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理财不应只看预期收益
银率网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银行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出现亏本的情况大幅增加,此外挂钩黄金的产品出现大面积收益不达标。笔者认为,投资者要打破只关注预期收益率的思维,根据自己的投资经验和风险承受能力,谨慎投资,不宜盲目追求高收益而忽略其中的风险。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有309款结构性理财产品未达预期最高收益率,不达标率为40.87%,其中挂钩黄金的产品最多,为130款,占比42.07%。其次是挂钩股票指数、汇率、股票的产品,分别有94款、26款、22款,占比分别为30.42%、8.41%、7.12%。数据显示,2015年共有2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出现亏本现象。而今年一季度,共有16款产品出现亏本现象,数量是2015年全年的8倍。从所属银行来看,汇丰银行有12款,恒生银行有4款;从挂钩标的看,有14款产品的挂钩标的是基金,有2款产品的挂钩标的是股票指数;从亏损程度看,有14款产品亏损10%,有2款产品亏损5%。 近年来,随着银行业的快速发展,银行推出了很多理财产品。与此同时,很多投资者开始选购银行理财产品,但不少投资者只看产品预期收益率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笔者认为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笔者了解到,国有大行保本产品多、股份制银行高收益产品多,外资银行结构性产品多,而城商行则会不定期推出预期收益相对高的产品。这些理财产品到底哪款比较适合投资者?笔者认为,了解不同银行的产品特色,是选择合适产品的基础。比如,国有大行的保本型理财产品更适合稳健型的投资者,而风险承受能力强的投资者可以考虑预期收益高的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 以今年一季度未达到预期收益率的银行理财产品为例,它们大部分是结构性理财产品。笔者认为,目前资本市场的整体风险依然不容忽视,尽管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较高,很有吸引力,但投资者仍要清楚评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适合购买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应该是熟悉股票市场的成熟投资者,更应懂得综合考虑投资风险、收益和流动性。因为这类理财产品挂钩股票、股票指数和基金类的理财产品,其投资风险主要取决于投资期内相应标的的涨跌情况,可预期性较差,尤其是部分中长期的产品,风险较高,且流动性差。 总而言之,只关注预期收益率是一个很片面的选择银行理财产品的办法。银行业人士也表示,选择一款银行理财产品,除了看收益,安全性、流动性也要综合起来考量。譬如理财产品发行者的实力和信誉(安全性)、产品的投资方向(收益性和安全性)、类似产品过往的表现(收益性)、能否提前赎回(流动性)等等。比如,同样是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的产品,一个投资债券组合,一个挂钩贵金属行情,那么前者的投资安全性会高于后者,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可能性也会更高。 |
关键词:理财,预期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