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财经频道 >> 证券专区 >> 证券头条新闻

IPO监管两手抓:企业提质量 中介强风控

长城网 作者:谭楚丹 2016-08-14 08:27:3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股市巨震一年之后,中国A股终于不再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经历了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民间投资数据连创新低的考验;也撑过了英国脱欧,MSCI未纳入A股的黑天鹅事件。随着7月份IPO节奏的加快,股市融资功能逐渐恢复常态;而监管层对IPO的一系列监管动作,也在争议中继续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改进,我们对此抱有乐观预期。

  毕竟,在经济下行的困难时期,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是国家之幸。

  继再融资、并购重组后,IPO再度迎来“监管”。

  从近期监管层窗口指导、保荐机构培训会上可以看出,监管层一方面再次表现出对IPO在审企业铁面监管,一方面对保荐机构的风控体系提出更高要求。

  江浙一家小型券商董秘解读称,“监管思路整体监管趋严,监管动态也反映出监管层对资本市场的重新定位。目前来看,政策方面收紧、中介机构和相关主体的审核非常严格,处罚毫不含糊,这跟以往来看很不一样,也是呵护资本市场的表现。”

  券商奔波自查

  自进入7月以来,IPO发行节奏就被摁下“快进键”,每拨发行批文家数均超出市场预期:7月8日证监会下发批文13家,22日下发14家,募资总额亦刷新今年记录。这与今年上半年现象大相径庭,过往一批最多为9家。

  江浙一家小型券商董秘表示,“审核节奏尚属正常,但最近证监会抽查项目,从严监管,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会被直接劝退,这有可能导致审核节奏变相加快速度。”

  北京一家大型券商保代表示,“近期发行节奏确实比以往有所加快,我觉得主要还是来自‘去库存’的压力。”该保代目前有IPO项目在会排队。

  该保代所指的去库存压力是指IPO堰塞湖。根据一名资深投行人士整理发现,堰塞湖历史峰值出现在7月的第二周,在审企业达895家(含已获批文);如今这一数据每周逐渐回落,截止到8月第一周,已经回落到868家;然而排队形势仍然严峻。有PE人士计算,从投资项目到上市平均周期在18个月;按照现有的政策环境推断,预计周期拉长到48-60个月。

  证监会相关人士在7月25日的保荐机构专题培训会上指出,影响到审核节奏事项主要有三点问题。第一是材料质量问题,原本从初审到发审需要两周时间,但由于初审会经常发现问题,不得不让企业重新梳理材料,进行二次反馈,真正能够实现上初审会后直接修改材料上会的企业不超过1/3。第二在规定明确的情况下,谈底线、存在侥幸心理的情况较多。第三目前已反馈还未上初审会的企业中有30%企业风险较大、材料粗糙,存在会计问题(坏账计提明显较低,研发费用资本化,非经常性损益等),出现这些情况的企业的保荐机构既有小券商也有大券商,成为行业普遍性问题。

  基于此,监管层提出保荐机构要做好财务自查。保荐机构应该对照发行条件和信息披露标准自查,对于原本不符合发行条件盲混报会的企业,以及原符合条件但因客观原因导致不符合发行条件的企业,应主动申请撤回;对自查中的其他风险点,亦要进行补充尽调。

  广州一家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在项目现场向记者表示近期很头疼,“我们项目还没有报上去,现在就在做财务自查了,因为希望报材料后能一次过。公司内控的人已经过来了,虽然我们走正常流程,但是他们审核比以往更严格,有关财务的问题都会问到,我们现在一起把材料重新梳理一遍。”

  有市场人士认为,当券商启动自查后,有可能出现材料撤退潮。上述广州大型券商投行人士预计9-10月会有一波撤材料高峰。

  对此,上述北京保代则认为可能性不大。“很多项目已经排队很久了,谁也不愿意主动撤,比如企业有瑕疵或是作假,它是不会主动去坦白。如果券商自己不注意检查,或是没有动力去检查的话,企业问题是查不出来的,除非监管层要进行抽查,施压给券商,否则企业不会主动撤材料。”

  投行风控话语权加强

  监管层不仅抓IPO在审企业质量问题,还严格要求券商投行风控体系。

  据了解,7月底证监会已要求地方证监局开展对13家证券公司投行类业务的专项检查,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公司整体的合规建设、风险控制,以及其对投行条线的有效覆盖情况进行检查;二是从检查对象承做的保荐、并购重组财务顾问、全国股权系统推荐挂牌项目中选取部分项目,对各券商执业的合规性和尽职履责情况进行核查。

  上述江浙小型券商则是被专项检查对象之一。公司董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检查已经结束接近一个月了。“从检查组关注点来看,主要还是看公司整个投行业务的合规风险、业务流程管控问题。”

  “自从欣泰电气出问题后,监管层觉得券商风控部对业务管控介入不够深,所以要求各家机构把风控的深度和广度要加强。目前业内也在讨论风控后续如何做,如何进行全覆盖。”

  他进一步解释,“全覆盖就是包括IPO、并购重组、新三板等,因为IPO虽然大家都很重视,相关核查很严格,但依然有公司出状况;新三板的审核相对没那么细,依然有企业暴露问题。因此业内也在讨论如何对投行业务进行有效把控。”

  据了解,在7月25的保荐机构培训会上,证监会相关人士亦指出,将要把保荐业务纳入到整个证券公司的风险体系内,由机构部进行监管。要求保荐机构应当在公司层面设立质量控制、合规检查、风险控制、稽核监督等监控职责的部门,确保内部控制部门独立于保荐业务部门。

  上述北京上市券商保代表示,“我觉得监管层抓券商主要是比较好用力。监管层也到我们公司反映,近期券商风控部门没有保持独立性,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事实上我觉得能理解,因为风控无论怎么管,一方面没有积极性,另一方面业务为导向,大家都是靠IPO吃饭。”

  证监会相关人士还表示,要加强全面追责,风险事件的责任人不仅为签字保荐代表人、注册会计师和律师,还要上溯到保荐业务负责人,甚至是公司法人。未来如果投行出现重大问题,证监会除了暂停资格3个月/6个月,还有可能将牌照收回。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IPO监管,提质量,强风控

责任编辑:赵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