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类上市公司员工平均薪酬23万 感叹赚钱不容易
从央企薪酬改革方案到传出建行提出详细减薪方案,一时间降薪恐慌情绪火速蔓延整个银行界,但就在传闻主角建行36万员工“谈薪色变”之际,9月1日建行董事长王洪章在业绩中期发布会上亲自上阵灭火。他解释称,中央正在讨论的薪酬改革方案主要涉及金融央企负责人,但并不包含普通员工。 9月2日,人社部副部长邱小平一句“通过市场化选任的企业负责人不受新制度调节”,为这场纷纷扰扰的金融高管双轨制划了界限。 事实上,在国有五大银行中一直运行的是薪酬双轨制,总行的诸多岗位按国企的行政岗位来设定,薪酬则是由财政部按照管理指标、业绩水平去核定;而分行的业务部门又按照市场化聘用体制来实行。 “前者属于体制内的按规定执行,就像公务员有公务员的薪酬体系,与后者市场化薪酬运作是不一样的。”某国有银行深圳分行一位中层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尽管薪酬双轨制并行多年,但现在仍存在领导降薪影响到自己的担忧。 更难以言表的是,近期披露的业绩中报显示,国有大行盈利增速正徘徊在个位数上下,甚至下滑至个位数,中国银行业渐渐卸下冲规模的暴利标签。与盈利模式转场匹配的是,银行员工的黄金薪酬时代也正从规模向利润考核转变。 “两率(利率、不良率)考核,能上能下,基本工资少则二三千元,多则也只有四五千元,不同工龄不同岗位,前中后台,多劳多得,怎么升?怎么降?”另一家国有银行零售业务部负责人认为,降薪话题不能一概而论,只能说赚钱不容易了。 厘清金融高管身份 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了《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 消息一出,直接将年薪百万以上的国有商业银行高管推向风口浪尖。对此,建行董事长王洪章、工行行长易会满、农行行长张云、交行董事长牛锡明等均在业绩发布会上作坚决贯彻执行回应,称会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贯彻落实。 公开消息称,根据薪酬调整方案,央企主要负责人(国有银行董事长)的薪酬削减到现有水平的30%左右,削减后不能超过年薪60万元,这意味着银行高管的年薪基本都会被“腰斩”。但某地方银监局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现在并未接到相关的正式文件。” “外界存在误解,高管薪酬也是由基本薪酬和绩效薪酬组成。”据某国有银行办公室人员介绍,其中绩效薪酬部分还存在一个递延支付限制,比例不低于绩效的40%。 记者查阅补充公告发现,2013年工、中、建行高管递延比例均为50%。这意味着,在财政部根据《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绩效评价办法》计算出金融企业绩效得分后,当年银行高管的绩效薪酬只能领取一半,递延部分在以后3年内,根据业绩、风险管理等考核情况决定发放。 以工行为例,年报显示,董事长姜建清2013年年薪为199.56万元,基本年薪仅为51万元,绩效年薪为115.16万元,递延支付部分为57.7万元;其中本年度实际支付为141.8万元。这也缘于一种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 至此,就存在一个问题,薪酬改革具体要如何调整,绩效和基本薪资会动哪一板块?对此邱小平解释称,下一步央企负责人基本年薪根据上年度中央企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一定倍数确定;而绩效年薪仍与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年度考核评价结果相联系,结合绩效年薪调节系数,在不超过负责人基本年薪的一定倍数内确定。 但邱小平强调称,通过市场化选任的企业负责人不受新制度调节。这意味着就此厘清了金融高管身份。 对此,牛锡明的解释称,薪酬改革一方面是进行收入调整,另一方面是央企在今后的经营中,要区分体制内和体制外。属于体制内的,要按照体制内的方法管理;体制外的部分,要按照体制外的方法管理。商业银行要把体制内和体制外区分开来,体制外的更多要实行市场化,按照市场化原则推进体制外的管理。 那么,这会否导致人才流失?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人才肯定会有部分流失,民企可能由此获得人才升级的机会。 硬币往往有两面。一股份制深圳分行行长则认为,有的国企高管并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今后的前途,有了这段经历会有更多的职业空间。 近日,农行董事长蒋超良请辞,将赴任吉林省委副书记;而更早一任农业银行董事长项俊波为现任保监会主席;如今的山东省省长郭树清,此前也是建行的董事长;现任证监会主席的肖钢,就曾是中国银行的董事长。 |
关键词:上市公司,员工,薪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