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真爱“债转股”吗?杨凯生说债转股是痛苦的过程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姜樊 2016-04-07 08:52:49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于“债转股”的报道甚嚣尘上。此前有报道称,相关监管层已经批复国开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进入首批试点,并批复了1万亿的“债转股”试点规模。虽然至今监管层及相关银行对此并未进行正面核实,但这一消息早已引爆银行业界的关注。不过,比起兴奋,业界对风险的担忧恐怕更多。

  银行怎么看债转股?

  他们说“正在研究”、“密切关注”

  在上周各家银行的业绩发布会上,银行高管们都把“正在研究”、“密切关注”等词语挂在嘴边,有的表现得更为积极:“争取成为首批试点银行”。

  实际上,“债转股”是指将银行持有的企业债券资产转为对企业的股权投资。也就是说,企业在银行的贷款,变成了这家公司的股份,以抵消此前银行的贷款。而银行的身份也从债权人变为企业的股东。据农行行长赵欢透露,“债转股”是企业债务重组的工具之一,并不是新鲜事儿。

  其实,银行对“债转股”是又爱又恨,爱在于债转股可以改善银行不断高企的不良贷款数据,让报表更加靓丽,而恨在于不可控因素很多。

  原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坦言,“债转股”是个痛苦的过程。对于作为债权人的银行来讲,债转股意味着放弃了原有的债权固定收益——利息,放弃了对原有债权抵押担保的追索权,由此换得的股本收益权能否真正得以保证,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债转股后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能否有根本的改善,取决于自己的股东权利能否确保落实。“如若把握不当,很有可能陷入既不是债权人,又不像股权持有人的尴尬境地。”

  债转股风险有多大?

  只是推迟了债务问题爆发的时点

  “债转股仍然把风险留在系统内,表面看债务率下降,实际只是推迟了债务问题爆发的时点。”高盛投资管理部首席投资策略师哈继铭表示。

  这也是业界所担忧的。“债转股”被定性为不良贷款的处置方法,把还不上钱的企业债务换成股票拿在银行手里,虽然一时间解决了账面问题,但企业分红的压力会更大,是一种成本更高的融资方式;而对于银行而言,企业已经出现不良,如果继续经营不善,很可能将风险直导金融系统内部。

  其实,当下已经有银行被迫“债转股”,成为一些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在去年股票行情好的时候,不少企业都做了股权质押贷款,但最终钱还不上了,银行只能被迫拿着企业的股份。”一位业内人士说。

  不过,也并非所有人都这样悲观。杨凯生表示,如果债转股运用得当,可以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既能降低企业的负债率,减轻企业的财务负担;又能减少银行的不良贷款,化解金融风险;也能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缓解银行业的资本补充压力;还能调整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为一些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新的投资工具。

  谁适合债转股?

   “还能活的企业”

  其实,资产管理公司一直都在用这样的方式处理银行的不良资产。

  一位来自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人士向北京晨报记者介绍,并非所有的不良都适合运用“债转股”的方式处理。“用最普通的话说,就是还能活的企业一般会采用债转股的方式处理不良。”他表示,这些公司最好是上市公司,这样方便退出。

  “一些企业出现不良是因为一时资金困难,但企业的总体前景、产品等都还不错,未来还有机会做得更好。”这位业内人士进一步表示,对于严重资不抵债,未来也不可能再有更进一步发展的企业,则可以通过拍卖资产、申诉等方式处理。

  杨凯生也撰文表示,目前推进“债转股”还需要注意诸多问题。比如要注意选择好债转股的对象,不宜在那些应该退出市场的企业中搞债转股,否则既不利于压缩过剩产能和结构调整,也难以实现债转股后企业经营状况的真正改善。而如由银行的理财计划或所属子公司操作债转股,则需注意不宜长期持有企业股权。

关键词:银行,债转股,杨凯生

责任编辑:丁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