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相继发声 力促A股摆脱一时之“危”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2015-07-08 09:17:48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华时评:坚定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信心

  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震荡加剧,甚至出现了一定的恐慌情绪。应该看到的是,经过近期的持续调整,市场风险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市场内在稳定的力量在不断增强。在经济指标趋稳向好、流动性充裕态势持续的背景下,随着各项利好措施的出台,有理由坚定实现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信心。

  回顾今年以来的市场走势,不难看出,近期的快速下跌既有前期快速上涨的因素,也有降杠杆的影响。目前,沪深300平均市盈率为15倍,上证50为12倍,中小板为56倍,创业板为93倍。资本市场是一个生态系统,有其自身运行规律。可以说,恐慌性杀跌和非理性追涨,一样都是危险的。应该看到,市场的过快下跌已经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无论是监管层还是市场参与各方都在全力稳定市场。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资本市场特别是股市无疑处于核心地位,处在资源配置的前沿。只有打造出公开公平公正、信号反应准确灵敏、信心充盈的股市,才能使其在资源配置的舞台上担当起主角。

  毫无疑问,在中国经济新征程中,资本市场需要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中国经济要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需要培育公开透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对此,我们充满期待和信心。

  人民日报: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

  6月中旬以来,沪深股市出现了一轮较大幅度的调整。伴随指数下跌,市场上的恐慌和焦虑情绪已引起社会各方高度关注。

  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数千万投资者切身利益。应当说,股市涨涨跌跌本属正常现象。尤其是去年7月以来,A股市场已经累积了较大涨幅,本身也有调整整固的内在要求。然而,就此次调整的态势看,指数下行速率之快,个股下跌幅度之猛,在A股历史上都较为少见。大起大落不利于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促使A股市场重新回归理性轨道,已成为当前市场发展的迫切任务。

  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我们有充分条件。就宏观经济运行而言,上半年总体平稳,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大量涌现,中国经济完全可以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这为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本面;就市场本身而言,也已进入发展改革的“快车道”。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是一项战略任务,支持境内外长期资金入市,培育和壮大机构投资者,适时启动深港通、完善沪港通,积极稳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加强上市公司监管,鼓励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创新发展等,都将进一步夯实市场发展基础。综言之,当前,改革开放红利继续释放的趋势没有改变,宏观经济企稳向好的势头没有改变,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居民大类资产配置的格局没有改变,资本市场持续改革开放的进程没有改变。

  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我们有足够能力。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运用降息降准、连续逆回购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促进市场流动性保持在合理水平;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中国证监会及相关机构密集打出“组合拳”,包括允许融资融券合约展期、优化融资融券客户担保物违约处置标准和方式、大幅调降A股交易费率、中国证券金融公司大幅增资扩股、严打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及大幅减少新股发行等。随着政策举措效应的逐步释放,将对市场稳定形成强有力的支撑。A股市场已走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应对市场极端情况方面,我们已积累了不少经验,也有很多政策储备,通过各方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完全有能力促使市场摆脱一时之“危”。

  对于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我们也要有坚定信心。信心比金子还宝贵。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如何,对于市场运行往往会带来重大影响。前一段时间,投资者对于杠杆因素产生恐慌情绪,但根据目前已公布的数据,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运行正常、风险可控,场外配资的风险也已有相当程度的释放。市场经过近期大幅调整之后,内在稳定力量也在增强。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此时需要的是信心而不是恐慌。在市场上涨时,非理性追涨很危险;在市场大幅调整后,非理性杀跌同样不可取。

  风雨之后见彩虹。回首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之路,并非一条坦途。我们走过弯路,有过波折。市场正是在每一次总结教训、汲取经验中成长的。此次大幅波动对于市场是又一次洗礼,市场参与各方应认真反思,共同总结,共同努力,建设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

  中国证券报:有能力有信心实现A股平稳健康发展

  最近几日,监管层维护股市稳定健康发展的政策组合拳连环出击,市场各参与主体也以实际行动积极作为。我们相信,中国经济企稳向好态势没有变,全面改革红利继续释放的趋势没有改变,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综合作用下,在市场各方的合力推动下,中国资本市场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股票市场过快上涨或下跌都不利于市场稳定健康发展。A股近期暴跌已显示出非理性特征,市场里各种信息泛滥,真伪难辨,误导投资者预期。对此,我们应当认识到,短期急速回调是牛市中正常的整固和蓄势。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1987年牛市中的大调整在30%左右,后面照样迎来长达13年的牛市。另外,前期A股市场上涨速度过快,再加上杠杆资金的助涨助跌,加剧了下跌的剧烈程度。这也是中国股市第一次经历这样的情况。

  资本市场是一个生态系统,有其自身运行规律,非理性追涨和杀跌都是危险的。要维护这个生态系统的平稳、健康运行需要市场各参与主体的群策群力,形成合力。面对当前的股市非理性下跌,市场各方已作出积极回应。其一,监管部门多策并举,引导市场预期。最近,监管部门通过各种措施降低市场交易费率、提高场外资金入场便捷度、积极引导长期资金入市、打击股市谣言,坚定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证监会一直积极支持养老金、保险资金、QFII、RQFII等各类境内外长期资金入市。证监会正会同相关部门,积极研究完善QFII、RQFII和QDII制度,修订整合有关法规。

  其二,中央汇金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市场参与主体主动承担责任,维护市场稳定。中央汇金公司5日公告称,已于近期在二级市场买入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并将继续相关市场操作;不少上市公司大股东和管理层也启动了对自家股票的增持或回购;28家拟上市公司将暂缓发行,近期将没有新股发行;中信证券等21家证券公司将出资不低于1200亿元,用于投资蓝筹股ETF;华夏基金等25家公募基金将积极申购本公司偏股型基金,并至少持有1年以上。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数据,上述21家证券公司是证券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公司。一是行业规模占比超过60%,净资产超8000亿元,净资本超6000亿元,优质流动性资产接近6000亿元,行业占比分别为66%、63%和85%。二是自营股票规模占比超过80%,且未来增持空间较大。三是融资融券业务规模超1.5万亿元,目前行业融资融券规模约2万亿元,占比73%。上述机构的真金白银无疑将对市场稳定带来积极作用。

  对投资者而言,应理性解读政策信息,关注有关部门正式发布的信息,不传谣、不信谣,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股市暴跌阶段,各种传闻、谣言盛行,并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助力下迅速扩散,混淆视听,加剧投资者恐慌情绪,对股票市场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干扰。目前,证监会正在开展证监法网专项执法行动,编造、传播股市谣言是执法行动的打击重点之一,证监会已查处和公布了一批典型案件,有助于市场增强投资信心。

  当然,从一个角度来说,6月中旬以来的市场调整也将中国A股不成熟的一面暴露无遗。风雨之后见彩虹。从监管者到投资者再到各市场中介机构,都要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更加理性,并推进A股市场走向成熟。

  上海证券报:一封投资者来信市场需要利好更需要信心

  尊敬的上海证券报编辑部:

  你们好!

  我们是普通的投资者,在市场里摸爬滚打了不少年头。曾经经历了2006、2007年的狂欢,也经历过2008年的悲歌,一路走来、风雨同行,从不曾远离这个市场。

  但近期的股市下跌,还是给了我们深深的震撼,十四个交易日里沪深300指数下跌了27%(截至7月3日),创业板指更是调整了31%。不夸张地说,这是我们参与A股市场十多年以来下跌最急、最仓惶的一段时间。

  从今年前五个月的狂飙急涨,到如今的持续调整,让我们和身边的很多投资者出乎意料。曾经的牛市怎么会突然而去,所谓的政策牛、杠杆牛、资金牛,怎么突然就趴下不走了呢?

  这个问题深深地困扰我们,也促使我们反复地思考,有一些想法拿出来向市场人士求教一下。

  真正导致市场下跌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感觉就是投资者的信心。2008年政府曾有句话,“信心比黄金还宝贵。”这句话形容现在的市场也很有针对性。我们觉得,要打破股市不断探底的怪圈,就必须打破恐慌心理的自我循环,这是当务之急。

  打破心理循环,就要从干扰信心的源头入手。从我们普通投资者的感受而言,干扰投资者信心的最重要的源头是两个:

  一是各种真假莫辨的信息让人目不暇接,无所适从,在市场处于弱势的情况下,不知真伪的负面信息非常容易引起人们的恐慌心理,并进而快速反应到股票走势上。

  所以恳请大家,多发客观信息,少传谣言和段子,特别是也请管理层快速、公开、透明、持续地披露真实信息,让市场真正需要的客观信息得到传播,从而让市场早日走上正轨。我们觉得,这一点在我们这个自媒体时代,在全球最大的散户市场里尤其重要。

  二是一些投资者与上市公司股东的急功近利。前面几个月连续上涨过程中,各种炒股赚钱的信息被不断传播和放大,这引起了许多人幻想一夜暴富。同时,许多上市公司股东乘着股市上涨的良机不断高位减持套现,更为恶劣的是,一些上市公司为了造市值,讲故事,不断地更名,什么题材热,就更什么样的名字。这样的氛围充分说明了市场处于狂热与躁动之中,其实早已埋下了危险的火种。

  待市场突然调整之时,踩踏和出逃就不可避免。以创业板为例,过去十来个交易日里,跌幅超过3%的有八天,跌幅超过5%的有六天。几乎是隔天就跌,出利好也跌。我们想,这种非理性心态如果一直延续,那么不断的下跌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A股市场重归低迷状态。

  而要打破现在的非常局面,就需用非常手段。值得庆幸的是,刚刚过去的周末,央行、证监会、中央汇金公司果断出手。证监会公告说,央行向证金公司注入流动性。发言人还说,近期没有新股发行了,一大堆好消息……

  华尔街有谚语:永远不要和美联储做对手盘。巴菲特也说过:过去238年,没有人靠押注自己的国家崩溃而获得巨大成功的。多个部门的果断出手,意味着当前股市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这些强力措施切中当前市场问题的要害,将打消投资者们恐慌的心理,重燃对后市的信心。

  作为经历牛熊市的投资者,我们想跟大家说的是,在经历了风雨之后,还是需要平稳的心态。历史统计显示,大幅下跌后的市场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行情,对于我们老百姓而言,在极端环境里,保持平稳心态,就是对自己财富最大的尊重。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再盲目地打听消息,炒新炒小炒差,要理性地分析投资那些有价值的上市公司。在投资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幻想一夜暴富,同时也要量力而为,不要超出自己的经济能力,盲目加杠杆。

  中小投资者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基石,没有我们就没有股市,肖主席的五指理论就说过,中小投资者是“大姆指”。今天让我们五指同心、同舟共济、众志成城,迎接股市美好的未来!

  股民:老宏、小非

  2015年7月5日子夜

  证券日报:肖钢的信心就是中国股市的信心

  7月4日,中国证监会召开21家证券公司高管座谈会,肖钢主席在会上表示,“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我们认为,肖钢的信心,就是中国股市的信心。面对这场严峻的市场考验,按照国务院部署,管理层坚定维护市场信心,抓牢流动性这个总枢纽,及时施策,全面布局,组合拳正在产生积极效果。

  座谈会之前的7月3日,证监会宣布证金公司大幅增资扩股,维护资本市场稳定;QFII额度将从800亿美元增加到1500亿美元;严打造谣传谣行为,集中部署查处相关案件;中金所研究决定,按委托量差异化收取交易费用,严打蓄意做空。汇金公司入市购买ETF。7月4日当天,21家证券公司出资不低于1200亿元,投资蓝筹股ETF;随即,正式宣布IPO暂停。

  昨天晚上,证监会发布公告,进一步提升了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的地位作用,明确其作为维护市场稳定机构的功能;中国人民银行将协助通过多种形式给予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流动性支持。社会公众期待已久的“平准基金”有了满意的结果。这对于提振投资者信心,建立中国股市的长期稳定机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笔者曾经多次指出,中国经济不是只需要靠产业资本发展的实体经济,也需要靠金融资本发展的金融市场;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都创造价值,壮大中国资产的价值,我们才算拥有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一个完整的资本流动的机制。正是基于此,面对6月下旬以来的市场暴跌,我们坚定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的大方向,坚定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大方向,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和新一轮改革,坚信“改革牛”逻辑没有改变。

  同时,我们也对解决市场问题,稳定市场局面,保卫“中国价值中枢”提出了具体倡议。在6月29日《重重一击后再谈靠改革牛打造中国股市新生态》一文中,倡导加强资本文化、资本理论的建设,提升市场参与者的资本文化素质,引导人们尊重市场。同时列举了部分谣言,要求依法管理,对违法行为予以查处。在7月1日《齐心协力打赢这场“中国价值保卫战”》中,对恶意做空股市行为进行了谴责,再次要求查处谣言问题和恶意做空问题。同时,我们对场内融资、场外融资的真实情况进行了解读,对夸大融资危机的认识进行疏导。此前,我们还在6月30日《客观看待股市杠杆融资分清融资与“影子融资”》解答了有关融资问题的疑问,传递稳定市场的信号。

  7月2日下午,我们在网站上发出《对当前股市问题的三点呼吁》,并于次日刊发在报纸上,明确提出对扰乱市场稳定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调查,加快处理的建议;提出监控大宗做空账户交易,集中国有投资机构,维护蓝筹公司价值的建议;提出阐释涉及资本市场的一些理论问题,加强舆论引导的建议。现在看来,以上建议总体上都被采纳。

  在国务院部署下,在证监会以及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各个部门的协同努力下,在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所有市场参与者的努力下,股市局势正趋于稳定。我们要继续奋斗,打赢这场“中国价值保卫战”。

  这次改革牛行情从2014年7月下旬开始,虽然遭遇了一次劫难,我们也要继续完善相应的风险化解和稳定机制,但我们对于中国经济稳定向上的预期不改,对于改革牛走势的预期不改。其理由是,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开启了中国奋进崛起的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范畴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对一些该改过去却没有改的领域大刀阔斧地改,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对国家和社会的信心,极大地激发了市场的创造活力。

  新一轮改革是全方位的,绝不是仅仅有国企改革和资本市场改革,“改革牛”体现的是对所有领域改革红利的预期。我们也承认资本市场体制机制的不完善,监管上也需要提高。但股市就好比一艘行驶的船,如果有人在船底凿一个洞,往里面灌水,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同舟共济,维护船的基本安全。

  关于经济增速,笔者认为,今年7%的增量远远超出去年7%的增量。现在7%的增量,相当于1994年全年我们国民生产总值的总量,相当于一个瑞士的总量,规模已相当可观。一头大象不可能像一匹马一样快跑,这是非常简单的逻辑。但是有人反反复复说中国经济不行了,唱衰我们的经济,唱衰我们的股市,甚至唱衰我们的文化。对此,我们持反对态度。

  股市的发展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按照既定的目标,我国直接融资占融资总量的比重将由现在的15%左右达到2020年底的25%左右。这个进程不能因这次劫难而终止。继续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这个目标不会改变。我们要通过完善市场机制,提升资本文化水准,提升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建立起公开透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

  证券时报:短期救市须下猛药长远制度建设要跟上

  证券时报记者周少杰蒙湘林

  日前,中国上市公司发展联盟(简称:中上联)与中国上市公司研究院共同组织了一场资本市场内部研讨会,与会的监管部门领导、经济学家、券商研究所所长、基金公司高管等嘉宾针对本轮行情如此演绎的深层次原因及未来制度建设献计献策。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市场各方应充分重视近期股市大幅下跌带来的危害性,为避免引发局部甚至全面的金融危机,有关部门应秉承先救人后治病的原则,加大救市力度,恢复市场信心,避免引发局部甚至全面金融危机;从长远来看,资本市场的制度性建设也要进一步完善,从制度层面堵住漏洞,降低未来发生同样危机的可能性。

  暴跌: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1、此轮市场下跌过快,实属罕见。

  2、“一开始,大家认为熊市暴跌有什么可怕,1996年、1997年我们也见过,2007、2008年我们也见过,这一次有什么可怕?但这次不同,因为这一次是带杠杆的。”

  股指最近一段时间的暴跌,让不少投资者措手不及,与会专家也都纷纷表示,此轮市场下跌过快,实属罕见。

  “这半年加杠杆上涨的速度非常快,但是下跌的速度这两周之内也是前所未有的。”华南某券商研究所所长助理认为,此轮暴涨暴跌给投资者上了一节深刻风险教育课,也包括证券行业年轻的分析师,以及一些年轻的公私募基金经理。“我们知道,上市公司到了都是比市值,而不是看估值的时候,那肯定已经开始泡沫化了。”上述专家表示:“我们也是不断地提醒年轻的分析师不要太激进,但是感觉到市场参与各方都被这一股牛市的热情裹挟着。”

  对此,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康凯认为,券商作为市场重要的参与机构,对于行情的判断和个股的推荐应当谨慎规范。一方面,所有的研究报告都应严格按照流程发布,不允许随意发布在非官方的新媒体渠道;另一方面,对于许多高估值的行业和个股,券商应当谨言慎行,特别是在行情暴涨的时候,要对市场满怀敬畏之心,对客户及时提示风险。

  对于本次暴跌的助推器——杠杆资金,业内人士也有充分的讨论。某券商人士直言:“一开始,大家认为熊市暴跌有什么可怕,1996年、1997年我们也见过,2007、2008年我们也见过,这一次有什么可怕?但这次不同,因为这一次是带杠杆的。”“尽管不同风险偏好的股市参与者是分批进来的,你今天进我明天进他后天进,但出去的时候都是一起出的。不是说1:5(指融资比率,下同)的先走,1:3的后走,最后才是1:1的和还没有融资。”

  一位基金公司研究总监也指出,市场正面临自我去杠杆的连锁反应。由于场外杠杆的倍数高,并集中于本身流动性就有限的中小盘股,那么不经意的大跌触发了大面积的平仓行为,流动性问题使得平仓行为对价格的冲击非常显著,系统性、快速、极端的下跌,使得市场的投资主体应对流动性紧缺的时候,只能抛出流动性更好的大股票,使得质地良好的蓝筹股也跟随大幅下跌,进一步冲击了市场的信心,并处于恐慌的状态。

  对于近期市场的暴涨暴跌,上海证券交易所前首席经济学家胡汝银从制度层面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前段时间股市走得很牛,市场一直持续单边上涨。这种“单边牛”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市场平衡的微观供求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市场的供给端受到过度抑制,缺乏足够的价格弹性和响应需求的能力。一旦这个市场大家都进来的时候,它没有做空的力量来平衡和分流,即不能及时、充分地化解市场的不平衡,使得只能朝着同一个方向单边突进,造成不平衡的不断累积,不断放大,并发展成具有巨大的破坏力。一旦市场走向逆转,就会出现巨大的震荡和灾难性的踩踏事件。

  影响:充分认识暴跌危害性

  1、股市的持续暴跌已然形成,如果继续下去,将对中国资本市场乃至宏观经济造成难以估量的危害。

  2、目前仍旧有大量的市场噪音干扰决策,最大的隐患是对股市如此大跌的严重性缺乏认识,依然寄希望于股市很快能够自主恢复。但是,李康认为,“自由落体状态的股市下能不能自己恢复,我感觉很难。”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股市的持续暴跌已然形成,如果继续下去,将对中国资本市场乃至宏观经济造成难以估量的危害。

  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康认为,目前仍旧有大量的市场噪音干扰决策,最大的隐患是对股市如此大跌的严重性缺乏认识,依然寄希望于股市很快能够自主恢复。但是,“自由落体状态的股市下能不能自己恢复,我感觉很难。”“实际上,海外市场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采取管制措施的时候也非常多。当年鲍尔森在美国议会的时候要求美国政府进行救市干预时,有议员就问鲍尔森,如果我们不干预,让市场自由运行会怎么样?鲍尔森说,你不动手,下周一美国就不存在。”

  某大型券商研究所所长还列举了发生在身边的几个在近期股市中大幅亏损甚至被强制平仓的案例,她表示,“我只是想通过这几个故事,抛开我们个人的体验来感受一下这场危机,这场危机消灭了很多财富,而且消灭的是普通人,能够影响到中国消费能力的一群人,这个危害比较大。另外,本次下跌对实体经济的危害也会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股票市场不可能具有融资功能,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大家的信心都很难修复。中国的经济不靠股权融资靠什么支撑呢?所以问题比较严重。”“我衷心希望股市危机能够得到化解,我们要有这个信心,因为如果把穷人消灭了,把我们中国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中产阶级也消灭了。未来要让他们重新恢复信心,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救市:势在必行需下重手

  1、“信心比黄金更重要”,重要的是让资本市场所有的参与者有信心。

  2、金融系统的监管部门应该一致应对此轮股市暴跌。比如,央行注资汇金,成立平准基金,银行理财、信托、券商两融、大股东股权质押的强平盘由平准基金走大宗交易承接,避免平仓压力进一步冲击市场价格和流动性。

  3、通过真金白银入市稳定市场,为市场稳定提供流动性,央行表态做最后贷款人,以稳定市场信心。

  在前期持续大跌,市场信心严重受挫的情况,相关部门到底要不要救市,应该如何救市?业内人士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上海一家知名券商研究所副所长表示,1929年美国股市,大家去看是没有利空的,莫名其妙就开始跌了,美国1929年股灾杀下来就是因为杠杆式的金融交易。他建议,监管层应当火速救市。

  某基金公司研究总监也认为,市场的非理性挤兑形成了死循环,必须通过外力去改变,不然后果不堪设想,甚至引发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对此,他建议,金融系统的监管部门应该一致应对此轮股市暴跌。比如,央行注资汇金,成立平准基金,银行理财、信托、券商两融、大股东股权质押的强平盘由平准基金走大宗交易承接,避免平仓压力进一步冲击市场价格和流动性;通过真金白银入市稳定市场,为市场稳定提供流动性,包括平准基金、养老金迅速入市;央行表态做最后贷款人,以稳定市场信心;国家层面成立资本市场应急协调机制,特别是一行三会的沟通协调。

  李康认为,尽管市场确实处于不理性的状态,但“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我们应该对它有信心,更重要的是让资本市场所有的参与者有信心。因此,救市不能慢慢来,而是应该像抗震救灾一样要果断出手,否则一旦沪指跌到3000点甚至3000点以下,到时候再采取措施,可能问题会更严重。

  华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投资部负责人表示,针对此次大跌,先要判断危机的属性,目前的情况是市场情绪缺乏信心,引发市场恐慌,基于此,指望自我修复是很不明智的。因此,救市是很有必要的,“药不能停”。首先要是解决流动性问题,只要流动性问题获得解决,市场即便后续继续下跌也是良性的。

  “政府应当在监管层面做一些系统性部署,同时在‘股市保卫战’中,实行组合策略,而非单一化的政策救市。”上海一家券商研究所副总经理认为,当前形势下,监管部门可以效仿当年港府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措施。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港府一方面提高了期货保证金的比例,另一方面它在期货市场用大量的资金接盘,救市效果明显。

  后市:回归基本面寻找错杀股

  1、本次大跌后股市的行情并不会终结。

  2、“现在再回头来看,很多公司股价已经逐渐地回到了年初的水平上,我相信后面还是会涨上去,但个股会大幅分化。市场应该重回看估值、看内在价值做投资的常态上来。”

  大幅下跌之后的市场走向也是本次会议的重点议题,对此,多数与会专家仍充满信心。

  某大型券商研究所副所长指出,首先大家应该认同这次牛市的驱动要素来自几方面:第一是资金,来自大类资产配置的转变,资金成为股市大涨大跌的最大推手;第二来自于改革,因为我们看到政府改革的信心和举措;第三来自于转型,因为中国经济的确到了需要转型的关口,所以转型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机会和新的发展的红利。那么,本次大跌后股市的行情会就此终结吗?他认为,行情并不会终结。“一方面,由于中国的居民在权益市场中的配置比例跟美国等其他国家比还是比较低的,一旦行情好转,市场仍然是一个有人气的市场;另一方面,改革和转型在大跌的环境下是缺乏信心的,但从长期看仍然是符合国家发展方向。”“回到市场层面,救市在短期内可以解决流动性,但是长期还是要靠资本市场的价值发现。因此,真正的好公司应当适时发布自身业绩,让市场了解公司的真正价值,认识到公司是被‘错杀’的。”

  某基金公司投资负责人也表示,“现在再回头来看,很多公司股价已经逐渐地回到了年初的水平上,我相信后面还是会涨上去,但个股会大幅分化。市场应该重回看估值、看内在价值做投资的常态上来”。

  长期:改进股市微观结构

  1、在这次股市完成调整、回归正常状态之后,需要尽快推进市场制度、市场机制的配套建设,尽快推进市场能力建设,在制度、机制和能力建设方面强基固本。

  2、二级市场自身的均衡体系安排有问题,从我们现有的制度安排上来说,它更多是在单向做多,或者我们做空机制相对是不够的。

  3、发行制度的供给和二级市场的需求,在供求关系中一直存在问题,中央也好,监管部门也好,也早已看到问题,并持续推动注册制改革。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市场各方应对本次大跌的深层次原因进行系统性分析,以此为戒,尽快完善资本市场制度性建设,让中国资本市场真正成熟壮大。

  胡汝银表示,这次大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政策反省、行为模式反省、系统反省的机会,这个教训是非常深刻的。在这次股市完成调整、回归正常状态之后,需要尽快推进市场制度、市场机制的配套建设,尽快推进市场能力建设,在制度、机制和能力建设方面强基固本。未来在全球开放的情况下,中国资本市场一定要做得很健康、很强大、很精细。但市场化改革并不是简单的市场放开和权力下放,它也是一个系统的能力建设和市场发育、市场培育的过程,是市场机制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政府和监管机构积极有为,同时避免越俎代庖、角色错位和乱指挥,一定要有足够的专业性。

  南方某券商研究所所长也认同这一观点。他表示,从短期看,市场复杂性提高,参与者拥挤形成“踩踏”的连锁反应。但从长期看,市场暴跌仍是发行制度供给与二级市场需求不均衡的老问题导致的。“发行制度的供给和二级市场的需求,在供求关系中一直存在问题,中央也好,监管部门也好,也早已看到问题,并持续推动注册制改革。”他说,“同时,二级市场自身的均衡体系安排也有一些问题。从我们现有的制度安排上来说,它更多的是在单向做多,或者我们做空机制相对是不够的。”

  场外配资被视为此次暴跌的元凶。有券商人士认为,可以类比台湾地区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的市场,当年台湾有两个地下金融组织非常猖獗,类似今天内地的配资公司,台湾当年就修改银行法,把这些地下金融组织界定为非法,并予以取缔。“现在我们这些所谓的配资公司在法律上到底是不是合法,如果是非法的那要怎么办,要明确责任。”

  对于本轮行情中一些新现象,与会专家也进行分析点评。该券商研究所所长表示,新媒体在本轮行情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一问题不光是资本市场,各行各业都会遇到,而且谣言一哄而上。此外,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也出现了一些偏差,这些都需要进行反省和改进。

关键词:A股,央媒,资本市场

责任编辑:赵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