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财经频道 >> 银行专区 >> 银行新闻

银行委外投资哑火 资管员工自称"闲得发霉"

来源: 证券日报 作者: 2017-05-23 09:20:2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去年我们才几个人的小团队就完成了数十亿元的银行委外投资,今年团队原本准备扩招,但在如今的强监管背景下,来自于银行委外的资金一下子断流,寻找资金的项目方虽然很多,但我们也只能干看着,感觉都快闲得发霉了”,研究生毕业刚刚两年并就职于一家期货公司的小王姑娘对记者略带遗憾的表示。

  此外,另有灵通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随着标准化产品也被纳入监管重点关注的视野,最早遭遇强监管的非标业务却可能会借机卷土重来”。

  委外“是个什么鬼”?

  所谓委外业务,指委托人将资金委托给外部机构管理人,由外部机构管理人按照约定的范围进行主动管理的投资业务模式。委托人按照协议约定获得投资管理的收益,管理人一般以“固定管理费率加超额业绩分成”的方式收取管理费。目前,委外业务资金提供方主要是商业银行的理财资金和同业资金等。

  银行委外业务始于2008年,大规模发展则是2014年以后。近年来,在宏观经济转型和金融市场改革的背景下,银行委外业务越来越受到银行委托方和各受托市场机构的青睐,发展较为迅猛。

  对于委外资金的规模,目前并无权威数据进行披露,但是曾有券商研究员进行过估算。当时的估算是按照截至2015年年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共计23.5万亿元的标准来测算,估计当时银行全口径委外资金(投向包括通道类的非标业务和主动管理类)的规模接近17万亿元。如今随着理财产品余额突破30万亿元,委外资金的规模很可能也会相应增加。

  监管摸底银行刹车

  随着委外投资业务的发展,其隐含的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风险因素也变得更加突出,引发了监管部门的重视。于是,快速奔跑的委外业务今年遭遇了强监管摸底,银行不得不踩下急刹车。

  近日,为贯彻落实近期银监会有关文件精神和银行业理财业务穿透管理的要求,全面、及时掌握理财资金投向,防范理财业务风险,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有限公司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银行理财产品的穿透登记工作。市场对此理解为,“将会对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等非银机构的通道业务、委外业务带来明显的冲击”。

  事实上,监管部门今年以来加强监管的政策效果已经开始显现。正如上述小王姑娘所言,期货资管目前“揽活不易,且做且珍惜”。

  “我们5月份给银行和同业开出的报价是:期限为150天的资管计划,收益率能够达到5.1%;期限为300天的产品,收益率能够达到5.3%”,华东地区某券商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从收到的反馈来看,银行并不太买账。”

  而本报记者获得的另一份券商报价则显示,“一款纯债性质的标准化集合理财产品,6个月期限可以实现收益率为5.3%,一年期限可以实现收益率5.5%”,为了让资金方更放心,该产品还设计了风险准备金模式,券商同意留存超额收益(也就是投顾费)的20%作为风险准备金。

  另据灵通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部分期货公司近期重新开始对接非标业务,“最先被监管摸底的是非标业务,现在轮到标准化债权被关注,非标业务又准备杀个回马枪”。

  部分委外资金参与打新

  或许是由于委外投资的圈子相对小众,普通投资者感觉距离其比较远。但实际上,委外资金与资本市场关系也十分密切,打新也是其重要的投资方向之一。

  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投资方案显示,某期货公司资管部门获得网下新股申购资质后随即进行“招商”,并获得了某银行5.6亿元的委外资金并成立打新产品。

  该期货公司采用股指期货对底仓进行等市值完全对冲,使得底仓波动极低,同时利用现货组合市值参与网下新股申购,获取打新收益。该公司的重要优势之一就是“期货公司的资管计划可以顶格申购,而公募基金、专户、券商集合理财则受限于自身资产规模,若是这些产品规模过大以致达到定格上限,打新收益业绩贡献很可能降至不足2%”,此外,期货公司资管计划可以通过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进行完全底仓风险对冲,而公募基金、券商资管计划大致只能对冲20%左右的市值。

关键词:银行委外投资,资管员工

责任编辑:丁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