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唐城际获批 “京津冀一体化”再添新动力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网友刘天竺认为,近日获批的京唐城际方案统筹了通州城市副中心的设立、京津冀一体化计划的实施,更加便利京津冀之间的交通,有利于要素资源往来流动。同时,还能起到疏解近京人口,优化城市环境的作用,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新建北京至唐山铁路核准的批复,其中显示,京唐城际将设置8座车站,从城市副中心站始发,预计到2020年建成通车。京唐城际开通后,从唐山出发,1小时内就能到北京城市副中心。(11月15日《北京日报》) 从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出,京唐城际设计方案结合了通州城市副中心的设立、京津冀一体化计划的实施,可以说是一项统筹规划,既符合当下发展实际,也前瞻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落实及深入推进,首都一些经济、文化项目已开始与津、冀相关单位签署合作共建框架协议,由此交通被推上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如何让这些项目顺利落地,把政策落实好,让百姓共享优势资源、获得更多实惠,起点就是一个“方便出行”的问题。 交通便利,有助于首都优势资源的对外输出,同时能够引导环京、近京地区人员向外疏散,对治理城市交通拥堵、优化城市环境均能起到促进作用。 其实,还有很多地区可以借鉴“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协调共同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区域“命运共同体”。 当然,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规划的梗概,具体实施当中还会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比如,城市副中心的功能建设、城际铁路与城市交通能否实现无缝对接、各方面条件是否宜居等都将直接影响人流走向。这些方面的工作成效直接关系着治理“城市病”药方的疗效,更需提前做好规划。 可以说,京唐城际的获批,为“京津冀一体化”增添了新动力,将计划的深入落实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同时,它也给三地提出了新的课题,那就是如何把握好发展机遇、利用好各项政策,实现域外资源与本地资源的最大融合,使资源发挥出更大效用。这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三地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中国经济网网友刘天竺) 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 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 相关文章:“京津冀一体化:齐力同行以致远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亮点有哪些 (责任编辑:罗伯特)
|
关键词:京津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