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老字号凤凰涅槃 借力政府亦要紧跟市场
广州老字号凤凰涅槃 2014年最后一天晚上,荔枝湾涌文塔广场锣鼓喧天,在广州市老字号协会秘书长刘建生的宣布下,荔湾区建设“广州老字号一条街”启动亮灯仪式,正式拉开荔湾区老字号一条街的筹建序幕,而这不过是广州保护老字号的其中一个小缩影。 其实,近年来有不少广州老字号面临着历史包袱沉重、经营理念守旧、品牌保护意识薄弱、资金积累小、租金压力大等重重困境,许多老字号独力难支,有的已经结业,有的已濒临倒闭仍还在苦苦支撑,亟需政府出手“相助”;但也有的老字号企业借力政府,瞄准市场不断革新自己,实现老字号凤凰涅槃。 文、图 广州日报记者 周成华、陈维澈、王睿 “成珠”一梦: 百年辉煌转头空 遗珠小凤饼 “小凤饼,成珠楼,二百年来誉广州”。作为广州市开业最早、存在时间最长的老字号茶楼,曾位于广州市河南(现海珠区南华中路漱珠桥畔),一度享誉广州,在当时更是座无虚席。史载清朝乾隆年间成珠酒家开始营业。令人惋惜的是,风行一个世纪的成珠楼,从1996年开始,生意逐渐走下坡路,在2000年9月关门停业。 现如今只剩下“鸡仔饼”,延续着“成珠”的一方血脉。成珠茶楼关门停业后,成珠茶楼原来的老伙计冯国基就与几名老员工在原址对面租下了一个店铺,就是现在的成珠饼家,还向政府租下“小凤”牌鸡仔饼的商标权,专门销售“成珠小凤饼”。据冯国基介绍,自2002年从成珠茶楼搬过来,成珠饼家至今已经坚守十二个年头了。 记者近日走进海珠区南华中路209号成珠饼家,店面不大,简简单单的装修,几个传统的玻璃柜台里放满了各种包装的“成珠小凤饼”,墙上挂着的一块印着“中华老字号——成珠酒家”的金字招牌,依稀可见成珠茶楼昔日的辉煌。记者在店里碰到过来购买小凤饼的老主顾程姨,程姨家住附近,已经六十多岁了,她对小凤饼有浓厚的感情,隔三岔五就会过来光顾。“吃了一辈子了,就喜欢这个味。”程姨说。提起“成珠小凤饼”的未来,冯国基不无担心:“现在光租金加商标品牌租用费用,每个月就要一万多元,一年下来仅能保持收支平衡,我们现在还能一直坚守,但接下来如果铺租、商标品牌费不断增加的话就怕支撑不下去,希望政府能进行扶持”。冯国基坦言。 发展遇瓶颈: 经营理念老旧、包袱重 旧时的广州,像“成珠茶楼”这样曾经辉煌一时最后变成江湖“传说”的老店不少,“成珠茶楼”并不是孤例。如昔日光复路上的太如楼、中山五路的惠如楼、长堤大马路的大三元酒家等等,很多“老广”耳熟能详的老店,经历了辉煌,随岁月流逝最终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令人无限惋惜。 据广州市经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老字号企业当初主要是依托地缘优势及其产品、服务和经营特色发展起来的,零售、餐饮、住宿业的老字号大部分集中在传统商业中心的繁华路段。可惜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这些老店因为经营体制僵化、历史包袱沉重、铺租成本太高或市政拆迁等原因逐渐消失。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因城区改造、地铁拆迁、侨房私房退还等原因,相当一部分老字号被迫迁离原来的经营场地,其中从中山四路、中山五路段迁出的老字号就有20多家,由于失去了原有的地缘、人缘优势,有的不得不停业关门,有的经营一落千丈,举步维艰。 另外,广州的老字号大都历经家族所有-公私合营-国家(集体)所有等多种体制转换,当前又面临市场经济下转型和发展的严峻挑战,还有来自于外界的商标抢注、侵权、不正当竞争、拆迁等重重困境,使许多老字号独力难支。 目前,我市老字号企业除广州酒家、宝生园、采芝林等实现了集团化运作、连锁化经营、多元化发展外,其他老字号基本还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号”,这也是制约广州老字号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协会先正名: 5批老字号认定达111家 据刘建生介绍,为了方便对散落在民间的广州老字号进行统一管理和保护,近年来,在广州市发改委的指导下,广州市老字号协会先后开展了5批“广州老字号”的评选,“要求企业、商铺或品牌创立达50年或以上”。 到目前为止,共认定了广州老字号111家,其中107家尚在经营中。这些广州老字号以医药、餐饮住宿、食品、加工制造及零售业等传统行业为主,其中医药、食品、餐饮住宿行业占了近一半。 刘建生介绍,接下来还要继续开展广州老字号认定,进一步提升老字号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针对老字号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缺乏的问题,老字号协会多次举办“老字号知识产权保护”专题讲座,提高老字号企业的保护意识。 政府挑大梁: 租金扶持打造老字号一条街 由于广州老字号散落在全市各个地方,各自单打独斗,难以形成聚集效应、影响力也有限,市经贸委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为进一步振兴我市老字号,政府部门在近年来加大扶持力度,加快老字号集聚区和“广州老字号一条街”的建设,准备将其打造成为融汇文化观光、旅游购物、休闲消费、经贸洽谈等元素的特色商业街。 其实,在2010年,荔湾区政府在市经贸委的支持指导下,就已经在“广州美食园”率先打造了“广州老字号餐饮手信集聚区”,吸引了广州酒家、皇上皇等十多家老字号企业门店进驻经营,收效明显;之后,由政府牵头支持打造的越秀区北京路北段的“广州老字号一条街”也已于2013年年底前启动,有19家老字号企业进驻经营,加上周边北京路商圈内,共有30多家老字号门店,老字号一条街已经初具规模。而荔湾区的“广州老字号一条街”也在2014年12月31日正式启动了。此外,海珠、天河等区政府也陆续开展“老字号一条街”建设的调研、论证工作。在租金方面,政府部门也对老字号给予扶持优惠,如北京路北段的老字号一条街去年开街之前,政府对老字号采取了低租金扶持的形式,公房减半租金,私房则补贴200元~500元/平方米,远低于北京路中段的租金。 针对“老字号一条街”人气不足问题,政府定期举办老字号购物节,另外通过在北京路北段实行全日步行街管理,把北京路南北段连起来变成一条步行街,以增加广州老字号一条街的人流量。 老店换“新装”: 老字号新触网、备上市 俗话说,“打铁也需自身硬”,老字号发展过程中既需要政府扶持,更少不了自身发展创新。在当今电商迅猛发展的时代,为了让老字号跟上时代发展,不少广州老字号企业尝试网络营销,以加强线上线下的融合,拓宽老字号产品的销售渠道,扩大市场空间,更是赢得年轻网民的青睐。 特别是近年来,不少广州老字号也开始进行营销方式的创新。如广州的“皇上皇”于2012年3月在淘宝上开设了第一家旗舰店,其后,“宝生园”、“清心堂”、“鹰金钱”等也上线电子商务,通过散装、特价、团购等多元销售方式和服务吸引外地消费者,同时,推出一系列网店上独有的商品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像广州酒家、宝生园、采芝林等老字号企业实现了集团化运作、连锁化经营、多元化发展,为了老字号品牌取得长足发展,现在广州酒家、宝生园等老字号企业都在为积极上市做准备。 对话 广州酒家 求新求变求发展 在广州老字号里面,有的经历世纪辉煌之后倒下了,有的却不断发展壮大,越走越远。总的来说,老字号发展离不开政府,但如果老字号企业自身不进行改变创新,也难逃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只有不断创新,革新经营理念,走市场道路,老字号才能凤凰涅槃。像广州酒家、宝生园等老字号企业市场化之路都作出了很好的表率。记者就此采访了广州酒家副总经理赵利平。 广州日报:广州酒家在广州老字号品牌中经营非常出色,你们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赵利平:应该说,广州酒家最大的优势是肯改变,在保持底蕴的同时跟着市场、跟着消费者的需求作出改变。饮食是一个很讲究文化底蕴的东西,发展的同时也要保持自己固有的底蕴。第二个是发展,假如你不发展,员工就缺乏上升的空间,老字号企业也没有了活力。第三,功利心不要那么强,广州酒家作为一个国有老字号企业,肩膀上所承担的东西不仅仅是盈利,尤其是对饮食文化传统的发展和发扬,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广州日报:广州酒家有没有遇到过发展的困境? 赵利平: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们打算扩张,当时投资环境并不好,很多外资合资的品牌对广州的餐饮进行冲击,我们还是毅然决然地在滨江东选择开分店,当时遇到不少经济困难。 广州日报:老字号扩张时经济投入是不小的难题,很多人说广州老字号较少扩张,是因为广州人小富即安的性格,您认同吗? 赵利平:餐饮业老字号很多存在体制的问题,另外,扩张意味着投入,而且餐饮的投入与别的行业不同,所有东西如果投资失败是无法再变卖的,所以很多人会更加审慎。当然我也同意小富即安的说法,这是很多广州老字号经营者根深蒂固的想法。但是,对老字号很难苛求,因为坚守就很困难,时代在变,他们要在新时代立足,求变,不容易。 广州日报:您希望政府如何对老字号进行扶持? 赵利平:我觉得,政府对一些小规模的老字号扶持帮助十分重要,包括政策上的引导鼓励,小额资助对他们的经营都很有影响,这方面希望政府多增加投入。 |
关键词:广州酒家,老字号企业,老字号品牌,凤凰涅槃,成珠,小凤,成珠小凤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