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变局下的银行理财:权益类投资回暖
近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两会”记者会就资产管理问题回应称:“一行三会已经就大的问题初步达成一致。理财产品市场有些混乱,套利机会太多等。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在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还可能提升到更有效的层次。” 在今年表外理财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acro Prudential Assessment,简称MPA)考核、银行理财“新规”酝酿出台、“资产荒”依旧困扰着资管市场的多重考验下,最牵动整个市场神经的是2017年将现资管行业“大一统”的监管格局。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资管市场中规模最大的银行理财资产管理将何去何从? 从多位资管人士的观点来看,2017年权益属性资产总体好于去年,今年银行理财将会适度加大权益类委外产品的投资力度,相应下调债券配置比例,同时,寻求资产证券化、PPP等领域新的投资机会。 资管新变局 自2016年起,央行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升级为MPA,通过资本和杠杆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外债风险、信贷政策执行等七个指标对金融机构综合评估,从而加强逆周期调节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 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即从以往的关注狭义贷款转向关注广义信贷,将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买入返售等纳入考核,以引导金融机构减少各类腾挪资产、规避信贷调控的做法。实施一年以来,央行不断完善对银行的MPA考核指标,最牵动资管市场神经的是,今年一季度银行表外理财正式纳入广义信贷范围考核,这将直接影响银行理财规模增长及配置领域。 而眼下银行表外理财首次纳入MPA考核的时点将至。一位大型券商委外业务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相较于年初债市行情,银行显著关注流动性管理,投资偏谨慎,目前企业再融资债券收益有吸引力,市场因素已回暖,但监管因素影响加大。眼下银行将迎MPA考核季末时点,中小银行的压力较大,部分银行出售资产以降低规模,预计一二季度监管考核压力较大。 而央行牵头发起的“大资管统一监管”框架一石激起千层浪。央行内审版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的曝出在业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资管业传统的行业分类监管模式或将被打破,功能性监管或将成为主流。两会期间,“一行三会”高层也均对统一监管标准进行了公开表态。 业内认为,一旦新规落地,银行理财的发展方向或继续向“调结构、稳风控”方向转变,理财规模增速将进一步放缓。比如《指导意见》的一条规定:“禁止表内资管业务。金融机构不得开展表内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而目前银行表内资管主要是保本理财,该规定将直接对银行资管长期存在的“刚性兑付”潜规则构成挑战,这对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冲击颇大。 在面临强监管、统一监管政策风险的同时,在美元步入升息通道、资产收益率走低的行情下,资管市场普遍深陷“资产荒”的泥潭,银行资管亦难独善其身。 一位股份制银行战略部研究员对记者表示,今年银行发挥的余地很小,产业结构是最大的约束。对银行来说,过去主要侧重营销能力,而且主要是在负债端,现在经济下行周期,盈利模式转变不过来,造成资产配置真空,符合银行收益风险偏好的资产稀缺,出现“资产荒”。 对于“资产荒”对于银行资管影响,资管行业资深专家罗苓宁在某档资管类音频栏目提到:“资金荒”出现后资金成本的下降需要一定的过程,而对资产端的传导也存在一定的滞后,在这样的矛盾下,银行理财获取相对低风险高收益优质资产的难度有所增加。银行理财会立足优先保证整体流动性与成本可控,这在2017年将成为各家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基础。 债券配比降低看好权益类资产 “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是一位投行家曾对本报记者阐述应变市场的生存之道。受监管趋紧、市场持续变化等多种因素交织,近30万亿元银行理财的资产配置方向将何去何从?哪些资产是波诡云谲的市场中亟待挖掘的“确定性”? 对于今年的资产配置策略,民生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助理郑智军近日在银监会例行发布会上透露,一方面,在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衍生品市场、大宗交易市场资产轮动中寻找配置机会,持续推动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化。另一方面,分散配置,在债券市场、资本市场、信用市场领域进行分散配置,同时加强海外投资配置。 上述研究员表示,银行应收账款下的投资业务监管趋严,现在中小银行的同业和表外资产都已经超过了信贷资产,加上同业存款在内的主动负债比重过高,也增加了资产负债表的脆弱性。债券市场接连发生的信用违约事件,势必引起监管部门重视并会出台监管政策进行整肃,这会影响到银行的债券投资、委外投资等业务。 民生银行副行长李彬补充表示,鉴于目前市场资金面比较紧张,美元利率步入上升空间,可能会对资产管理中债券投资组合比例有适当的降低。 据记者了解,债券配比下降并非只在一家银行出现。“一季度受到央行MPA考核影响,我们配置目前处于暂停状态,接下来配置的速度会放慢,今年配置类债券将大幅下降。”一位股份制银行资管部人士告诉记者。 而在下调债券投资比例的同时,权益类资产的偏好也随之上升。 罗苓宁的观点指出,展望2017年,全球债券市场的调整可能不可避免。全球范围内大类资产比较,经过风险释放,权益类资产可能凸显比较价值优势,尤其是未来受益于全球财政政策的中国资本市场。预计2017年银行整体会加大对权益类市场的关注力度,但也不会步伐太大,对权益类资产的投资仍会保持一个稳步增长的态势。具体来看,股票二级市场会有结构性机会,银行会继续通过委外、FOF(Fund of Fund,即专门投资于其他投资基金的基金)、MOM(Manager of Managers,即管理人之管理人模式)等方式进行参与,追求合适的风险收益比;同时量化领域在监管政策会适当修正的前提下拥有较好的投资机会,银行理财通过优秀管理人的选择和投资策略的组合力争获取超额收益,并可与打新等策略相结合。 “今年整体偏空不会太激进,二季度前以防守为主。”谈及银行理财委外业务的资产配置,一位券商固定收益投资经理对记者表示,二季度前看好消费类等中小板块股票,三、四季度后债券市场有投资机会,看好部分成长类股票,整体以债券配置为主,根据客户需求部分资产会配置15%左右的股票比例。 上述券商委外人士也表示,银行债券收益率下行,利差收益不及预期,债券比例下降是普遍行情。囿于银行成本和收益压力,综合考量监管、市场因素,大类资产配置将加码二级市场策略、股债结合、量化投资等偏稳健的权益类投资。 挖掘资产证券化、PPP投资机会 东边不亮西边亮,在债券市场经受去杠杆的苦痛时,资产证券化市场迎来超万亿的繁荣发展。中诚信国际统计显示,2016年银行间市场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共发行108单,发行规模3908.53亿元,自2012年重启以来累计发行规模达11135.01亿元,突破万亿元,基础资产类型和发行主体不断丰富创新。 相较于传统的债券产品,资产证券化产品溢价优势比较明显,资产证券化品种成为目前各家银行大类资产配置的重要理财产品。 事实上,之所以资产证券化受到银行资管的青睐,是因为两者的对接有着天然契合度,银行理财“非标转标”的动力能为资产证券化的大发展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 在罗苓宁看来,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等非标转标的需求旺盛,资产证券化则是非标准化债权向标准化债权转变、实现直接融资的重要手段。作为发起机构,银行资管可以将本行理财资金投资的债权类资产打包出售给特殊目的载体,实现资产剥离,并作为委托人牵头整个ABS项目的落地。作为证券化资产的投资者,银行理财资金可以在资产符合准入条件的情况下投资市场上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理财资金体量庞大,资产配置能力强,能够为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郑智军则表示,民生银行一直持续跟进资产证券化产品市场,制定相关的投资指引,也挖掘一些优质资产评估,逐步提升对公共事业类、政府和优质企业客户吸引类、大消费类、创新类优质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投资。 同时,资产证券化产品种类也在不断丰富。就在3月10日,华夏幸福固安工业园区新型城镇化PPP项目供热收费收益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发行,备受市场期待的首单PPP资产证券化项目正式落地。预计后续PPP证券化产品将相继涌入市场,为投资者提供新的产品选择。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伴随PPP项目的发展与落地进程加快,资产证券化产品将逐步渗透到PPP项目当中,成为增强项目流动性,实现再融资的重要渠道。理财资金体量庞大,资产配置能力强,能够为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
关键词:资管变局,银行理财,权益类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