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的执着与实践的智慧
对于日渐成熟的花鸟画家赵宝月来说,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学院教育反而成了她创作的一大优势。 赵宝月,字若尘,1972年生,河北辛集人。职业画家。河北省中国画研究院院士,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赵宝月的艺术经历从裱画开始。19岁高中毕业后,他跟随父亲学起了裱画,20多年的裱画经历让她接触了一大批书画名家。这种接触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她开阔了眼界,也让她在后继的创作中有了博采众长的可能。 赵宝月自己说,她从著名画家陶佛锡那里学到了设色技法,从著名画家李东旭那里学到了“水墨”中“水”的表现意义,而从著名画家王玉河那里她更是收获了全方位的创作示范…… 广纳百家之长使赵宝月的创作从一开始就具有了一种感性状态。这种感性状态的逻辑起点就是实践。她习惯于凭借女性画家固有的细腻感觉来进行实践探索,凭借实践探索来发现创作中隐含的问题,再通过请教一个又一个名家来矫正自己的创作。这样的过程反复出现,也就使赵宝月的创作有了一个螺旋式上升的通道。 当代美术,多以标新立异的艺术主张引人注目,理性大于感性的趋势非常明显。赵宝月的情况与此恰恰相反。这就使她的创作过程成为了一个学习的过程,成为了一个实践成果为我所用的过程。 绘画是一种形式直观的艺术,因而造像是一个至为关键的问题。就整体风格而言,赵宝月作品中的所造之像更多地具有着一种海德格尔所谓的“世界图像”的意味。 上世纪30年代,海德格尔就在《世界图像时代》一文中预言了世界图像时代的到来。他认为,就本质而言,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 在我看来,赵宝月作品中的所造之像正是世界被把握为图像的成果,换言之,其作品中的所造之像,不是自然之像,而是凝聚着她的性别、性格知觉,凝聚着她的情感、思想沟回的心像。 具体到造像的技法,赵宝月在下述两个层面上凸示出了鲜明的个性: 其一,入画物像组合考究,主体部分较之自然比例往往经过适度放大,在变形化意中彰显出某种审美的或思想的选择。 其二,在用色上,摒弃单一色彩,采用复合色彩,使色彩的描摹层次更多,传达的意蕴更丰富。 赵宝月曾经这样总结自己的创作特点:我的创作最大的特点就是无拘无束。 这话倒是很精到地概括出了其以实践为起点和终点的创作进化方式。祝愿赵宝月能够在不断的实践中体悟出更多的智慧性成果。祝愿赵宝月能够在这些智慧性成果的推动下能够更多地消解实践的不确定性。祝愿赵宝月能够在实践的不确定性中“锚固”出更多的确定性,形成自己更加明确的、独特的图像话语方式。 |
关键词:赵宝月,河北,美术家协会会员 |