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黄金携三套人民币亮相钱博会 开启收藏品新门类

来源:中国网 作者: 2015-11-09 15:06:0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11月7日,“2015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此次钱币展由中国金币总公司和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中国钱币博物馆三家联合举办,来自世界各国的知名钱币机构、钱币经销商、收藏爱好者、社会各界及海内外人士皆前来参展,是目前最有品质和影响力的中国本土钱币交流盛会。

  展会上,国金黄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金黄金集团”)展出的产品一经亮相,就震惊全场,它们就是——第一、二、三套人民币原票大全。很多钱币方面的老专家也啧啧称奇:现如今,第三套人民币已经很少见了,现在竟然还能看见全部三套人民币大全套,真的是不虚此行,再无遗憾了。

  三套人民币首次团聚纪念半个世纪的金色记忆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这是国人首次能与第一、二、三套人民币原票“亲密接触”的机会。此次展出,引发了现场参展人员的热捧,也让更多喜爱收藏的人们重新回忆起那些年与这一张张钱币有关的故事。

  据国金黄金集团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1948年12月1日,中国第一套人民币就此诞生。随后,为了巩固和健全货币管理制度,于1955年3月1日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后来,为适应社会经济建设新形势以及市场需求,又于1962年4月20日发行第三套人民币。这三套人民币不仅对巩固和健全我国货币制度、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见证了我国克服重重困难,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国民经济快速稳步向前的艰辛历程。

  据相关业内人士介绍,从建国前1948年我国开始发行第一套人民币至2000年第三套人民币停止流通,这三套人民币在图样题材上采用书法、绘画等艺术手法,选择工业、农业、商业、纺织、交通、运输、工厂和矿山等当时经济建设和新社会人们生活的图案,真实记载了新中国成立、建国初期、工农业生产、上山下乡、改革开放等不同年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制作工艺上几经突破,结束了我国依靠外国印制货币的历史(第三套人民币是我国完全独立设计、印制的一套人民币);在防伪技术方面改革创新,从单一的底纹(曲纹和横纹)、文字暗记防伪发展成为不同水印、多色彩印及多色接线等当时国际领先的防伪方式。可以说,这三套人民币承载了中国人民在党领导下齐心协力、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发展工农业生产、建设美好家园的梦想,也记录了新中国历经坎坷、复苏腾飞的光荣历史,是一个个经典时代的缩影、写照与铭记。

  在现场,不少参观者均表示自己是第一次亲眼见到第一、二、三套人民币原票大全,油然而生的不仅是一种亲切感,更多地是回想起那些年和同事、朋友、亲人一起艰苦奋斗的美好时光,有激情、有梦想、有奋斗,还有劳动创造未来的金色梦想。

  耀世亮相彰显创新实力

  据悉,国金黄金集团在此次金博会展出的第一、二、三套人民币原票大全引发了一股参观热潮,因此也成为本届金博会上最具人气的展品。

  记者了解到,国金黄金集团是一家致力于贵金属艺术品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集团型企业。成立至今,一直致力于黄金工艺技术的研发与创新,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发展,现已有多项创新技术被授予国家知识产权专利。2012年,国金黄金集团通过对生产工艺的不断创新,发行了国内第一张金卡“观音金卡”,实现了超薄金片技术,将黄金浮雕艺术推到一个新高度;2013年,又一次开发出行业内第一枚金钞“马年压岁金钞”。通过对黄金技艺不断地探索,2014年国金黄金集团突破传统,首次将印钞技术、造币技术与超薄金片技术相结合同时运用于黄金制品,金片最薄处仅为0.013毫米,并在金片中将单面浮雕发展为双面浮雕、将彩色绘画艺术转变成为单色浮雕艺术,开创了黄金工艺创新的新时代,也开启了收藏界一种全新的收藏门类。

  2015年,国金黄金集团不断前行,采用国际领先的“3D全息立体显像技术”,以超高的分辨率、精确度及精密度的雕刻模具,完美解决了金片上从单一画面到微雕底纹、暗纹防伪技术的难题,更能以变化有致的金色线条精妙地展示鲜活生动的黄金水印效果。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卓越的艺术创作,不仅能凝聚历史,更能折射出极具特色的时代特征。

  全新收藏门类未来潜力无限

  也许对于今天很多的中国人来说,第一、二、三套人民币原票已经成为一段历史,但通过此次展出,让更多的人重温了新中国货币的历史演变。在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以及人民币成为新型国际货币的当下,人们对人民币票案的赏析不仅只是回顾那些已经被遗忘的历史记忆,也激起国人对那个年代特有的情怀。

  时代,见证了国金黄金集团对贵金属领域所作的贡献,但时间仍在继续,创新也必将持续。未来,我们期待能见到更多的创新工艺,以及全新收藏门类即将迎来的收藏热潮。

关键词:国金黄金,钱博会 ,收藏品,新门类

责任编辑:赵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