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开始务实合作 共同做大蛋糕已成为共识
近日,京津冀三地之间的各类合作协议陆续签署,三地政府、企业、民间团体等各要素频繁互动,尽管上层设计尚未出台,京津冀三地在产业转移与功能疏解的对接上仍旧“存异”,但越发多的务实性合作设计、具体项目的落地签约似乎预示着,三地合作,或将迎来一个“求同”发展的好时期。 多位受访学者对《第一财经日报》称,在求同存异的合作背景之下,如何共同做大蛋糕,而不是简单“分蛋糕、抢蛋糕”已经成为共识。 各地筑巢引凤 5月8日,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下称“唐港区”)举行了在京13个项目的签约仪式,项目总投资300亿元。 签约的13个项目中,只有与北京石材行业协会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为北京产业转移项目,其他12个项目均为开放性项目,如量子技术应用产业园、“唐山·星光”中国海上数字创新园等。 招商引资几乎成为今年河北省各市、区的共同关键词。 唐港区将2014年确立为“招商引资突破年”,提出了“全年全区谈成意向项目要达到1000个以上,项目库储备项目达到5000个以上,新开工项目达到60个以上”的工作目标。 同为河北省沿海大港的曹妃甸工业区,将2014年设立为“项目攻坚年”,全力推进项目攻坚,确保全年以22%的增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97亿元。 在上述签约仪式上,唐港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栋对本报记者称,京津冀三地不是只作简单的产业转移,而是要在多领域广泛开展合作,强调协同发展,互利多赢。 张国栋说,过去京唐两地一直在开展合作,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宏观政策支持下,两地合作从过去完全市场自发行为变成有政策支持的“政府+市场”的行为。 河北省打造沿海增长极,包含了曹妃甸工业区、黄骅新区、唐港区和北戴河新区四地。因地理区位趋同与历史发展等缘故,四地之间是否形成错位竞争和良性互动关系将影响该区域未来发展。 其中,谈及唐港区与曹妃甸工业区的关系时,张国栋表示,首先要修炼内功,让企业来选择;同时在布局上也有分工:比如,曹妃甸突出“大港口、大钢铁、大石化、大物流”。而唐港区未来不会上钢铁和石化项目。现在起步阶段确立了三大主导行业:化工、重型装备和物流,下一步该区将更关注现代物流、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需要更多共识 在张国栋看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带给河北的真正机遇在于,北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已经面临了不得不转移部分人口与产业的境况。 一旦北京发展套上“紧箍”,产业与人口的外溢就成为必然,但是溢出后企业是否搬迁至河北,则是河北省各区县思考的问题。 “比如污染企业不得不搬出,同时一些优质产业的‘增量’发展,同样需要更大的市场和空间,这是我们要等的。”张国栋说。 北京石材协会会长屈德喜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三高一低”企业迁出北京,只是时间问题。但是企业什么时候搬,搬到哪里,最后还是要看企业自己的意愿。这次北京石材行业协会与唐港区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也是考虑到唐山本地的优惠条件、港口的优势,组织石材企业多次实地考查的结果。 企业迁出北京,因牵涉税收、员工福利等问题备受关注。 新兴际华集团北京凌云建材化工有限公司整体从北京丰台区搬迁到邯郸武安,并注册成立新兴凌云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总投资2.7亿元。 这一项目被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启动后,第一个从北京转移到河北的央企制造业项目”。 在邯郸市一位地方官员看来,这次搬迁更深刻的背景在于“凌云是新兴际华集团子公司,新兴际华集团在邯郸有几十个项目,该公司的整齐搬迁顺应了该公司上下游供应链的管理控制需求”。 这位官员目前同样在全力跑项目,“现在治理雾霾压减产能压力特别大,所以污染企业基本不接。” 他对于实现“三地协同发展”持有审慎的态度:“路还很长,北京想要产业转移外迁,河北想的是承接功能疏解,还需要更多共识。” |
关键词:京津冀,合作,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