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财经频道 >> 风景河北 >> 燕赵图景

王其和太极拳主要传承人:李剑方

来源: 河北电广文化网刊 作者: 2017-03-01 08:51:2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李剑方,1957年生,河北省任县邢湾镇人,王其和太极拳第三代传人,杨式、武式太极拳和八卦掌第五代传人,中国武术八段,河北省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国太极拳十大名家之一。 他自幼受教于王其和太极拳第二代大师刘仁海先生,后又拜姚继祖、傅钟文、王荣堂先生为师学习武式、杨式太极拳和八卦掌。他尊师重道,德艺双修,文武兼备,积极参与组织武术文化交流活动,挖掘研究历史文化遗产,为推进全民健身、弘扬传统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其弟子传人众多,并多次在重大赛事中摘金夺银。

  李剑方先生曾获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功勋杯”,主持编写过《邢台武术源流谱》,参与编写《河北武术志》、《永年太极拳志》,著有《太极文武论》等专著。

    李剑方拳论:王其和太极拳功法述略

  【摘要】

   王其和太极拳是清末民初时期河北任县的武术家王其和先生在,长期习练并融合杨式、武式太极拳而创编的一套新型拳式,经过百年传承,广为传播,习练者众多,2014年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王其和太极拳有一系列科学的训练方法,在健身、防身、技击方面效果明显。但由于长期以来,王其和太极拳一直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教练为主,文字性的教学资料很少。本文作者根据师传及40余年的研练体会,将王其和太极拳的功法进行了归纳整理。主要内容包括身法、步法、手法、腿法、眼法、劲法、心法七个方面。论文以传统太极拳理论为基础,以实践经验为依据,对王其和太极拳的传授、训练有很强的指导性。

  【关键词】王其和;太极拳;功法;心法;武术

  1王其和太极拳功法概述

   王其和太极拳源于杨武、融合杨武,研磨锤炼,历经百年,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许多独到的功法。其功理,承正宗而精辟;其功法,集众长而独到;其功效,融体用而兼得。这些功法在学中悟、练中研、用中验,确有事半功倍之效。作者在本文中将王其和太极拳从身法、步法、手法、腿法、眼法、劲法、心法七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整理,分述如下。

  2身法

   王其和太极拳在身法特点上注重“三立一体”。

  2.1立轴

  主轴在腰,并上下延伸至头顶和足底,“百会”与尾闾、尾闾与实足脚跟上下对应贯穿,形成身法之中轴。其中要义有三:一是中轴要正。不仅要提顶吊裆,做到尾闾正中,上下一线,还要在细节上用意,如:下颌微收、“哑门”后领,“命门”后撑、敛臀,使腰脊趋直、“弓背”有力。二是轴端要定。全身之轴上端为头顶,下端为足底,当身体转动时,则以实腿脚跟为重心点,如门轴上下正直不偏(个别特殊动作例外); “百会”与“会阴”始终保持上下垂直,当重心变换时,“会阴”则在两足之间移动,以保持身体中正平衡、重心稳定;三是轴身要活。中轴正直并非僵直,要做到环环相扣,节节松开,上虚、下实、中间活,“立如平准,活似车轮”。

  2.2立裆

  所谓“裆”是指胯部,“立裆”主要是指在身体重心移动转换时,尾闾似吊一“线坠”,胯部要放松下沉,在意念上是一种垂直下落的感觉。这样就能中气下沉,底势沉稳,如坐在板凳上行拳一般;在推手时则能轻松化解对方的推、拉之力而站稳脚步、牢守重心,而且能顺势发出“底劲” 。

  2.3立肘

  王其和太极拳讲求“三护”,即手护中、肘护肋、膝护裆。在具体动作上要求肘不离肋、肘不贴肋。“立肘”不仅是“肘护肋”的需要,而且在化劲、发劲上也非常重要,所以“立肘”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关键。如遇敌来力进攻时,用“前节”接住,肘尖随身松沉,而指尖上翘,自然形成“立肘”之势,同时小臂(前节)随势旋转,滚化而不失掤劲,此即“人刚我柔谓之走”;在化解的同时,可以“立肘”在接触点上随机发放,其速度和力度皆胜于用手,此即“我顺人背谓之沾”;化发互变,因敌而动,此即“沾即是走,走即是沾

  3步法

  王其和太极拳遵循“八门五步”之规则,对步法有三点基本要求:

  3.1方向明确,定位精准

  按照“太极十三式“的要求,拳架行功首先要明确八个方位,即“米”字八向。王其和太极拳有八条步法要领,即:“脚夹角四十五,脚间距两横拳;迈步时重心定,脚跟落重心移;后脚尖定角度,前脚跟定距离;前脚尖定方向,定式时足底平。”这八条要领贯穿于每个动作姿势之中,不仅为“用”打好了基础,也为“体”强化了保证。

  3.2虚实分明,灵活多变

  王其和太极拳为轻灵沉稳的“趟泥步”,步伐随重心转换而移动,行拳时,步随身换,低进高退,逢进必跟,逢撤必随,“如临深涧,如履薄冰”,“迈步如猫行”。这种步法练用一体,在实战中阴阳虚实灵活变化,腾挪闪战进退自如,辅之推手、跑拳、散手等功法练习,非常方便与各类武术的切磋交流。

  3.3上下相随,底劲深厚

  这方面,一是要求周身一家,脚手相随。在具体练法上就是迈步时,意念由腰胯的松沉把脚送出,做到手起胯松、脚落手到,周身齐动。二是要求脚步沉稳,劲道充实。王其和太极拳有“三入”的要求,即:“脚入地、指入肉、气入骨”,其中“脚入地”就是步分虚实,定步如桩,植地生根,从预备式开始,就要有“顶天立地”之意,两脚如踩瘀沙,意深入地,脚掌踏实,脚心含蓄,“一处自有一处虚实”。足底涌泉穴与地气相接,“弓梢”与“弓背”合为“五弓”之整体劲,自可体会到上下联动、周身齐发的威力。

  4手法

  4.1手掌

   王其和太极拳的基本掌形为“荷叶掌”,意念为舒指凹掌,即欲伸手抓物时之状。手掌运化从三方面分述:

  4.1.1出掌

  出手时的掌形多为立掌(即大拇指侧在上,小指侧在下,指尖向前),门内叫“立掌如刀”,立掌时小臂的挠骨和尺骨处于上下平行状态,左右旋转幅度最大、最灵活,实战时出立掌威力大,且不易被对方拿住;在防守上,立掌变化多,小指侧在下,自然能够沉肘护肋。出掌位置就意形而言主要有三:一是“掌从口出”,如“上步七星掌”“搂膝拗步”“抱虎归山”“倒撵猴”等,这是王其和太极拳古传之手法,能充分体现发手时曲中求直的特点;二是“掌从肋出”,如“揽雀尾”之“按式”“如封似闭”等,发手时不绕不躲,顺势疾出;三是“掌从心出,如“提手式”“青龙出水”“玉女穿梭”“小探马”“海底针”“白蛇吐信”等,发手时注重护中、取中,左右逢源。

  4.1.2行掌

  行掌,即出掌后运行变化之掌。手在运行中随着周身四肢呈螺旋运动,即旋掌,可分为内旋、外旋、上旋、下旋、正旋、反旋、穿旋、切旋、抽旋等等;手的变化主要是掌、拳、勾手等几种形状互变。手之运化,张弛有度,其松紧收放,随着呼吸开合而变化,且两手相系,下与足合,协调联动,阴阳互变,所以王其和太极拳有“两手合一手,一手变多手,浑身都是手”之说。

  4.1.3定掌

  王其和太极拳“三护”之中的“手护中”,就是要求两手要守住“门户”,行掌到位时,为梢尖集中发劲之机,此时,手上劳宫穴透开,运用“骨肉分离”之法,意气贯注手指及掌根,此即“三入”中的“指入肉” 。手不可“失神”,并要克服僵、死、软等毛病。

  4.2拳法

  手法中的拳法也很多,王其和太极拳有“纂拳如卷饼”之要领,握拳时,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尖向内卷,拇指压在食指和中指两指中节上,使拳外紧内空、骨节有力;松拳时,由大拇指依次向小指放松舒展,但要自然而不刻意。王其和太极拳还有点穴拳法,需口传心授,在特殊情况下才能使用。

  4.3勾手

  勾手可锻炼指尖捏力,在实战中有勾挂、缠绕等作用,并能加大腕背攻击力,也可防敌抓握手指。

  5腿法

  王其和太极拳的底盘功夫主要以意念引导下的放松为基础,关键要领是胯、膝、踝及脚部各个关节都要放松,在丹田内转和“蹭胯”功夫的带动下,两腿之间的虚实随势而变,练成“两腿如一腿”的特色功夫,实时,稳步如桩;虚时,踢腿如鞭,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行步要松胯圆裆,膝尖与足尖相呼应,俗称“磨盘腰”“罗圈腿”,这样也就做到了“三护”之一的“膝护裆”。

  6眼法

  王其和太极拳对眼法的基本要求是三个字,即:明、灵、定,在行拳练功中主要把握三点:

  6.1眼神领先

  每一动,眼神先于动作朝向主攻方向,而不是被动地“眼随手转”,更不能眼慢于手。左右转动幅度较大的动作,头部以“百会”穴和颈椎为轴略先于腰部旋转,这样既使眼神领先于动作,体现以意导形,也能使颈椎得到有效的锻炼。头部转动时要保持头直容正,切忌前俯后仰或左歪右邪。

  6.2收放顾盼

  行拳时,通常要求二目平视,延展及远,余光散射,这样如雷达监控一样,可使视觉感应的范围扩大,且有“养眼”作用,而不产生视觉疲劳,但黑眼珠不可在眼眶中左右移动斜视。在意识的引领下,目光随着动作的开合收放、左右变换而调整,这就形成了拳势的神韵与节奏,对中正圆活、八面支撑也有重要作用。

  6.3凝神聚气

  眼法也是心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心意动时目光到,眼神凝处内劲足,太极心法功夫达到一定程度时,外形的张弛和内气的鼓荡皆在眼神的微妙变化中牵动,意气力合一时,眼神灵动,才能引得人进,化得人走,放得人出。

  7劲法

  王其和太极拳在在具体练法和用法上有三大劲法特点。

  7.1松沉劲

  王其和太极拳松沉劲的练习需从局部到整体、从肢体到意气逐步加深。周身放松之后,命门以上意念提起,命门以下腰胯下沉,丹田之气力贯通周身,由松柔的整体骨架和筋力连结,“五弓”同时松放,地面反作用力直达手臂及手指,瞬间产生极强的暴发力,亦称抖弹力,实战时手臂如一条钢鞭抽出,根节和中节越是松柔,稍端越是沉重有力,如丝绳系锤、胶管注汞、巨浪拍岸。这种爆发力不仅仅局限于手臂,而且遍布全身,与人接触之着力点,处处都可击发。王其和太极拳“发人如甩泥”的说法就是对松沉劲的形象比喻。松沉劲其根在脚,其源在丹田,是周身内外厚积突发的雄浑之气,并非单纯以脚使力蹬地而生。

  7.2对拉劲

  王其和太极拳在行拳发劲时,手臂向前松沉发放,用意使“命门”后撑,同时“百会”上领,”涌泉”入地,”命门”之上的大椎、肩、肘、手部和“命门”之下的胯、膝、足部对拉拔长、节节贯穿、协调联动,蓄劲时五弓齐开,发劲时五弓齐放,一动俱动,灵活无滞。脊椎成反弓之势,劲力透过梢节发出,这种内气鼓荡、力由脊发、对拉弹抖的爆发力,具有“无坚不摧”的巨大威力。同时这种对拉与对压互生、发放与走化互含的劲道变化无常,实战时周身一家,“前节有力”,臂如棉里裹铁。“进劲如钢锉,回劲如钢钩”的劲法特点,正是久练对拉拔长、抽丝运劲功夫的结果。

  7.3螺旋劲

  螺旋劲是在周身各个关节彻底放松的基础上,以腰胯的旋转带动四肢的旋转,如同数个大大小小的弹簧圈一样契合带动,从而形成一个立体的螺旋。一旦练出螺旋劲,首先,能够使身法更加圆活灵动;其次,能够对收放之力起到放大效应;再次,在实战中进攻时,运用螺旋劲,对方难以破解,防守时,运用螺旋劲易化解对方刚猛及各种来力。习练螺旋劲,要力戒硬、拧、“聋”。硬,就是旋转不够轻灵圆活;拧,就是旋转只是向单方向拧,做不到阴阳相济;“聋”,就是知觉不灵,不会“听劲”,单靠自己的想象而设计旋转动作。螺旋劲的秘诀在于其主宰在腰,以腰胯带动周身各部位的轻灵旋转,形成无数、无形,千变万化的“太极圈”。而高深的螺旋劲之源泉终归于丹田,即丹田内转、内气鼓铸之心法。

  在实际修炼中,松沉、对拉、螺旋三种劲道各有具体的练法要窍,相对而言,对拉主意,松沉主力,螺旋主变。同时三者在太极劲中又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如,松沉劲与对拉劲可以相互加强和升华,螺旋劲则使松沉劲更富有变化;对拉劲只有注入松沉劲和螺旋劲才能充分体现出弹性和灵活性;螺旋劲也只能在与松沉劲和对拉劲融为一体时才显示其神奇变化和放大效应。除此三种主要特色劲道之外,王其和太极拳还有多种劲法,其互生互变,形成意、气、力合成

  的“活劲”,也就是各种劲道相融的浑圆劲。

  8心法

  王其和太极拳心法主要从三个方面切入。一是调身,即调形;二是调息,即调气;三是调神,即调心。其内涵要领如下:

  8.1心神定静

  行拳时要求排除杂念,精神内守,返观体内脏腑、经络、气道、穴位,调整阴阳平衡,感觉体内气血流动,内劲运行,逐渐达到周身内外浑然一体。所有心法之本为自然定静,一切意念都要顺其自然,因时因感而生,随心随势而化,以达到平衡、和谐、宁静。

  8.2心神导引

  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以意导行。行拳时,手、眼、身法、步,一举一动,有诸多细致入微的要领,皆需意念引导,拳架姿势基本定型后,意念引导的重点则始终在放松上,肢体关节的放松、筋骨的放松、五脏六腑的放松、精神表情的放松等等。二是以觉运劲。王其和太极劲的心法知觉主要有劲力运化、传导、蓄发等三个环节。劲力运化,主要通过对拉拔长的抽丝运劲和弧形螺旋的缠丝运劲,使柔韧、绵长、富有弹性的太极劲生生不已;劲力传导的载体和路径是“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劲力的蓄、发则是在心机发动,丹田鼓荡,“五弓”开合中完成的,其速度、力度随心而化,是心神、气力、形体高度协调一致的状态。三是以心行气。王其和太极拳主张自然呼吸,随着功夫加深,逐渐形成腹式逆呼吸,进而内气随着意念与动作的开合收放融为一体,动作收时,各关节折叠涵蓄,气贴脊背,丹田和背部如蒸气锅炉一样,形成圆融浑厚的内劲之源。

  8.3心神贯注

  王其和太极拳有“五弓七位,八面支撑”之要:一是要“神贯顶”,即“顶头悬”之意须臾不丢;二是要意注丹田,此为气之海、劲之源;三是要留心腰间,腰为运动之主宰,阴阳转化、上下贯穿之枢纽,“五弓”之“弓背”,必须刻刻留心;四是要劲贯四梢,意、气、力只有贯通梢端,不凹不凸,浑圆充实,方为完整一气。以上心神贯注要窍共有七位,即:百会、丹田、命门、涌泉、劳宫,此皆为“五弓”之关键部位,如能做到平衡通透,自能“八面支撑”。

  8.4心神收放

  王其和太极拳在神与气的结合上,既注重神气鼓荡,同时又注重神气内敛,体现了动静相兼,开合有致,张弛有度,蓄发自如的特点。合时,缩身蓄劲,意气回收,由双肩和背收向脊骨,注于腰间,并下沉至尾闾,使气敛入脊骨;开时,全幅精神提起,目光如炬,筋骨舒张,形将动而意先至,气力由腰脊经肩臂贯于手指。 8.5心神调和。

  王其和太极拳传承了内家心肾相交、阴阳互济的心法,在练拳行功时,于有意无意之间,运心中元神息息下降,肾中元气徐徐上升,元神与元气上下潜转,相互交感,使心神得以调和。丹田之气循小腹抵中极,经会阴至尾闾,沿夹脊达百会,下颜面过鹊桥,再由胸腹归气海,周而复始,循环不已。同时丹田之气随意念、动作收放运行、遍布周身,久之,经脉俱通,心神和顺、气血通畅,自然能够“一气鼓铸”,“一片神行”。

  9结语

  总之,王其和太极拳的功法系统而精细,习练时要准确理解,悉心体悟,做到因人而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初练手法,即“着熟”阶段;再练身法,即“懂劲”阶段;进而练心法,即“神明”阶段。这是由心知到身知,再到真知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有志于太极之道者,应勤学苦练精研,以使传统太极功夫更好地得以传承弘扬。

  参考文献

  [1]王宗岳:《太极拳论》《太极拳经歌诀》《打手歌》

  [2]杨氏老谱:《八五十三势力长拳解》《太极平准腰顶解》《太极进退不已功》

  [3]武禹襄:《十三势行功心解》《十三势说略》《打手要言》《太极拳解》

  [4]李亦畲:《撒放密诀》《太极拳体用歌》《神气运行歌》《走架打手行功要》《论虚实开合》《五字诀》《神气运行歌》《十三势歌》《八字诀》《太极散手赞》

  [5]李启轩:《敷字诀解》《各势白话》

  [6]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太极拳术十要》《审敌法》

  [7]郝为真:《武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身法十三要》

  [8]王其和:《太极拳谱》《虚实诀》

关键词:王其和,太极拳名家,李剑方

责任编辑:赵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