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财经频道 >> 保险专区 >> 保险新闻

聚焦保险资金举牌上市公司三大焦点

来源: 新华网 作者:杨毅沉、谭谟晓、刘慧 2016-12-06 08:56:5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面对险资举牌“乱象”,保监会祭出重拳。5日,保监会宣布处罚前海人寿,对前海人寿采取停止开展万能险新业务的监管措施,并表示密切关注恒大人寿相关情况。

  今年股市当中险资为何频频举牌上市公司?举牌“乱象”伤害了谁?险资举牌怎么管?“新华视点”记者对上述焦点问题进行了采访。

  焦点1:险资为何频频举牌上市公司?

  12月4日,一份“七大保险系资金在A股投资”的表格引发资本市场和股民的高度关注。实际上,从2013年开始,安邦、生命人寿等保险公司就开始频频举牌上市公司,包括地产行业龙头企业在内,低估值蓝筹股成为其主要增持对象。中信证券一项研究显示,保险资金在大地产、大蓝筹企业中的持股比例下限(按照市值加权平均结果)已从2011年初的1.4%上升至2016年初的11.5%。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底,保险资金在A股举牌投资布局了约120家上市公司。保险资金今年大举举牌上市公司的现象,在A股历史上也较为罕见。

  12月3日,险资投资布局上市公司再次出现在人们视线当中。前海人寿回复深交所关注函称,截至12月2日收盘,公司及一致行动人持有格力电器股份未达到5%,增持目的是希望获取投资收益,实现保险资金保值增值,目前无参与格力电器日常经营管理的计划。

  实际上,前海人寿的表态代表了“资产荒”背景下绝大多数险资投资上市公司的初衷。

  多位业界人士表示,资金追逐经营稳定、成长性强的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逐步走强成熟的表现之一。但金融资本强势介入上市公司,可能出现资本与产业之间的矛盾,存在战略整合及经营失败风险,引发资金“脱实向虚”的问题。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表示,2015年以来,低利率环境持续,固定收益类资产投资收益率大幅下降,而保费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成本居高不下,使保险资金配置承受较大压力,客观上促使其将投资视角转向权益类相关资产。

  而从险资选择的投资标的来看,多为低估值大盘蓝筹股,普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分红率较高,能提供较好的现金流,从长期投资价值角度也具备较大吸引力。

  焦点2:举牌“乱象”伤害了谁?

  就在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屡掀波澜、频频举牌上市公司的时候,从万科到南玻,再到中国建筑和格力电器,险资所到之处引发市场震动。

  实际上,在5日保监会对前海人寿作出处罚之前,部分险资在股市中的各类举牌乱象,已经引发监管层关注。针对恒大人寿股票投资中的“快进快出”行为,保监会此前就约谈了恒大人寿主要负责人,明确表态不支持保险资金短期大量频繁炒作股票。

  曹德云说,险资举牌对资本市场结构的改善是有好处的,险资作为长期资金来投资大盘蓝筹股,对其他非保险中小金融机构、个人投资者也是一种价值投资的引导。但不能否认的是,个别保险机构采取比较激进的业务发展和投资方式,负债端过度依赖投资型业务,资产端盲目投资与保险毫不相关的行业,对保险行业及险资运用带来负面影响。

  从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来看,险资作为资本市场中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如果大量集中持有某只股票,甚至达到举牌线后,不但可能直接主导个股行情,也会极大影响资本市场的整体走势,这就不仅仅只涉及险资本身,而是关系到几乎所有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记者看到,在监管部门对杠杆资金“野蛮收购”提出警示后,12月5日A股市场中之前被险资举牌的上市公司股价均出现大幅波动,而这些股票近期股价的过山车表现,恰恰反映出部分险资对市场的负面影响。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指出,险资是机构投资者的“老大”,应该向养老金学习、做长期投资者的表率和中国股市的“压舱石”或“稳定器”,而不是利用杠杆举牌的“带头大哥”,更不应该拿客户的资金做杠杆,帮助其母公司参与别人公司的控股权争夺。

  同时,一些企业经营者也担心险资等杠杆资金的投资炒作,将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12月3日在第十六届中国经济论坛间隙接受采访时表示,很多人通过资本运作获利,但小股民可能会在其中受到伤害,投资者应该通过实体经济的发展获益,而非低买高卖。希望资本不要做破坏中国制造的罪人。

  焦点3:险资举牌怎么管?

  保险机构按照监管规则以自有资金进行财务投资,既可获取市场收益,又可从专业视角监督上市公司,这本身是一件双赢的制度安排。但个别保险机构“野蛮”举牌引发争议也给监管部门提出了新课题,险资举牌怎么管?

  保险资金举牌、收购上市公司有其自身逻辑所在。但目前险资举牌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被举牌上市公司股价大幅波动,各类资金跟风,个别保险机构“快进快出”带来极坏的示范效应。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表示,国外市场大多有“大户持仓报告制度”,规模较大的资金在集中大量操作时,需主动及时公开披露相关信息,对保障投资者知情权和维护市场稳定有积极作用。国内资本市场也可以考虑建立类似制度,要求大资金在进行重大操作时充分告知理由,既可避免被举牌公司股价异常波动,也有利于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

  业内人士呼吁,随着资本市场和保险业的快速发展,类似险资举牌这种跨领域、跨行业的新情况还将不断出现,处理不好容易集聚金融风险,监管部门联手合力监管势在必行。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表示,如果要化解险资举牌争议,各部门应该联合商讨,完善监管制度,修改相关规则,对保险资金及其他资金举牌上市公司做出明确规定。

  事实上,监管部门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据了解,保监会还将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严格监管保险资金运用。

关键词:保险资金,上市公司,焦点,资本市场,投资者,保险

责任编辑:丁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