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为稳定市场无奈被动注入流动性
下一步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昨日,央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发表文章,回顾2015年以来稳健货币政策的主要特点。谈及去年年中和今年1月股市大幅下挫央行出手稳定金融市场时,文章称,2015年年中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出现了两次快速下跌。第一次是2015年6月中旬以后股市大幅下挫,为防止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人民银行及时采取了降息措施,并提供了流动性支持,6、7月份M2增速分别跳升了1个和1.5个百分点。第二次是今年1月份沪深股指再度大幅下跌25%~30%,为防止恐慌、促进市场稳定加大了流动性投放,也在一定程度上使M2增速有所加快。从全球来看,这种为稳定市场而被动注入流动性的做法虽属无奈,但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文章指出,从中国自身经济来看,增长虽处于合理区间,但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按照G20有关宏观审慎调节的要求,货币政策需要启动逆周期调节工具。因此,中国货币政策中安排适度的逆周期、维护稳定并促进增长的政策成分,是符合客观需要的。中国货币政策总体保持稳健、略偏宽松是客观、适宜的。 因此,相应的,货币信贷在总体平稳适度增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阶段性的较快增长以及季节性波动。文章称,2015年7月份前后和今年一季度货币信贷增长有所加快,主要是货币政策适度考虑了逆周期宏观调控以及金融稳定的需要。今年一季度特别是1月份货币信贷增长比较快,与中国特色的春节假期扰动也有很大关系。随着春节因素消除和股市逐步趋稳,货币信贷增速最终还是会回来。从近几个月的情况看,已经出现货币信贷逐步回稳的态势。 “近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货币政策的稳健和中性适度,M2和信贷增速并没有出现大的突变,过去5年M2增速都在13%左右,平均为13.3%,今年M2预期目标是13%左右,仍属稳健的安排。”文章称。 对于下一步的货币政策安排,文章透露,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强化价格型调节和传导机制,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着力解决经济金融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
关键词:央行,稳定市场,流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