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央行7万亿,血洗P2P?

来源: 作者: 2015-10-21 17:12:04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这几天,央行释放7万亿的新闻已经炸屏了。从各网站的新闻标题中可以看出,人们对这个重大消息,心思是非常复杂的。有说“是中国式QE来临” ,有说“是股市的超级雷霆救兵”,有说是“房地产市场的救生圈”,还有说是“互联网金融的掘墓人”。大家各怀心思的猜测和解读,在其后几天的股市、楼市和互联网金融平台上的表现上都各有所体现。沪指猛涨,房地产广告又开始打鸡血,而互联网金融,却一片忐忑不安的架势,大家不无担忧地讨论着:7万亿促发的推广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倍增式投放基础货币,会使银行资金和贷款指标充足,靠银行惜贷而做生意的P2P平台还有得玩吗?在接二连三遭遇冷雨的时候,互联网金融又迎来一场冷入骨髓的冰桶挑战。

  那么,这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场景,究竟是似是而非的假象,还是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自我陶醉和恐吓呢?那就让我们捏碎捣烂地来掰扯掰扯这个重大消息对各行业的影响——7万亿新政策,用通俗的说法来解释就是,银行可以用已经贷出去的贷款到央行做一次抵押,以此央行可为其借一笔钱。在这个过程中,央行只需要印钞借给银行放贷即可。银行限贷的劣势消失,而利率的优势猛涨。谁会因此受伤,是显而易见的——互联网金融企业首当其冲,这是铁板钉钉的事情。

  与此同时,7万亿对股市、楼市有利好作用。公众的投资资金,也会循着“钱往热处跑”的原则,向股市和楼市流动。如果说银行贷款份额充足,使得互联网金融资金的需求方转向,是互联网金融在“需求方”受损的话。那么,投资者往股市与楼市的转移,则是在供应方上受损伤。其损伤的程度如何,还有待于进一点的观察。许多P2P平台在资本和资产上的受损,只有数字差异,没有性质差异,这是个“不问亏不亏,只问亏多少的问题。”

  但是,这种受损也不是机械和静态的。7万亿带来的冲击导致的理财产品收益下降和生活消费提升,将使银行存款愈发不值钱,人们会选择更多更广阔的投资渠道。让资金保值和创造更大的价值这个重任,并不是争议多多的楼市和令股民伤透心的股市轻易能够取代的,中国的楼民股民虽然记忆力都不强,常有好了伤疤忘记痛的举动,但现在还处在伤疤暂未好完的状态,会比较审慎。在越来越低的银行投资收益和令人情感复杂的股市楼市之间,互联网金融不算太低的收益和比楼市股市更灵活的存取和套现方式,还是有着巨大的优势。

  另一方面,比照此前4万亿最终很少落入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投资前例可以看出,7万亿的投放,能够洒到真正急需用钱的小微企业身上的几率,也并不是特别高。即使份额有所提升,但对于大量面临急迫资金需求的实体小微企业的需求,7万亿也并不是能够完全解渴。这意味着,在不短的时间内,以服务小微企业的P2P行业,还有较大的客户空间。而这,有助于P2P行业度过即将到来的冬天。

  央行7万亿,对P2P行业是风波,但不是灾难。对某些有准备的企业来说,甚至可能是机遇。互联网金融资深人士、易贷网(http://www.yidai.com/)执行董事蒋德清先生对此评论:7万亿加上行业监管新政出台,行业洗牌在所难免,骗子平台、自融平台和没有实力的平台大量消亡,对有实力、有信用的平台而言,意味着发展壮大的良机。一个好的P2P平台,不仅能在春暖花开之际应时绽放,也能在盛夏时节出污泥不染,还要在万木萧疏的深秋保持朝气,在凛凛严冬依然笑傲寒流。行业生态环境的变化,是物竞天择自然规律在经济领域的体现;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下能保持健康发展的态势,才是富有生命力的企业。

关键词:央行,血洗P2P,观察

责任编辑:赵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