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收益率下楼梯 投资管理费暴利依旧
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在连续的降息和降准面前,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自然难以保持在高位。事实上,去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走低,可谓一直在“下楼梯”。 尽管如此,理财产品背后的隐性投资管理费却暴利依旧——某城商行今年5月中下旬到期的一款理财产品的兑付公告显示,银行收费与客户实际收益的比值最高达到了0.87:1,也就是说,银行收取的投资管理费折合给客户兑付收益的近九成,而在产品的投资总收益中,银行无需占用资金、更无需承担风险,却抽走了47%的收益。 理财收益率持续走低 对于投资者来说,在年中、节日等重要时点购买理财产品收益率高的“小窍门”渐渐失效,事实上,去年以来,理财产品收益率呈现出持续下跌的态势。 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上周120家银行共发行了1012款理财产品,发行银行数比前一期减少12家,产品发行量减少102款。保本浮动和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共300款,市场占比为29.64%;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共712款,市场占比为70.36%。上周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86%,较前一期减少0.1个百分点。其中,预期最高收益率在6%及以上的理财产品共2款,市场占比为0.2%,环比下降0.16个百分点。 “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与资金的宽松程度高度相关。就央行的态度而言,多次降息和降准为市场补充了数千亿元乃至更高量级的资金,让银行体系中的资金充裕起来;就银行的态度而言,银行存贷比的计算方式较以前有所变化,银行存贷比压力有所减轻,同时,银行对于风险较高的贷款采取收缩态势,银行对于高价格揽储的需求自然也相应有所减少”,一位股份制银行有关人士曾对本报记者表示。 管理费切走近半收益 虽然降息、降准对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负面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这并不是真相的全部。事实上,银行隐性收取的投资管理费对于投资收益的切分作用也不可小觑。 某总部位于西部地区的城商行的一款理财产品兑付公告显示,产品募集额度为49950万元,期限为33天,客户收益率为4.15%,产品到期日为5月17日。该产品投资收益合计为302.11万元,兑付客户收益为187.41万元,而银行收取的托管手续费和投资管理费合计高达114.7万元。据此计算,银行收取的费用合计占实际投资收益的38%,银行收费与客户收益的比例更是超过了0.61:1。 这种情况并非偶然。该行另一款5月17日兑付的理财产品(期限为61天)的实际投资收益总额为328.58万元,兑付客户收益为175.48万元,托管手续费0.79万元,管理费152.31万元,银行收取费用占到了全部投资收益的47%,银行收费与客户收益的比例更是超过了0.87:1。 对于投资管理费,目前商业银行的约定比较类似——“投资管理费的收取与理财资金的投资结果挂钩,如果实际投资收益扣除其他各项费用后高于客户可获得的预期最高收益,则超出部分作为投资管理费,如果未能超过客户可获得的预期最高收益,则不收取投资管理费”。 这种看起来不一定能产生的管理费,一度并未引起投资者注意。“其实大量的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都高于预期,但银行一般不会提示客户”,某股份制银行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这部分管理费多数情况下是隐身存在的,相对而言,销售费和托管费都是明示存在的,但销售费和托管费的费率大多较低,甚至几乎被忽略不计”。 上述两个个案的收益切分或许略显极端,但《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该行大量理财产品的投资管理费与客户兑付收益的比值超过50%。而且,从理财产品投资的标的来看,绝大多数都是债券,每个理财产品配置2只至6只债券不等。 “即便收取所谓投资管理费,应该也有一定技术门槛吧”,有投资者调侃称,“如果债券市场对个人投资者开放,大家肯定都自己投资并获益了,谁会愿意分那么多钱归银行做管理费啊,只不过现在银行属于优势地位,个人不能直接买。” 上述理财产品投资管理费高占比的情况虽然不一定在每家银行的每个理财产品上发生,但是,鉴于银行理财产品现在客户端和投资端的市场情况比较透明,同类型银行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投资业绩差距不大,因此投资管理费“暴利”不太可能是个别银行的偶发现象。 暗合刚性兑付 “不过,目前投资管理费水平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强调,“封闭式非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现在是百分之百的兑付率,也可以说一直在保持着刚性兑付,银行承担的风险确实大于托管本身。” “如果银行明确承诺刚性兑付,那我们投资者可以考虑接受投资管理费的收取,但问题是如果银行确定实行刚性兑付,为什么不干脆修改合同,反而要求投资者在购买时抄写买者自负条款呢”,也有投资者对于所谓的银行刚性兑付持有保留态度,“银行所谓的刚性兑付仅仅是目前的潜规则,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哪个产品打破,投资者凭什么要为潜规则埋单!” |
关键词:银行理财,收益率,投资管理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