和有效期,再拿出A4纸肉眼排查“黑名单信息”,确定持卡人无不良记录,才能确认刷卡消费。限额比较低,银卡300元,金卡800元,超过再打电话给银行。这样整套程序下来,短则几分钟,长则需要十几分钟。 早期的制卡设备和压卡设备看起来“笨笨的”。受理时,将无碳复写纸做成的单据铺陈到底下,卡片沿卡槽放好,再人工一拉一推,银行卡凸起的卡号便印在单据上,再填上消费金额、证件号码等信息,整个刷卡过程才算完成了。商家将汇总的刷卡单据汇总给银行结算,消费一笔有时候一两个月才能完成清算,常常出现透资现象。 由于不便操作,不少商户悄悄将机具和卡纸藏在柜台下,也不鼓励顾客刷卡。第一张银行卡的发行,也仅有几个人负责,一个宣传、一个行政、一个压卡、一个市场。据曾燕媚回忆,制作了5000多张的空白卡,最终只发行了300张。银行卡产业起步时的艰难和困境,可窥一斑。 与曾燕媚不同,韦保平是实实在在的第一批持卡人。回忆起申请卡片的情况,他直言不容易:“领卡是有门槛的,办卡手续相当繁琐,先调查信用背景,再看你的经济实力。还需要填写银行提供的厚厚一叠申请资料。” 但在生意场上,当时的中银卡绝对是身份的象征。银行卡这一新鲜事物让身处改革开放沿海的韦保平们,当仁不让体验了一把刷卡瘾。“不像现在买什么都可以刷卡,集中在一些高档的饭店和酒店。”韦保平补充道。 “30年前,中国大陆境内第一张银行卡在珠海诞生,两年后第一台ATM机也在珠海安装使用,一卡一机的诞生在国内消费支付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也让珠海市民率先享受到了科技变革带来的便利。”时至今日,中国银行珠海分行行长杨显东为这一开创性的小小卡片,骄傲无比。 金融IC卡植“芯”揭秘 “生产一张芯片卡,细分的话需要二十多道程序。分三个阶段:卡机制造、芯片封装和个性化定制。”轰隆隆的生产车间,东信和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珠海的芯片卡工厂,品种繁多、功能创新的智能卡,国内领先的制卡技术和工艺,着实让人惊叹。 众多周知,芯片卡容量大,其工作原理类似于微型计算机,能够同时具备多种功能。2011年3月,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IC卡迁移工作。随着金融IC卡迁移工作的不断深入,2015年1月1日,金融IC卡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重点合作行业领域全面发行,这也意味着我国银行卡产业真正进入了“芯”时代。 “芯片卡是高安全的半导体硬件,通过国际和国内权威机构的检测认证,我们存储的秘钥和数据被严格保护在芯片中,几乎不可能被直接复制和攻破。在支付领域,芯片卡的迁移是很重要的环节,对我们公司是很重大的利好,目前我们接单绝大部分都是金融IC卡。”东信和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黄小鹏东信和平副总裁黄小鹏如是说。 IC卡核心是集成电路芯片,是利用现代先进的微电子技术,将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嵌在一块小小的塑料卡片之中。其开发与制造技术比磁卡复杂得多。主要技术包括硬件技术、软件技术及相关业务技术等。 据了解,一张金融IC卡,其制作过程一般需要7天。东信和平凭借精密的制造仪器,先进的科技技术,生产出约45万安全的金融IC卡。今年8月底就完成了去年整个IC卡的生产量,2015年全年目标是达到1个亿。 在这里,生产车间分为不同的安全等级。其中尤为关键的一环,将一个电子芯片嵌入卡基中,称为“封装”,分为模块封装和芯片封装。工程师李志威在这里工作了13年,他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如何一步步完成这些精密的操作。将芯片从精岩盘中取下放入卡槽中,打金线将触点和表皮点连接起来,最后封胶,保护芯片。固化后,再打通电路,一颗“芯”就这样被植入。 据统计,2015年一季度,银联便新增金融IC卡2.2亿张。有业内人士预计,2015年成为金融IC卡爆发式增长的关键一年。金融IC卡肩负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和为国家铸就金融伟业的重大社会责任、历史责任。随着金融IC卡的发展和普及,广大消费者用“芯”支付的时代即将开启。 用时0.5秒的极限“闪付” “滴”一声,在珠海扬名广场永旺超市,记者径直走向银联闪付优惠专用通道,手持银联金融IC卡,轻轻靠近POS机,0.5秒后即付款走人。 想起30年前,动辄几分钟、十几分钟的刷卡体验,生活在当代的人民越来越感受到银联金融IC卡支付的快捷和便利。“闪付”是金融IC卡的一种快捷支付方式。据统计,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全国终端接触式受理金融IC卡改造率已超过99%,支持非接触式受理POS终端数量超过670万台。 当我们移步珠海香洲区翠香路时,更是亲眼见证了全国首创路边智能停车收费管理系统(即停车咪表项目)的便捷。相对于以往,要么雇佣专人在路边值班收费,要么就投钱币或者使用专用的停车IC卡进行付费。这种方便快捷的停车方式,不仅是国内最先进的咪表停车系统,而且它还凭着“视频监控、车位检测、停车诱导、银联付费、路面无人值守”的智能化管理先进理念。目前珠海已布放停车咪表约800台,实现对3200个停车位的智能化管理。 珠海城建公共资源经营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珠海停车咪表项目收费模式,同时具备了银联卡闪付、异形卡闪付、手机卡闪付、银联卡刷卡以及手机银联远程续费支付等功能。“一不需车主重新办卡;二不需车主预存卡费;三不需车主缴纳办卡押金。” 与此同时,珠海市还将市民手上的金融IC卡直接用于自行车租赁系统,实现网络化、信息化管理,无论租车或还车都非常快捷方便。市民只需持有任何一家银行的金融IC卡,激活开通租赁公共自行车服务,即可实现公共自行车在各站点自助通租通还。目前珠海已布放超过5000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终端,并通过此应用带动激活金融IC卡12万张。 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校园一卡通实现金融IC卡参与珠海智慧高校管理的突破;莲花大桥穿梭巴士实现“闪付”受理,粤澳金融IC卡互通应用取得新突破。据统计,2015年1至7月,广东地区累计实现金融IC卡电子现金消费逾5300万笔,消费金额达2.78亿元。 从小渔村到智慧城市,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下,珠海已经成为记录银行卡时代巨变的一个时代缩影,见证中国银行卡三十年发展。如今,不论是超市、连锁便利店、农贸市场、餐饮、停车场、加油站等消费领域,还是公共交通、社保、医保、高速收费站、通信、公用事业缴费等公共服务领域,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银行卡,正在迎来它的“芯”时代。 |
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