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沪港通的思维误区

来源: 证券时报 作者: 2014-06-25 03:24:1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温酒闲谈】内地投资者以及香港投资者,都必须清晰了解两地市场的差异。

以往,香港投资者一直缺乏直接投资A股的渠道,A股历史上的几次大牛市中,借内地亲友名义开户的香港投资者就会蜂拥增加,不过,这也产生了许多利益分配上的问题,甚至曾经引起在内地法院诉讼的情况,结果钱赚不了,连亲戚或朋友也反目了。

香港投资者可凭回乡证在深圳的基金公司开户,投资于A股的开放式基金,不过,这也只是以间接方式投资于A股市场。对于香港投资者而言,它极为不便。如追加资金、获利提取、发生交易风险问题时,必须亲自回内地处理。而沪股通的出台,所有投资者的交易流程也将在香港进行。不过,方便之门打开后,资金会否蜂拥而至,A股会否绝处逢生?国际权重指数会否纳入A股在其中?这对内地不少被套牢的A股投资者而言,目前依然处于憧憬的阶段。

日后,居港的他国投资者也可透过沪股通的机制进行A股投资,不过,个别国家的投资者可能因其国内法规而受到限制。举个例子,如美国,它对国民的证券投资规管极严,香港的金融机构对美籍投资者开户及买卖都设有特定的要求。同时,不少企业在香港发行新股上市时,都会列明,国际配售部分的资料会否在美国证监会注册。若无,即使有美籍投资者对A股产品大表兴趣,券商的双手也是被绑着的。面对这种投资者,券商只可观之,不可碰之。

跨境资金流,难免触及不当交易行为,如内幕交易及非法做市套利等。香港的监管及执法机构曾处理过不少案例,发现不少市场庄家均在内地非法采用大量关联人士的交易户口,集体操控在香港市场上市交易的若干证券,而股价的异常波动也表明非法行为潜伏其中。

也有内地企业见到自身在港上市的证券价格低残,不甘寂寞,自我操盘或连同市场庄家或券商进行托市操作。少数运气好的人,或可短暂避过监管机构的调查,但是,绝大部分的涉嫌违规的案例会引起监管机构的调查。面对不正当的交易行为,两地法律并不一样,监管难度很大,未来共同监控将成趋势。

沪股通的投资范围是受限的,主要在若干权重指数股当中。可是,令人担心的是,不少香港投资者似乎没有重视这一点,近期不少因沪港通概念而被投资者盯上的证券,其A股其实不是在上海上市的,而是在深圳上市,完全不属沪港通的投资范围。作为未来“深港通”的概念类投资,看似早了一些。

此外,沪港通也不允许场外或暗盘交易后再上板的安排,某种程度上减少了操控市场的可能性。在香港,不少券商都是先将投资者的交易直接在内部系统内进行撮合及成交的。最终,如果真的是撮合不了,才会将交易指示送往交易所的交易系统。中证监的相关规定将明显减少虚假交易的可能性。此外,这规定也有利于中国证监会对沪港通的投资总额进行额度管理。人为因素大减,意味着券商的操作弹性也同步大幅减少,如此局面下,投资者会否踊跃参与沪港通?有待观察。

除了额度管理,股权限制的管理同样重要,按目前香港相关的股权披露规定,持股比例超过5%就需要进行披露,即使投资人故意采用最没有效率最慢的邮递方式进行披露,也可在两周内完成。以往也有案例,如美国“股神”旗下投资机构在买卖某只在港上市的内地股份时,不知道是故意还是无心,就是采用极慢的邮递披露方式。投资市场虽哗然,但是披露还是正当地进行,并没有出现漏报的情况。但是如果真是两个星期后才公布,消息或许已经没有参考价值了,某种程度上也扭曲了市场。

无论是内地投资者还是香港投资者,都必须清晰了解两地市场的差异。每人的投资喜好是不一样的,若两地投资者凭着错误的理念进行投资,损失肯定惨重。

(作者系香港投资银行家)

关键词:港通,香港投资者,思维误区,沪股,披露方式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财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