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发行资金自筹率达90% 与河北签合作协议
7月30日,银行业例行发布会举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参加发布会并发言进一步明确了四大重点业务领域。包括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服务农业现代化、服务城乡发展一体化、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四大方面。目前,农发行对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已作了相应安排,与河北省政府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 以下为发言全文: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于1994年,主要任务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资金支持“三农”事业发展。目前农发行有总行、省级分行、地(市)级分行、县级支行4级共2100多个机构,实行一级法人管理,全行在岗员工5万余人。 建行以来,根据国家战略要求,农发行业务经历了几次大的调整。建行之初业务范围较宽,主要是支持农副产品收购、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等;1998年为配合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按照国务院要求,将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贷款工作划归其他商业银行,农发行专司粮棉油收储资金供应管理工作;2007年以来,在继续做好粮棉油收储信贷工作的同时,适应国家统筹城乡发展需要,按照几年来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农发行逐步将业务范围扩展到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领域,形成了目前多方位、宽领域的支农格局。目前贷款规模超过3万亿元,近三年平均每年贷款累放量超过1.3万亿元,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不断增强。一方面,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支持粮棉油收购、储备、调销、加工等全产业链发展,每年支持收购的粮食占商品量的60%以上、棉花占产量的50%以上,保护了农民利益、解决了农产品(15.51, 0.01,0.06%)收购“打白条”问题,有力维护了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市场稳定。另一方面,助推全面小康建设,助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不断加大对农田水利、农村公路、农村危旧住房改造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2007年以来累放贷款2万多亿元,支持项目近万个,改善了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城乡发展一体化。 在圆满完成各项支农任务的同时,农发行自身经营效益也全面提升。积极探索政策性银行融资新模式,形成了市场化发债为主、企业存款为辅的多元化筹资模式,资金来源由过去主要依靠人民银行[微博]再贷款到目前资金自筹率达到90%左右,成为市场第三大发债主体和引导社会资金回流农业农村的重要平台。2014年人均经营利润96万元,资产利润率1.78%,成本收入比23.3%,近10年来累计上缴国家税收800多亿元,实现积累与贡献3500亿元。资产质量明显改善,不良贷款率0.57%,大大低于同业平均水平,拨备覆盖率483%,是监管标准的3倍多。农发行在有效履行职能,支持“三农”发展的同时,实现了自身规模、质量、效益的统一,内生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而言,有一些自身特点。一是农发行是国有独资银行,首要职责是执行政府意志,服务国家战略。二是经营目标突出社会效益,强调承担社会责任,注重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同时兼顾自身经营效益,按银行“三性”原则经营决策,坚持保本微利,保持财务可持续。三是业务范围严格界定在“三农”领域,业务由国家经特定程序批准或交办,业务阶段性重点根据国家战略和宏观调控需要动态调整,部分业务农发行在客户选择上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四是资金来源主要依托国家主权级信用,发行金融债券,同时在市县域范围内吸纳一部分企事业单位存款,不能接受居民储蓄存款。五是客户对象主要是公司类客户。利率比较优惠,主要按央行[微博]基准利率执行。 总的来说,农发行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政策性,是国家层面扶持“三农”的金融安排,业务运营坚持执行政府意志、服务“三农”需求和遵循银行规律“三位一体”,实行政策性目标、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确保风险可控、财务可持续。 今年新一届党委成立以来,农发行自觉提升站位,主动融入国家战略,认真落实稳增长决策,全力保证粮棉油收储资金供应,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投资规划和重点项目,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和贷款投放计划,切实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上半年累放贷款7407亿元,同比多放509亿元,增长7.4%;6月末贷款余额3.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554亿元,增长9.02%。贷款主要投向以下方面: 全力支持粮棉油收储。一是支持跨年收购平稳顺利,累放贷款3695亿元,支持收储粮油3455亿斤,信贷投放量、支持收储量均创历史新高。其中玉米收购量占东北四省区总产量的78%。二是积极配合棉花目标价改革,在新疆投放2014棉花年度收购贷款424亿元,支持收购量占全疆棉花收购量的84%。三是认真做好夏收信贷工作,较往年提前40天启动夏收准备工作,安排1580亿元专项信贷规模,全力支持启动预案区托市收购,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支持市场性粮油收购。截至6月末,已发放夏收贷款492亿元,支持收购粮油458亿斤。支持粮棉油收储是农发行的政治任务、立行之本,是各项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收购资金供应坚持做到“钱等粮(棉)”,工作底线是确保不因资金供应问题导致农发行开户企业给农民“打白条”。 积极支持城乡发展一体化。一是大力支持水利建设。坚决贯彻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精神,制定实施一揽子专门优惠政策,与水利部合作,加快推进国家重大水利工程专项过桥贷款业务。到目前为止,审批水利专项过桥贷款421亿元、投放180亿元。延长水利中长期贷款期限,与专项过桥贷款组合使用,今年上半年累放各项水利贷款685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水利贷款投放量。二是大力推进涉农棚户区改造。按照全国城镇化建设规划,农发行立足业务范围,重点支持城中村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近期,农发行认真落实国发37号文件的要求,已与住建部联合发文推进这项工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研发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贷款品种,并与住建部联合在广西、江苏等地开展试点。三是加大力度支持农村公路建设。农发行把支持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抓手,放宽区域准入政策,对中西部地区重点倾斜,上半年累放贷款267亿元,6月末贷款余额1703亿元,其中中西部地区贷款1239亿元,占73%。四是加大对贫困地区、原中央苏区和革命老区扶贫开发支持力度。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精神,研究推进支持易地扶贫搬迁等工作,探索整区域扶贫等模式,实施精准扶贫。五是推出整体城镇化建设贷款业务,积极支持“62+2”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和经济发达县域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对接支持上述项目的过程中,始终支持看得准、有效益、不会形成过剩产能的项目,有效落实了国家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逆周期调节作用。 优惠性是农发行服务“三农”的显著特征。农发行一直坚持减费让利,优惠支农,90%以上贷款实行基准利率或下浮利率,收费项目少、收费标准低。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情况,对符合条件的涉农中小企业不抽贷不压贷,帮助企业渡难关。 农发行上半年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下一步,农发行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把握好国家战略总方向、“三农”政策总基调,找准与国家战略的结合点、信贷支农的着力点,进一步提升站位,加大支农力度,不断强化农发行的政策性职能,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上周召开的年中全国分行行长会议,对下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作了安排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四大重点业务领域。一是全力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继续坚定不移落实国家粮棉油等重要农产品收储政策,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市场稳定;支持粮棉油全产业链发展,提产能促安全;围绕粮安工程建设规划,支持粮食仓储设施、应急供应体系和重要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二是全力服务农业现代化。促进经营规模化,大力支持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促进生产标准化,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装备机械化,大力支持良种繁育、农业装备和农业科技推广;促进运营产业化,支持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业“走出去”,打造农业价值链、产业链;促进农业绿色化,大力支持生态农业、循环高效农业。三是全力服务城乡发展一体化。大力支持新型城镇化、农村路网建设,支持涉农棚户区改造、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支持农村电网改造、饮水安全工程、文教卫等公共事业。四是全力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研究推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认真落实国家扶贫开发纲要,以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为重点,实施精准扶贫,积极支持贫困地区易地搬迁、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优势农业等。目前,农发行对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已作了相应安排,与河北省政府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作用。 支持“三农”发展有无限空间,也为农发行注入了不竭动力。农发行将坚持以农为本,根植“三农”,服务“三农”,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努力形成在“三农”领域的专业优势和品牌特色,把农发行打造成政府的银行、支农的银行、现代化的银行。 |
关键词:农发行,河北,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