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财经频道 >> 银行专区 >> 银行新闻 >>

民生银行:着力提升信息安全“三项能力”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2017-08-01 15:13: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7月27日,第25届中国国际金融展在北京展览馆盛大开幕,第18届中国金融发展论坛也在北京展览馆报告厅同期举办,中国民生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助理吕晓强出席论坛并发表了主题演讲,重点介绍了该行在信息安全领域的探索和实践,以及规划和展望等。

  “全球化的互联网金融已融入我们的生活,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问题。”吕晓强表示,近年来互联网经济犯罪活动居高不下,银行互联网面临的网络高级威胁不断加剧,基础设施安全不可控,移动设备和支付安全问题凸显,泄露窃密性攻击步入“高发期”。

  面对上述信息安全的威胁与挑战,吕晓强认为,应该提升全面的安全感知能力、有效的安全防护能力、有力的应急响应能力的“三项能力”,在此基础上做到信息安全的“可见、可管、可控”。 “可见”,就是信息安全的感知和预警,能够实时了解信息安全的状况;“可管”,就是对发现的信息安全行为进行管控,把控整体信息安全防护保障措施;“可控”,就是控制信息安全的影响范围和行为,能够及时进行响应与处置。

  “银行业要把信息安全工作提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性高度,健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安全技术防护,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水平,确保风险可控。”吕晓强表示,民生银行正在通过系统定级将整体目标分解,打造一个等级化的安全体系,融入到全行体系建设中去。

  一是严格贯彻执行《网络安全法》的相关要求,做好系统的定级、备案、评估,健全完善银行业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将其纳入银行已有的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和运行之中。

  二是基于大数据分析网络安全态势,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做到可视化、可测量、自动化、可检测,提升民生银行的风险感知及预警能力,实现安全风险的可视化管理。同时,建立客户反欺诈监测预警体系,通过大数据平台对复杂多样的业务场景威胁进行智能化学习与分析,建立海量威胁情报库识别业务安全风险,从而感知客户信息泄露及业务欺诈风险,能够主动利用业务应急措施、风险管控手段,管控客户欺诈等行为,保障客户资金交易及业务安全。

  三是加强敏感数据安全保护。民生银行正在积极推进数据分级和分类管理体系的建设,深入评估客户敏感信息在创建、存储、传输、使用和销毁等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防范敏感数据的泄露、篡改、丢失和非授权访问。总体而言,民生银行正不断完善数据风险防范体系,建立敏感数据的监测体系,强化敏感信息保护措施,加强数据外泄溯源追踪能力。

  四是打造安全运营协同防护机制。建立系统开发、系统运维、安全测试等部门的运维与安全协同工作机制,建立共享情报与处置平台,在事件预警、指标监测、应急处置等方面优化流程,形成联动效应。同时,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领域的安全交流合作,建立威胁情报共享机制和技术平台,实现威胁情报协同处置。吕晓强介绍说,根据威胁情报信息的预测结果,民生银行可做出相应信息安全预警;同时,对潜在威胁风险进行持续检测,并动态调整安全防护策略,实现对安全事件的阻断;最后,对检测结果快速响应,形成信息安全的预测、阻止、检测、响应的闭环体系。

  “民生银行在安全建设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并未松懈。”吕晓强说,该行又适时制定了下一步工作计划和安全对策:

  一是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强化安全制度体系的建设,确保网络安全各项工作的部署和落实,强化组织领导,把网络安全工作做细做实。

  二是强化网络安全顶层设计,提高网络安全战略能力。这是一个基础工作,也是一项长期工作。要持续优化和改进网络安全管理机制,加大信息安全投入,推动信息安全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网络安全管理水平。

  三是定期开展信息安全监督检查,推动全行业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逐步形成常态化的安全检查和评估机制。四是推进网络安全综合防御技术体系建设,全面梳理现有的安全防御技术,重点关注互联网接入区域的防御,建立严密的外网安全防护系统,提升网络安全威胁的检测、分析和预警能力,切实将安全威胁拒之门外。

关键词:民生银行,信息安全,三项能力

责任编辑:赵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