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财经频道 >> 投资快讯

理财产品说明书晦涩似天书 投资者:能看懂就能做投资

来源: 证券日报 作者:彭妍 2016-05-10 08:34:59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理财产品说明书如果过于复杂,可能让一些非专业人士在阅读时遗漏掉真正有价值的细节

  “这里的每个字我都认识,为什么放一起就这么难懂?看外资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说明书如同看‘天书’,如果没有银行理财经理的解释,根本看不懂。”近日,部分投资者向《证券日报》记者抱怨。就连理财经理自己也说刚开始看产品说明书也看不懂,光看一页肯定不懂,把所有的条款看完才能弄清楚。

  银行专业人士表示,外资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能够提供更高的收益可能,但同时也需要投资者承担更多不确定性风险,投资者需要自己对投资标的物或市场发展有一定判断,看懂产品合同确实很重要。

  理财产品说明书过于专业

  近日,本报记者走访了部分外资银行网点发现,外资行的产品说明书动辄十几页,其中包括各类图表和金融词汇,一些金融用语十分专业。部分外资行没有现成的产品说明书供客户阅读,只有个别的外资行提供产品说明书,普通投资者想要搞清楚自己可能获得的实际收益率,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

  “如果理财产品说明书过于复杂,可能让一些非专业人士在阅读时遗漏掉真正有价值的细节”,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据本报记者了解,外资行的理财经理一般会先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投资经验、投资目的,以及对相关风险的认知和承受能力,评估客户是否适合购买所推介的产品。

  某外资行的客户经理给本报记者拿出了一份结构性票据理财产品的说明书,该说明书总共有15页,详细地介绍了该产品的信息。从产品风险等级、产品概述、理财产品条款、境外产品条款概述、附录、风险揭示书几方面介绍,各种术语扑面而来,诸如“对冲头寸”、“对冲干扰”、“异常基金事件”、“潜在调整事件”、“交易所干扰”、“回购日之干扰”等等,密密麻麻的小五号文字中罗列了30多个名词解释。

  一位从事金融行业工作的投资者表示:“在外资行买理财,看理财产品书首先要花半个小时,在连翻两遍后,才大致读懂了条款说明书,而要读懂产品概述里的每句话,必须查阅后面的名词解释。”他还戏言:“看得懂这么复杂的理财产品,完全可以给自己设计投资组合了。”

  在一家外资行的营业网点,《证券日报》记者表明想购买理财产品时,客户经理说:“你是我们行的客户吗?如果不是,首先要先开户,然后做一个风险测评,我们才可以介绍相关适合你的理财产品”。当记者提出想先看一下理财产品说明书时,该客户经理说:“没有购买前是看不到相关产品说明书的,只有最后签合同时,银行才会向投资者出示产品说明书以及其他相关材料”。

  另一家外资行的理财经理则表示,“我们官网上有理财产品信息以及产品说明书,你可以先在官网上查询了解一下,我们这没有产品说明书展示给投资者。”

  从本报记者走访的情况看,投资者在购买外资行理财产品时要签署多种文件,投资者若想在通常签订协议的几分钟内一一认真看,并且看明白,绝非易事。事实上,很多投资者还未看合同或只知道大概内容就签协议了,这类客户一般都是中老年客户。部分投资者表示,“即使认真看,也不一定能看明白”。

  警惕高预期收益率陷阱

  外资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初衷大多与中资银行产品不同。这些结构性产品的名称通常带有“挂钩”字样,一般情况下,是通过挂钩某一基本金融工具的表现来获取利益,如以利率、指数、股票、商品、外汇等为挂钩标的。

  正由于产品设计的初衷不同,外资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可能提供更高的收益,但同时也需要投资者承担更多不确定的风险。可见,选择这类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必须具备一定水平的金融财务知识,需要对投资标的物或市场发展有一定判断,没有看懂产品合同而草率购买,是比较危险的投资行为。

  《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多家外资银行网点发现,对于理财产品的风险,银行工作人员要么是客户不问便不提,要么是笼统或含糊带过,只重点谈预期收益率,而且更多地强调“最高预期收益”。虽然多数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中有风险提示,但风险条款往往繁杂生涩,很难让投资者对单个具体产品的风险产生警觉;同样,风险评估问卷大同小异,针对单个产品的问卷设计却较少。

  对于如何看懂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以及快速识别风险,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其实并非每一个文字都要投资者去阅读,投资方向是阅读产品说明书的重点,它可以作为衡量理财产品风险的一个指标,可以从收益、流动性、风险三个角度来衡量选择。另外,读懂产品说明书的名词其实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则需要搞清楚收益率和挂钩标的的关系,然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关键词:理财产品,说明书,投资者

责任编辑:丁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