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谈颠覆银行?看招行如何玩互联网
现在没有人会怀疑互联网摧枯拉朽的改造能力了,但对互联网金融而言,在经历过去一段时间的“跑路”、“倒闭”后,谨慎质疑或许应该放在盲目推崇之前。 2013年余额宝的横空出世,已被认为是一场极具渗透力的投资者教育,一时之间,金融产品互联网化、基于债权的互联网理财泛滥,已然变成一种生活场景了。 在金融领域,人们喜欢用一定的周期去衡量投资品种,新生事物互联网金融亦然,回看互联网金融渗透更多的零售金融业务,简单将理财产品搬上互联网渠道被证明仅是权宜之计,怎样的投资产品能在互联网时代穿越周期?怎样的“+互联网”才是金融业的正确方式? 回归金融的本质看互联网金融,金融业的核心能力在于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而这也是互联网金融尚未侵蚀产业金融原因所在。 如何将资管和风控能力引入互联网生态加以经营,“零售之王”招商银行将线下优势平移至网上时如是思索。在互联网的用户、流量逻辑中,招商银行“内建平台、外接流量、流量经营”的策略,重新定义了“银行+互联网”。 互联网没改变什么 近期,招商银行手机银行4.0、掌上生活5.0分别升级上线。与系统升级一道改变的是经营内涵的改变,手机银行4.0以手机为核心重构业务,从交易型APP向基于运营的B2C自销售平台转变;掌上生活5.0则以突破银行界限,开放用户体系,搭建全民共享的服务平台。 这更像是一个互联网公司的经营策略,用招商银行零售网络银行部一位人士的话来说,“互联网改变的是与客户的交互方式,对银行而言则是改变服务流程,互联网改变不了的是什么?是资产管理及风险管理能力。” 在2015年的银监会发布会上,招商银行第一次公布了其互联网金融十二字诀,即“内建平台、外接流量、流量经营。”余额宝诞生之后带来的互联网金融浪潮中,商业银行更多被看做是尾大不掉的、需要被颠覆的产业,但回归商业银行三个核心业务来看所谓冲击。“存贷汇”中,什么在被改变? “存、贷都是考验主动管理能力的业务,这也是银行的优势,正在丢失的是什么?可能是汇,也就是支付,银行需要补足支付市场中丢失的流量优势。”前述内部人士坦言。 以此逻辑来重新审视互联网金融,金融产品互联网渠道化,并没有严格地将资管和风控能力糅合进来,而P2P为主的互联网借贷市场,已然进入一场投资人风险教育周期。 互联网公司经营常谈及用户、流量,获取两者之后才言及变现,在招行互联网金融策略设计者看来,流量与变现是可以同步进行的。在金融场景中,用户最核心的需求仍然是存贷汇,这些金融基础设施服务,在过往的逻辑中很难以流量经营的角度来考量,这涉及流量获取、客户粘度、流量变现,银行是否天然有这些场景优势? 招商银行想到的途径是开放、平台。这包含着同业和异业的开放融合,一方面是与生活消费服务商合作导流、另一方面是通过开放平台连接银行同业服务,加上自有渠道获客,稳定“外接流量”。 招行怎么玩互联网金融 支付背后正是流量。回顾支付市场的两种模式,线上支付市场已然是第三方支付占据大头,这是将收单、清算、发卡和商户纳入自身闭环的一方模式;这一模式改变了存在已久的银行、银联和商户互联共通的模式。 最大的改变正是流量的重新分配,不用深究一方好亦或四方好,于商业银行而言,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引流、变现,才是互联网金融策略的核心。 招商银行方面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手机银行累积下载客户近3000万,活跃客户近2000万,月登录量近2亿次。 这已经是一个规模量级的流量入口。在以往概念中,银行App更多是完成交易服务,无论在使用频次、粘度都无法与生活服务入口相比,而这正是改造银行互联网的第一步。 招商银行的策略亦是基于这个逻辑,通过为客户提高高粘度、高频词、标准化的移动互联网服务,持续增强客户粘度,其中包含如两票(饭票、电影票)、商旅、支付转账、生活消费、商城、积分等生活服务。 银行如何流量与变现同步?则需要金融产品和服务切入,这就回到最原始的金融需求“存贷汇”。两大App中,掌上生活主要侧重资产营销与经营,包括账单分期、交易分期、现金分期、汽车分期等;而手机银行则侧重财富管理轻经营,依托于手机银行和数据智能,为客户提供便捷专业的线上财富管理服务。 如何体现银行的专业优势?以标榜“专业控、轻理财”手机银行4.0的财富频道为例,在原有理财产品线上化的前提下,重新改造交互、服务流程,将财经资讯、权威观点、产品精选、个性化解读、在线理财顾问、产品购买、售后服务全流程财富管理服务,将资管和风控能力糅合进线上产品销售。 极具科技感的“刷脸”技术,也被带入此次产品升级中,通过视频连接远程银行、人脸识别辅助核身,实现20万-100万大额转账业务的办理,提升用户体验。 招商银行认为,在未来,手机即卡、手机即网点、手机即顾问、由此也描出一幅未来银行轮廓。 |
关键词:招行,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