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保险专区 > 保险新闻

前4个月人身险保费同比增4.67% 银保新政或激活保险需求

来源: 中国网   2024-05-28 15:44:13
分享: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最新数据,按可比口径,今年前4个月,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同比增长4.67%,同比增速较一季度的5.1%有所下降。

  业内人士认为,剔除特殊因素,今年前4个月,人身险公司业务发展稳健,且业务质量持续改善。同时,随着银保新政的落地,银保渠道保费改善预期较强。资产端来看,在地产新政不断推出、长端利率有触底回升迹象等利好因素作用下,保险股估值有所提升。今年2月份至今,A股保险股走出了一波“小阳春”行情。

    长期险占比提升

  与发展相对稳健的财险业不同,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波动较大。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今年前4个月,人身险公司共取得原保险保费收入19218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4.67%。而今年前3个月,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5.1%。由此可见,4月份,人身险公司保费增速有减缓之势。

  对此,东吴证券非银金融行业分析师葛玉翔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认为,今年年初以来,个险渠道面临高基数压力,同时,自去年二季度开始,行业对保险产品下调预定利率形成普遍预期,因此,保险公司加大营销力度,有意配置保险的消费者也加快了“上车”步伐,直到去年7月底,下调预定利率的预期正式落地。他预计,今年5月份到7月份的保费增速还将继续承压,但这不会改变全年寿险业务持续复苏的格局。

  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4月份,银保渠道和中介渠道都已全面实施“报行合一”(保险公司向监管部门报送的产品审批或备案材料中所使用的产品定价假设,包括费用假设等,要与其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的行为保持一致)政策,新单保费一定程度上承压,从而导致前4个月保费增速较一季度有所下降。

  尽管保费增速有所下降,但从人身险的业务质量来看,出现了诸多积极因素。首先,代理人渠道业务结构明显改善,各险企持续优化代理人队伍,力求通过“精英战术”推动业务增长,保单质量持续改善,长期险占比提升。以中国人寿为例,一季度,其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占首年期交保费的比重为33.67%,较2023年同期提升5.57个百分点。

  杨帆表示,今年前4个月,健康险业务增速企稳回升,人身险企综合退保率相较去年同期普遍下降,这也反映出人身险行业业务品质逐渐向好。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近期银保政策的调整,消费者多元化保险需求有望被激活,银保渠道行业蛋糕有望做大。5月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取消了银行网点与保险公司合作的数量限制,而在此之前,商业银行每个网点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只能与不超过3家保险公司开展保险代理业务合作。

  今年前4个月的保费同比增速不及前3个月,主要受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影响。随着业务品质的持续改善,加上银保合作“1对3”数量限制的取消,银保渠道保费改善的预期增强。业内人士认为,整体来看,保险业负债端品质持续改善。

    保险资产端修复获支撑

  从A股五大上市险企来看,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只经营人身险业务,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同时经营财产险和人身险业务。从基本面看,人身险业务品质的改善对上市险企股价形成一定支撑。从资产端看,今年2月份以来,资本市场整体走强、房地产新政改善行业预期等多种因素,也对保险股上涨形成支撑。

  近期,A股保险股走出了一波“小阳春”行情。Wind二级行业指数显示,从3月1日、4月1日、5月1日至最新收盘日(5月27日),保险Ⅱ指数区间涨幅分别为4.69%、11.11%、7.52%,分别位居涨幅榜第八位、第一位和第二位。

  “本次地产政策利好密集释放,进一步明确债券利率下行进入尾声,近期长端利率底部上行趋势有望延续。”葛玉翔表示,这将为保险板块带来利润释放和估值修复的机会。同时,从对保险公司业绩的影响来看,地产新政有助于地产销售,但地产链业绩基本面的改善不会一蹴而就。整体来看,保险公司资产质量有望得到改善,同时,股市反弹催化将带动保险股低基数下的业绩改善。

  国信证券非银分析师孔祥认为,随着近期地产新政的落地,预计险企房地产投资风险敞口有望在政策支持下持续压降。同时,地产板块的复苏利好险资非标融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险资“资产荒”的局面。此外,宽信用政策下无风险收益率企稳回升,也为保险资产端修复提供一定支撑。

关键词:人身险,保费责任编辑:赵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