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收益"翘尾" 货币基金7日年化盈利超20%
银行理财产品迎来一年当中“最美的时光”。 由于市场资金链紧绷,银行理财产品多数出现翘尾效应。尤其货币基金的收益相比2016年11月初,7日年化收益整体提高34.8%,目前收益最高的两款产品,7日年化收益已超20%。 最高收益达6% 不过,2016年尾一个来月的时间,情况发生了大逆转,从“资产荒”变成了“资金荒”。“资金荒”搅动了金融市场,国债回购利率连续两日大幅飙涨,上交所一天期国债回购利率GC001在2016年12月27日尾盘一度冲高至33%,28日午后再度冲破20%。 “钱紧”的好处就是银行理财收益开始飙涨,近一周,43家银行共发行了1492款银行理财产品。 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2%,较上期上升0.13个百分点。目前在售的产品中,预计年化收益率最高的产品达到了6%。全国理财产品方面,预期收益率在5%(含)以上的理财产品有12款。其中南京银行的“日日聚财”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最高为6%。 区域理财产品方面,预期收益率在5%(含)以上的理财产品有四款,中国银行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发行的“中银理财计划-博弈睿选系列”2016年第73期的预期年化收益达到了8%。 显然,流动性紧缩,也让银行放低了“身段”,多数银行理财产品的门槛都在5万,仅有个别达到10万。 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利率也水涨船高。 整体来看,截至2017年1月2日,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为3.58%,相比去年11月初大涨了34.8%。“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因为部分利率债到期,收益释放;第二则是因为年底(2016年)资金面持续紧张,流动性收紧,导致收益上涨。”嘉合基金内部人士表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普益标准分析师陈丽君分析指出,2016年整个理财市场都处在资产荒下,收益下滑、投资者无处安放自己的钱。而2016年底,资金荒问题开始凸显,银行、债市缺钱,近期Shibor(银行间拆借利率)各个品种全线上涨,很多货币基金收益都出现了回升的情况。因此银行发力揽客,各家都在争取理财资金在银行“跨年”。 长短期理财产品收益倒挂 从银行理财发行的地域来看,保本型理财产品最高的地区在福建、吉林和浙江,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分别是3.61% 、3.51%和3.5%;非保本型的理财产品的高收益地区则集中在上海、安徽省、辽宁省、四川省,四个地区的平均收益均超过4.43%。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提高了,而长期限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却没有明显上涨,出现明显的“倒挂”情况。 根据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近一周国有控股银行共发行261款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理财产品。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在售的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中,期限多数集中在100天左右。 展恒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文佳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流动性极为紧张,年底银行理财冲规模、保规模的压力大。2016年12月中旬,同业银行非保本理财3个月期限(跨年),收益率普遍升至4%以上,甚至高达4.5%。在这高位发理财产品,银行基本是“赔本赚吆喝”。一般来讲,年末过后,流动性紧张的局面会有所缓解,银行理财金和货币型基金产品的收益会有所回落。因此银行采取了“短高长低”的策略。 |
关键词:银行理财,收益,翘尾,货币基金,7日年化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